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大学问家、诗人、反清志士顾炎武来到山西,与太原著名学者傅山相识,两人皆不仕清朝,志趣相投,于是成为知己。此诗写于次年。一天,傅山与顾炎武在一起作交谈,他们对世事剧变、山河改易十分感慨。傅山在回家路上写了一首七律赠送给他,宁人是顾炎武的字,顾炎武读罢,依原诗的韵脚和了二首诗回赠傅山,这里所选是第二首。
愁听关塞遍吹筋,不见中原有战车。三户已亡熊绎国,一成犹启少康家。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待得汉庭明诏近,五湖同觅钩鱼糕。
在这首诗里,顾炎武表达了他抗清复明的坚定意志和信念,并以这种百折不挠、奋进不息的精神激励友人和同胞。他先从耳边的筛声写起。筛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又称胡筛。悲凉凄切的筛声响彻关防塞道,撩拨着游子心头的愁恨。可是顾炎武并非为自己个人的不幸而发愁,他的愁恨乃深深根植于国家、民族深重的危难。当时清朝政权已经渐趋稳定,抗清斗争的烽火也已渐次消歇。
尽管反清的势头开始低落,可是诗人对事业依然抱着必胜的信念。他想起了历史上两个由弱转强、反败为胜的著名例子。“三户已亡熊绎国”,“熊绎国”指楚国。战国末年,强秦扫灭了包括楚国在内的六国,有人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后来秦朝果然在楚人项羽等领导的军队打击下很快覆亡。
“一成犹启少康家”,古代以土地方圆十里为一成。相传寒泥取代夏朝,少康出逃在外,仅占据一成土地,后来他依靠同姓部落的帮助,攻灭寒淀,重新恢复了夏朝统治,史称“少康中兴”。“三户”、“一成”极言人寡地少,然而最终于是诗人想到了自己的责任。他当时已经五十岁,傅山也已年近花甲,虽然二人年事都高,但是他希望自己和友人都能像天上的苍龙,尽管日色已晚,依然行雨不止;像荒野的老树,虽然春色将尽,仍旧绽放烂漫的花朵。
最后,诗人用汉朝来比喻推翻清王朝之后建立起来的汉族政权,表示等到取得胜利、实现政治清明的一天,他愿与友人一起到太湖乘筏垂钓,过隐居生活。这既宣示了诗人功成身退、不求声誉的情怀,同时也是强调,眼下形势危难,还远不是谈论洁身退隐的时候,仍含有鼓舞斗志的用意。
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到顾炎武善用典故的,顾炎武借此表明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假如读者看不出这一层内容,并不会妨碍对诗句的理解,这表明诗人用典的巧妙。
第三联语句警策、生动,它通过形象的比喻,抒发了诗人虽老犹壮、永不衰竭的雄心,是篇中的名句。却是弱小者赢得了胜利。诗人通过以上两个典故说明,明代虽已沦亡,但是只要志士仁人齐心努力,坚持斗争,必定能够挽回局势。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