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潮在《幽梦影》中说道:“赏花宜对佳人,醉月宜对韵人,映雪宜对高人”
他的意思是说:欣赏名花时,应该有佳人相陪;月下把酒时,应该有韵人对饮;雪光映照中,应该与高人并肩。
社会是一个很复杂的世界,人不一定都能找到真心的知己,转而将心灵的触角伸到了纯粹的自然界中去寻觅异类知己。
人类鉴赏自然、触景生情,物情与人情合而为一,物我两忘,从而进入“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人类从自然物中发现了美的意义,而自然物也就成了人类审美理想的载体,特定的自然物也就有了某种特定的意义。
宋代周敦颐说“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陶渊明爱菊,唐人爱牡丹,周敦颐爱莲。
苏轼爱竹:竹子虽然细长的躯干显得弱不禁风,但它迎风挺立的姿态,一生不改其颜色,被赋予了坚韧的品格。
人生也应该像坚挺的竹子一样,宁折不弯,就像苏轼一样,不管是被贬到黄州,惠州,还是儋州,他一生都坚守内心的信仰,从未改变。
林和靖爱梅:梅,傲雪挺立,在冰雪中怒放,梅也因此被赋予了坚强不屈的精神象征。
到了夏天,百花怒放,繁花似锦,梅花凋落,无人问津,被人冷落。
在炎热的季节里无视冷遇,依然顽强地昂首挺立,就像林和靖隐成杭州西湖20年,结庐孤山,种梅养鹤,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自强、独立的精神呢?
凡以上种种,世上美好的东西都被赋予了具有生命的色彩。抛开世间扰攘,超然地走入四季,走进自然,徜徉于林间草地,寄情于山水花鸟,实乃人生快意事。
【01】
高山沉静,维穆闲雅,仁者之风。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唐·刘禹锡《陋室铭》
刘禹锡一生命运多舛,因参与政治变革或作诗讽喻朝政而数次被贬,时间长达23年,老病尚不得还京。
他一句“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他就像一个打不死的小强一样顽强的生存着深得后人的喜欢。
他借鉴了铭(是指将文体原本刻于器物上)这种文体短小精悍的特点为自己的陋室作铭,主要表达颂扬和警戒等内容,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坚持原则不妥协的个性始终不变的内心情怀。
甭管山有多高,只要上面住了个神仙,它就能名声在外;水甭管多深,只要有龙在其中,那水就有种说不出的灵劲儿。
这房子看着破旧,但住的人心性好,所以压根不觉得它破;你看那台阶上长的青苔,绿得跟翡翠似的,还有那小草鲜嫩欲滴,都能透过窗户瞧见,整个一派生机盎然。
来的都是肚子里墨水满满的大学问家,聊的没一个肤浅之辈。平常闲暇时,还能弹弹古琴听听,翻翻那些金粉书写的佛经,修身养性。
耳边没有闹腾的音乐打扰清净,身上也不用背着一堆衙门里的公文案牍,活得轻松自在。
就像当年南阳诸葛亮住的那个草棚,还有西蜀扬雄的亭子一样,虽然简朴,可人家孔子他老人家说了,这样的地方,哪儿简陋了?
