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专题中的一篇文章。它是郁达夫先生创作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文章中细致描摹了江南冬天的优美景色,创设出一种明朗的情调。虽然文章整体风格是舒缓的,但是在我眼里这篇文章却是一个精神流浪者的自我救赎过程。
一、郁达夫——一个精神的流浪者
《江南的冬景》写于1935年,这个时期的郁达夫处于人生的低谷。所以寻求古人的隐逸之风,逃到了家乡浙江富阳,希望过上平静的生活。所以这一时期他的散文充满了感伤的情调。《郁达夫传》中写道:
3月28日作《说杭州人》。因去年11月1日发表的《杭州——地方印象记》一文引起当地人士不满,多有来函切责者,故作此文辩解回敬。
5月20日与王映霞所生的第三子郁亮夭折,年仅两岁。
郁达夫与王映霞
7月11日应郑振铎之请,拟担任上海暨南大学院日本史教授。校方呈报后,被教育部驳回(教育部长王世杰从中作梗)。
秋季开始营建新居(风雨茅庐),欠债累多。
妻子王映霞与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许绍棣过从甚密,夫妻间口角不断。
用郁达夫自己的话来说:“江南的风景处处可爱,江南的人事,事事堪哀。”
政治的黑暗,事业的不顺,亲人的离去,爱人的背叛……时时刻刻都摧残着郁达夫这颗敏感而纤弱的心灵。在江南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精神流浪者,他想“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但是即便是他最爱的写作,也无法完全排解他内心的痛苦。所以最终他选择了“搁下笔,去湖上散散步”,在江南的冬景中寻求自我的救赎。
二、自然之景涤荡心灵
自然之景变化莫测,而江南总是会给人温暖之感。我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富春江边的郁达夫更是享尽了江南冬天带给他的灵魂安慰。作者笔下的江南冬景如诗如画,姗姗可爱。正如作家刘海粟所说:“青年画家不经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的富阳、新安,也读不通郁达夫的妙文。”郁达夫将眼前之景绘制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告诉读者江南的冬景到底有多美?
1、曝背谈天图
江南的冬天是晴暖的,温润的。和北方比只不过冷一两天,和北方的寒风刺骨比起来,江南的冬天还有些生气,树叶未尽脱,仍然有和暖的阳光,小鸟还在欢快的鸣叫,土地上还有水蒸气。这都使江南的冬天充满了生气。老人和小孩曝背谈天,这又使原本富有生机的环境变的充满人情味儿。
老人是淡然的,孩子是天真的。在这里没有尔虞我诈,正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其实是作者心中的“桃花源”,是那么的可爱闲适。
2、午后东郊图
在这篇图中,作者选取了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桕子、带点绿意的野草、青天碧落……这些意象色彩亮丽,蕴含生机,且富有江南的典型特征。
这“一点一从”是“以小见大”的手法。透过它可以看到整个江南的灵秀。正如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写道:“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人两三粒。”在苍茫宇宙中这“一点一从”不算什么,正如苏轼所说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个人到东郊,青天碧落之下,更能体会人的渺小,宇宙的旷远无边。于是在阔大渺远的境界中,作者内心的迷茫得到了化解。他在《山水及自然景物的观赏》中说:“每到一处,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而对于自然的伟大,物欲的无聊之念,也特别感到了高山大水之间,感觉得贴切。”可见他也如古代先贤一样,在自然山水中寻求心灵的栖息之地,寻求自我的救赎。
3、寒村微雨图
在这幅图画中,作者选取了河流、长桥远阜、树林、乌篷船、月晕这些典型性意象,这些都是中国画创作中的典型意象。将这些意象置于白雨之中,增加了画面的朦胧感。这幅画面清新淡雅,宁静安闲,使作者这颗烦躁不安的心得到了片刻的安宁。但环境太过宁静又会使作者陷于孤独,所以作者在画面上又增添了三五人家、酒客,甚至连绿林豪客也请来了。这使静谧的小村庄,多了几分热闹,多了几分侠气。在作者心中江南的美不仅是景美,还有人美。这也是困顿中的郁达夫所期许的。
4、江南雪景图
江南雪景图是最具特色的一幅画面。在这幅图中,作者干脆选取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雪的诗句入诗。选取了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这些典型画面。雪梅酒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具有象征意味的形象代表。雪的洁白代表人性的纯洁不受沾染;月亮往往喻愁;梅花也是花中君子;酒代表了人的情绪。但在这里酒显然并不是用来消愁的,而是为宁静的江南冬天,增加了一丝情趣和暖意。
整个画面高雅宁静,引用诗词又增添了古风古韵。按照时间顺序,从日暮-入夜-深夜-早晨,这在人们心中最黑暗无聊的时光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了情趣,其实作者的人生不也如此,但作者却希望生活拥有盎然的生机。
总结:
处于压抑痛苦中的作者想通过文字消解内心痛苦的念头失败了,他选择了放下笔去湖上散步,在自然中寻求美,寻找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江南的冬景显然具备了这样的能力,能够消解人类内心的痛苦,给人无限美的享受,物我合一,天人同在。作者在自然中涤荡了心灵,也最终救赎了自己,度过了人生最苦闷的一段时光。
所以与其说作者去江南的冬景散步,倒不如说作者是一个精神流浪者在江南的冬景中寻求自我疗伤,自我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