今年10月起,聚焦临床价值高、技术较成熟、群众负担重、医保基金可承受等方面,上海市医保局,将60个医用耗材,纳入了医保支付范围。为患者减负的同时,也让更多创新药械,更好、更快地进入临床。纳入医保后,患者的负担减轻了多少,对于研发企业来说,又能在哪些方面受益?
4岁的彤彤,在九院被确诊为先天性聋哑,一般的助听器可能起不到效果,最好的干预方法,就是人工耳蜗植入。
据了解,一般一套人工耳蜗系统价格在20-30万左右,如果做双侧,那么价格就是双倍,要50万左右。
这笔昂贵的费用,让不少有类似情况的患者家庭,在咨询过后,就望而却步。第九人民医院人工听觉植入中心主任李蕴告诉记者:“很多老年人就是因为费用的问题,所以就选择了放弃这种干预方法。”
不过,最近情况有了改变。从10月起,上海医保局将包括人工耳蜗在内的60种医用耗材,纳入了医保支付范围。如果人工耳蜗单侧植入的费用是20万元,以退休职工参保人员为例,进入医保后,在三级医院住院治疗费用仅需自负5.28万元,可以减少74%。这让不少原本犹豫不决的患者家庭,改变了主意。“”“蛮开心的,觉得好像一下子运气来了一样,可以用我心里满意的价格,给孩子用最好的产品。”
而这一次医保纳入的医用耗材,不仅有人工耳蜗,还涉及到了心脑血管、消化、泌尿等多个治疗领域,不仅可以惠及病患,也能大大激励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比如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在过去只能在少部分医院、医生开展。随着纳入医保,这项技术必然会进一步推广,这个受益的人群会越来越多。”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吴皓说道。
2021年,微创医疗研发了一个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系统,采用目前分辨率最高的腔内成像技术OCT,但是,由于整个设备价格昂贵,病人每次的检查和耗材费用也很高昂。因此,尽管新技术优势明显,但病患却不太愿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