《陋室铭》通篇洋溢着洁身自好、乐观豁达的情绪。居室虽简陋但满目美景,与朋友谈笑间轻松往来,身居陋室但乐趣无穷。
从生动形象而有气势的开篇到以诸葛庐、子云亭自勉再以引言作结,“惟吾德馨”的抒情线索贯穿始终,抒发了作者的闲适情趣、雅洁情怀以及高远的精神世界。
我们经常寻寻觅觅,争名夺利,*横流,殊不知,真正的智者但求的是心安理得,得失淡定,妄念不达。
高山沉静,维穆闲雅。仁者之风:一个人所有的快乐都在于内心生发出来的感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只要意义感找到了,一切也就有了意义。
【02】
莲花雅洁,出淤不染,菩萨之行。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佛教在唐代极为盛行,而唐代诗人和僧人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孟浩然生性自然不羁,为人耿介,志在隐逸。
漫游吴越时,一天看见义公池中的莲花如此清纯洁净,我才明白义公的心境就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
义公这位高僧,喜欢清静,就把自个儿的小庙建在了人烟稀少、树木密集的林子里头。
庙门口正对着一座俊俏挺拔的大山,门前台阶下面,一条条深沟纵横交错。每当下完雨,天空放晴,夕阳斜斜地洒下来,那树影儿就斑斑驳驳地映在禅院里,别有一番滋味。
义公每天诵读着《莲花经》,心里头干净得跟明镜似的,那份专注和虔诚,简直是一点杂念都没有。
看到这情景,你就明白他那颗一心向佛、不染尘埃的心是多么坚定纯洁了。
世间最有佛性的,当为佛前的莲。佛坐莲台之上,护佑众生,主宰浮沉。
佛祖拈花一笑,那花,亦是绽放的莲。红尘修行者,则愿做佛前的那朵莲,素净清白,每日听佛祖讲经说法,洗去铅华,禅心如水。
莲花雅洁,出淤不染,菩萨之行:愿我们做个有缘人,闲睱之余绕莲颂佛经;前因定今生,莫忘向善行,你我将执念皆看轻,才得菩提心。
【03】
松柏傲霜,岁寒不凋,君子之道。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近现代·陈毅《青松》
青松树干笔直,无论怎样被厚厚的白雪所压,它都能直挺挺地立着,即使被压弯,也决不弯曲。见此情景,陈毅同志当即对随行人员说:“青松有坚韧不拔的性格。”
要想知道这青松有多么纯洁多么高大,那就要等到树上那层厚厚的雪化了之后才能看到。
这首诗写于作者陈毅被国民党政府围困在南昌市郊的贤士湖上的梅湖书院时。
当时他被误认为已经跳入湖中自*身亡,实质上是隐蔽了起来。
陈毅在被围困,被误死的困境中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他可以跨过这个槛,中国人民必胜。
他借物喻人,借青松比喻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品质,同时也是也是对自己崇高人格的写照。
作者借物喻人,言在此意在彼,颂扬了共产 党人,和中国人民,英姿挺拔,斗志坚毅,坚强不屈。
松柏傲霜,岁寒不凋,君子之道:高洁的青松因坚强不屈的性格而被赋予的刚正不阿的品质,这就是一个正人君子的作风。
中华民族历尽磨难坎坷、饱经风霜雨雪,但一路走来,总是能够在困境中奋起,在苦难中坚强,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流淌于中华民族血脉之中的自强不息之民族精神的激励。
我们一定要独立自强,不能骄傲自大,相信我们的国家无论经历多大的风雨,中华民族就像青松一样必将屹立于民族之林。
【04】
水流善下,百川归海,智者之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汉末年·曹操《观沧海》
往东边走,爬上了碣石山,这一来才有机会见识到大海那叫一个壮观!
海浪一波接一波地汹涌澎湃,中间还点缀着一座座巍峨峻峭的小岛,那阵势真够威武。
周围密密麻麻的树木郁郁葱葱,花花草草长得那叫一个繁茂。忽然一阵冷风吹过,带起树叶摇曳、草丛起伏,海面上更是瞬间卷起了大浪,又翻又滚,声音响得像要把天给吞下去似的。
太阳月亮每天东升西落,就像是从大海的心窝里冒出来的一样;满天星辰璀璨夺目,仿佛也是大海怀抱着给捧上天际。
哎呀,真是太棒了,美得让人心里头那个舒坦!咱们就该放声歌唱,把心里所有的欢喜和豪情都吼出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将眼前的景象由现实转为想象。
通过想象日月和星光都在大海的那一边形成,表现出曹操开阔的胸襟——要像大海一样包容万物,要把天下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是一个将军和政治家,他应该写人事的,然而没有。
在《观沧海》里面写的全部都是自然,是宇宙、日月和自然的运行,诗中不仅气象宏大,而且充满了哲思。
水流善下,百川归海,智者之乐:真正的曹操,真的不是一位匹夫,他是一位心胸广阔、豪气盖世的英雄。
看着这眼前的海内百川,内心里实则也随着波涛汹涌,居高临下所展见的土地,百姓,财富似乎都滚滚而来,开心,快乐啊。
大凡智者往往都深不可测,他们都谦卑谨慎,我们要学之,比如今天学了曹操的诗歌,你一身的斗志,还能不显山不显水低调的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我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