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感受:
网络上的名人成千上万,自己非常羡慕;
周围的亲朋好友,有的功成名就,自己却平凡得像一颗草芥。
正所谓:“人要想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先要让自己的努力配得上它,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每个人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辛;每个人前显贵的身后,都藏着忍辱负重的身影。
日本作家中岛敦的《山月记》讲述了才子李征立志以诗名流芳百世,但不等成名,生活却陷入困顿,不得已又出来做了小官,最后却因自尊心强烈受挫,变成了一只老虎。
这篇文章在战后被选入日本高中国语教科书,广为流传。
让我们一起走进本书,读懂这五句话,看看被理想和现实折磨的我们该如何自救!
1.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
这句话真的直指人心,它反映了大部分人内心的矛盾和困惑。我们总认为自己可能并不是那个出色的人,所以不敢努力去改进自己。
但同时,又有一种信念,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因此不愿意平庸地生活和与一些不值得的人为伍。
我们总有自卑感,怀疑自己的价值,并且害怕被努力地塑造成一个“美玉”。
然而,另一方面,我们又拥有一种自尊心,不愿意降低自己的标准,选择与那些不值得的人或事物为伍。
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的矛盾和内心挣扎,对自身的认知和未来的期望有着不确定的态度。
我的梦想是当作家,可却一直认为自己根本不是当作家的料,没有当作家的天赋,我一直这样给自己洗脑,其实只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罢了。
我就是不愿意刻苦努力,不愿付出,光想着天上掉馅饼,但又不想碌碌无为一辈子。
2.任何人都是驯兽师,而那野兽无非就是各人的性情而已。
每个人都可以控制和驯服自己的*、情绪或本性,就像驯兽师可以驯服野兽一样。
野兽在这里代表人的本性或内心的*,驯兽师代表一个人掌控和管理自己的能力。
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驯兽师的潜力,可以通过自我控制和管理来调整自己的性情。
3.我常卖弄什么“无所作为,则人生太长,欲有所为,则人生太短”的格言,其实我哪有什么远大的志向,无非是害怕暴露自己才华不足之卑劣的恐惧和不肯刻苦用功的无耻之怠惰而已。
我们经常会对自己进行自我批判和自我怀疑,常常假装无所作为,实际上是因为害怕自己的能力不足而不敢有所为。这种行为源于对自己才华不足的恐惧和懒散无功的怠惰。
句中提到人生太长和太短,意味着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和努力,人生就会显得既漫长而又不充实。
这正是生活中我们的真实心理:害怕失败和不愿意付出努力。
我们对自己缺乏远大志向和努力的反思,同时内心又对自己不满,对自己温床式的生活感到愧疚。
4.事实上我们原本就是一无所知的,不知情由地逆来顺受着,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这便是生灵之宿命。
我们在最初的时候都是一无所知的,不明白人生的意义和目的,被动地接受各种情况和命运的安排。
我们在生命中漫无目的地度过,没有方向和目标。
这句话的含义暗示了我们的存在困境和宿命感。我们在世界上毫无知识和经验,无法逃避生活中的困苦和未知。
我们不断被外部环境所决定,缺乏对自己命运的掌控。
这句话传达了我们对人生的一种较为悲观的观点,认为我们很难摆脱自身的困境和依赖,无法主动地塑造自己的命运和寻找生活的意义。
5.最初还记得自己是什么,尔后便渐渐忘却,认定自己从来就是如此模样了。
我们在初始时记得自己是什么,对自己的本质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忘却了自己的原来的样子,并且认定自己一直以来就是现在这种样子。
我们在成长和经历中逐渐失去对自己的认识。我们对自己的初衷和真实性产生了遗忘和混淆,认为自己一直就是这种特定的模样,忽略了自己人生的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要在成长过程中迷失自我,失去最初的自己,不要陷入对自我的困扰和怀疑中。
《山月记》中的李征内心充满了自卑、矛盾和痛苦,像极了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
文中的李征没有选择与生活和解,而是逃避现实,选择了放逐自我,回归山野。
现实中的我们,对无法回避的一切要该放的放,该忘的忘,尽量让自己过得快乐一些。
正如杨绛先生说的:“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磨练和修行,愿我们在这场旅途中不要迷失自我,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