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①自:在; ② 略无阙处:完全没有,同“缺”,空隙缺口; ③亭午:正午; ④夜分:半夜; ⑤曦:这里指太阳。
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正午半夜的时候连日月都看不见。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宜,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风奔御风,不以疾也。
①襄陵:山陵; ②沿溯: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③或:有时; ④虽:即便。 ⑤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⑥不以疾:没有那么快。
在夏天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极速传送,这时候只要清早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盛茂,良多趣味。
①素湍:白色,急流; ②回清:回旋的清波; ③绝巘:极高的山峰; ④ 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⑤清荣峻盛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⑥良:甚,多。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及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问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水盛趣味无穷。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①晴初霜旦:天刚放睛,下霜的早晨; ②肃:凄寒; ③属引:接连不断; ④响:回声; ⑤哀转:声音悲伤婉转。
在秋天,每到下霜的早晨或初睛的时候,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连续不断,非常凄凉,空阔的山谷传来猿猴的啼鸣,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会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段意:①段:先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②段:描写夏季景色
③段:描写春冬景色
④段:描写秋天景色
2.中心思想。
①表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②表对春冬之景独特的审美情趣;③表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同情。
3.三峡特点:①峡长山高水急
4、三峡水的特点:①夏:水大流急;②春冬:清澈;③秋:水枯气寒
5.三峡特点:①夏:水大流急,交通阻绝(奔放美);②春冬;清荣峻宋,良多趣味(清悠美)。③秋:水枯气寒,凄凉(凄婉美)。
6.写景为何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作者是为江水做注,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寂静)故先写夏水。
7、写浪尖描绘一叶扁并的作用:将小船与飞奔的马做比,既写出了江水的上涨,又写出水流之快,又赋予江水生命力。
8.“素”“绿”“寒”“凄”等大笔点染手法的好处:一字传神;将景物的季节特点和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9、引用“渔歌有何作用:①进一步突出三峡峡长,山高岭连的特点;②渲染三峡秋季箫瑟,凄凉气氛;③表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0、假如你是导游,请写一段关于三山峡的导游词:
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三峡人家热情好客,三峡大坝气势磅薄,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其它写水清澈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