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我们应当适时地放慢脚步,拂去心头的浮躁与焦虑,回归内心,去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力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内外兼修,实现完整的人生价值,让生命在平衡与和谐中绽放更为灿烂的光彩。
本文中,苏轼、刘长卿、张可久、陆游这四位文人,他们的作品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他们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超然世外的精神追求。
无论是苏轼的月下独酌、刘长卿的春风送别、张可久的山居书事,还是陆游的田园隐逸,这些诗词都透露出诗人们对于世俗名利的超脱,以及对于自然和真实生活的热爱。他们的作品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于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的探索与颂扬。这种从喧嚣到宁静,从繁华到简朴的心灵转变,至今仍激励着我们去追寻那份内心的平和与真实的快乐。
苏轼《行香子·述怀》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行香子·述怀》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表达了作者在把酒对月时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这首词语言流畅,音韵和谐,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堪称完美,展现了苏轼风格旷达的词风。
首先,苏轼描绘了一个清静的夜晚,月光如银,环境宁静而美丽,为他的思考提供了一个恰当的背景。他在这样的夜晚,满怀感慨地品酒,反思名利的虚无。“浮名浮利,虚苦劳神”,这句话揭示了名利如浮云,追求它们只会带来徒劳的辛苦。
接着,苏轼用"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三个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虚幻。这些比喻都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如同一匹快马穿过狭缝,一瞬间的火花,或是梦中的一段经历,都是转瞬即逝,无法把握。
词的后半部分,苏轼表达了自己的孤独感和对知音的渴望。“虽抱文章,开口谁亲”,即使他有满腹的才华和见解,也难以找到真正理解他的人。因此,他宁愿放下一切,追求简单而真实的快乐,“且陶陶、乐尽天真”。
最后,苏轼表达了退隐的愿望,希望有一天能够远离世俗的纷扰,成为一个真正的闲人,只需琴、酒和自然的陪伴。“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这里的琴、酒、云象征着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行香子·述怀》不仅是苏轼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以及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这首词作为东坡词中的代表作,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影响深远。
刘长卿《别严士元》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以春风、江城和春寒转晴的景象入手,营造出江南水乡春天的特有氛围,同时也映射出离别时情绪的起伏不定,既有相聚时的喜悦,又有离别时的淡淡哀愁。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通过对细雨润物无声、花瓣飘落悄无声息的细腻描绘,寓言性地表达了离别时的无痕之痛和离愁别绪的微妙难言,即便是离别的悲哀,也如细雨润衣、花落无声般,含蓄而深刻。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日落时分,孤帆渐行渐远,这一景象寓含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而“草绿湖南”则拓展了空间距离,暗示了友人即将前往的远方,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友人万里之外平安与成功的深深祝愿。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诗人假设友人在路上遇到故人询问自己的情况,以自嘲的语气表达出对自己仕途不顺、身为儒生却未能得到施展抱负机会的感慨,青袍(指官员服饰)在这里象征着低级官职,透露出诗人怀才不遇的无奈与苦涩。
全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具体描绘,将个人的离愁别绪和仕途失意巧妙地融于一体,以景寓情,借物抒怀,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又抒发了自身的人生感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首两句“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以宏大的气势揭示了历史的兴衰更迭如同过眼云烟,诗人的洞察力(诗眼)已经厌倦了世间的纷扰。接下来的三句以孔子的墓林(孔林)、吴国的宫殿(吴宫)、楚国的宗庙(楚庙)为例,描绘了昔日繁华如今只剩下荒凉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一切荣耀与繁华终将归于沉寂。
下片转向词人自己的生活,“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描述了词人在山中的简朴生活,虽然只有几间草屋和万卷书籍,但他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
整首词的语言质朴而深远,既有对历史兴衰的宏观把握,也有对个人生活选择的微观描绘,表现了词人对于世事的深刻理解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种从喧嚣到宁静,从繁华到简朴的转变,也反映了词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丰富。
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词的上阕首先勾勒出一幅恬静淡雅的田园风光画卷。“家住苍烟落照间”,诗人以家园位于青山绿水、烟雾朦胧、夕阳映照的乡村,寓意自己远离尘嚣,生活在诗意的环境中。
“丝毫尘事不相关”,进一步表达词人超脱世俗、不涉凡尘俗务的心态,这里的“尘事”指的是功名利禄及一切烦扰人心的世事。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这两句生动展现了词人日常生活的惬意与闲适,一边悠然漫步于翠竹丛中,手执酒杯,饮尽最后的玉瀣酒;一边阅毕道教经典《黄庭经》,便悠然躺卧,欣赏眼前的连绵远山,透露出他对自然与学问的深深陶醉。
下阕则进一步深化词人的个性风采与情感世界。“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词人直抒胸臆,表达自己贪恋这份悠闲自得的生活方式,即使身体衰老,也不减豪情壮志,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最后两句揭示了词人对命运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他知道自然规律无情,岁月催人老去,即使是曾经的英雄人物也会随着时光流逝而变得平凡。然而,陆游并不因此而沮丧,反而泰然处之,认为顺应自然,享受当下才是应有的态度。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这首词通过描写词人隐居生活的种种细节,表现出陆游晚年对个人内心世界的坚守和对世事变迁的坦然接受,显示了其淡泊名利、寄情山水、崇尚自然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