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地处杭嘉湖平原,水乡泽国之地,河、港、塘、漾、浜、泾、溪交织,沟通各处的桥梁自然无处不在。
有老辈人教训后生,常有口头禅“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自然,年纪大了,见识的桥也多了,木桥、石桥、砖桥、铁桥、混凝土桥、玻璃桥、……不一而足。然而,独有家乡的桥,让我念兹在兹,难以忘怀。
浦漾桥,一座石排木梁砖面九孔平桥,就是用条石做桥柱,桥柱上架木梁,钉上檩条,再砌上青砖的古桥。桥南北横跨浦漾,长55米,宽1.5米,是秦溪境内最长的一座古桥,建造年代已不可考,但在建成后、甚至包括我的少年时代,都是南来北往的要道。
这座桥,给我留下最深的阴影,是过桥难。白天、晴天,过桥自然没什么问题。但遇上狂风暴雨打伞过桥,常有一种恐惧感弥漫,生怕河面一阵横风吹来,连人带伞吹下桥去。因此,每次雨中过桥后,都会发现手指因抓伞柄用力过度而发白。
更难的是晚上过桥。少年时代电力供应紧张,这种乡下的桥也不可能安装路灯。如是月朗星稀,自然最好。记得某晚去村部观看演出,结束时已是深夜,又恰逢下雨,一路漆黑。一群小伙伴也没什么手电,大家凭着路熟,摸摸索索、拉拉扯扯到浦漾桥边。要回家,必须过桥,风吹雨打,四周漆黑一团,河面也没有月明时的反光,听着河里的水声,大家终于失去了过桥勇气,几个女孩子甚至哭出了声。
无奈之下,只有委屈自己的双膝,由胆子最大的男孩打头,女孩子居中,一群人鱼贯而入,准备爬过桥去。一时间,招呼声、应和声、尖叫声、哭泣声一路相随。我爬在队伍中后,听着桥下的水流声,摸着湿滑的砖面,努力睁大眼睛,却什么也看不到,反而被雨水辣得生疼,只觉得这座桥好长、好长,时间过得好慢、好慢,……
不知道爬了多长时间,直到最前面的男孩子发出狂喜的叫喊,女孩子们才发出了更响的哭声。
几十年后,即使时过境迁,物是人非,那年爬桥的经历依然清晰。有时梦中,还会再遇,醒来已是冷汗淋漓。
旧地重游,那桥早已不再是交通的要道,而作为一种文化遗存供人凭吊。睹物思人,才发觉那些少年已然远去……
壹点号 文生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