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影响教育的名句热词①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教育发展过程中诞生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热词,这些不同时代的名句热词见证了我国全面扫除文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教育强国的艰辛历程,深刻影响和推动了教育改革发展,同时也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教育观念。我们特对不同时代的名句热词进行了梳理,评述这些名句热词对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
——编者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同志为少年儿童题写的最著名的题词之一。它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几十年来成为深入人心的班风、校训,成为广大青少年勤奋上进的座右铭,成为指导青少年学习、约束青少年行为的引导性、规范性的基本要求,激励着一代代青少年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成人成才。
1951年5月3日,苏州市金阊小学8岁小学生陈永康,灵敏机智地配合解放军抓住企图炸毁学校的特务,并负伤。*同志得悉后,亲笔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并派人将题词制成了一面锦旗,送给少年陈永康。同时向全国青少年发出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号召。《革大改造报》在当年5月28日对陈永康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并刊发这个题词,这是最早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公开报道。同年9月底,*在中南海设宴欢迎进京参加国庆庆典的各省代表团成员,马三姐代表安徽团向*主席敬酒。马三姐是电影《渡江侦察记》中的英雄刘四姐的原型,那时她才15岁。10月4日,马三姐被接到*家中。交谈中,*从书架上拿出一本笔记本,在扉页写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主席的这一题词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蕴含党中央对国民教育的深厚情怀和殷切期望。早在1945年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提出“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大会召开,提出了“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的口号,随后掀起了第一次全国性的扫盲运动。新中国成立之初,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全国80%以上人口是文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任务艰巨。正是基于这一文化教育需要的背景,*关心全国少年儿童的教育学习,关怀全国工农干部的教育学习,关注新中国文化教育建设高潮的到来,写下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光辉题词。
随着党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政府对教育投入的日益增加,我国教育在整体上早已摆脱了贫困、短缺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发展全面提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18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48.1%,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教育事业发展有效提升了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尽管是为少年儿童而题写,但却蕴含着丰富的“学习思想”。*非常重视“学习”,并有专文论述“学习”问题,如《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文章虽然写于1941年,但它所包含的哲理,如“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理论和实际分离”“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有的放矢”“实事求是”等,对当前如何去理解“学习”的真正含义,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迪意义。
当前,青少年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力军,是科教兴国的中坚,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面临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青少年要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交际和学会审美等。这既是当今和未来青少年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也是对他们最基本的学习要求,亦是该题词的深意所在。
重温*主席对少年儿童题写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回顾我国教育事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变迁,以铭记那段艰难的教育发展史,牢记党和政府在教育发展道路上筚路蓝缕的艰辛,激励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史专业博士研究生)
《中国教育报》2019年09月19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