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生于公元1045年,卒于1105年,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氏。黄庭坚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北宋文坛独树一帜,其诗词书法造诣均极高,被后世尊为一代大家。
黄庭坚的好友黄几复,本名介,同样来自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南昌地区。二人早在少年时期就已经结识,并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元丰八年,黄几复离开故乡,远赴南疆,出任四会县县令,两地之间的地理距离极为遥远,交通不便,加上那个时代的通讯手段有限,使得这对挚友无法经常见面,只能凭借书信传递彼此的问候与关怀。
在这首《寄黄几复》中,黄庭坚以深切的笔触,倾诉了自己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怀念与关切。诗句中的“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生动刻画了空间阻隔带来的无奈,表达出对传统飞雁传书方式也无法实现愿望的惋惜。
北宋·黄庭坚 《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首联,“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诗人以地理位置的遥远和鸿雁传信的不可得,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与挚友黄几复之间相隔天涯,无法互通音讯的苦楚。北海、南海,象征着两人相距万里,地域上的隔离也寓含了情感上的牵挂。
颔联,“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回忆过去在京城短暂欢聚时的美好时光(桃李春风、共饮美酒),与现在长期分离各自漂泊的生活(江湖夜雨、孤灯独坐)形成强烈反差,表达了深深的怀旧与绵长的思念。
颈联,“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这两句是对黄几复生活境况和品格的赞美。前半句赞扬他为官清廉,家中只有四面立壁,形容家境贫寒却操守廉洁;后半句引用《左传》中“三折肱而成良医”的典故,称赞其经历丰富,无需再经受更多困苦就能治理好地方事务。
尾联,“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设想友人虽身处艰苦环境,仍坚持读书以至于头发斑白,又以“隔溪猿哭瘴溪藤”描绘出南方山林湿热环境下凄凉的自然景象,进一步强化了对远方朋友孤独艰辛生活的关切与同情。
整首诗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将友情、时空、人生际遇等多种主题交织在一起,体现了黄庭坚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真挚的人格情操。
《寄黄几复》这首诗表达了黄庭坚对远方友人黄几复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他们共同经历的追忆,其中蕴含着时空距离造成的分离之苦、对友情的珍视、对友人廉洁自守和饱读诗书品质的赞美以及对岁月流逝、人生沧桑的感慨。接下来,我们再欣赏三首与其类似的诗作。
唐·杜甫 《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杜甫的这首诗描绘了与友人久别重逢的场景,同样表达了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悲喜交加,与《寄黄几复》中对友情的怀念和对岁月无情的感慨相通。
开篇即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起兴,引用古代神话中“参”、“商”两星宿永不同时出现在天空的典故,比喻人生中的好友难以常常相见,一开始就奠定了作品的情感基调——久别的遗憾和重逢的珍贵。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一句,诗人感叹今晚难得的重聚如同节日一般,虽只有一室灯火,却显得格外温馨且珍贵。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体现了时光飞逝,青春不再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易老、光阴荏苒的深刻感悟。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进一步描绘出战乱年代下人事变迁的残酷现实,许多故友已经不在人世,令人悲痛不已。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展现了时间跨度之大,二十年后再登友人家门,生活情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体现出岁月不居,人事代谢的迅速,昔日单身的好友如今已儿女满堂,形成鲜明对比。
中段部分描绘了友人及其家庭的热情款待情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如“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展现了淳朴真挚的人际关系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情趣。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表现了主人珍惜此次聚会的心情,举杯畅饮,以示对老友重逢的欣喜与珍惜。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则传达出诗人借酒浇愁、感慨万分的心境,虽然饮酒颇多,但却没有醉意,因为心中涌动的是对友谊长久而深厚的感慨。
最后两句“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是对未来的悲观预感和对世事无常的深刻体悟,表明即使今晚欢聚,但明日又要分别,而且在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未来的一切都是未知数,充满了无奈与迷茫。
唐·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韦应物的诗中,通过“流水十年间”的表述,展现了朋友久别重逢的喜悦与岁月流逝的哀愁,与《寄黄几复》中的“江湖夜雨十年灯”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诉说了友情历经岁月洗礼后的不变与改变。
首联“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回忆了诗人与故人在江汉地区作客时的欢聚,每次相逢都是尽兴而归。
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以浮云和流水的意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颈联“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描绘了重逢时的场景,虽然欢笑依旧,但两人的鬓发已经斑白,显示出岁月的痕迹。
尾联“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淮上秋山的眷恋,也隐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的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动人,通过对故人的怀念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
唐·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以“巴山楚水”这一地理背景起笔,描绘出自己被贬谪之地的荒凉与偏远,同时指出自己在这片土地上度过了漫长的二十三载光阴,表达了深重的流离失所之感和久遭贬谪的苦楚。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此联运用两个典故,一是借西晋向秀《思旧赋》怀念亡友嵇康,表达自己对过往人事的深深怀念;二是化用《述异记》中的“烂柯”故事,比喻岁月沧桑,人事变迁,回到故乡如同王质观棋之后发现人间已过百年,一切都变得陌生,以此传达出一种恍如隔世的人生体验。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被誉为千古名句,刘禹锡以沉舟和病树自比,虽然自身遭遇挫折,但他看到的是时代的不断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展现出勃勃生机。沉舟旁边无数船只疾驰而过,病树前方则是万物复苏、万木争春的景象,喻示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和社会历史的进步潮流,也寓含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诗人提到在席上听白居易为自己歌唱,借这同僚好友的情谊与慰藉,以及眼前的杯酒,激励自己振作精神,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决心。 整体来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饱含了诗人个人命运的悲慨与豪迈,也展现了其不屈不挠、积极向前的人生哲学,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蕴含深刻哲理与人生智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