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读书经验与方法,名人独特而有效的读书方法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9 03:53:41

今天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提起读书,不禁想到黟县西递古民居“履福堂”的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人为什么读书,每个人其世界观不同,或许动机、目的就不一样。有的人是“为中华崛起”,有的人是“学而优则仕”,有的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而读书,天下为公也好,修身养性也罢,读书于人生于社会于民族都是大有裨益的。

读书,似乎不是一件难事,人人都可以读书,但是要想把书读好,也非易事。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何有效地读书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关于如何读书,古往今来,论述者不计其数。今日世界读书日,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且与大家分享10位名家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起学习读书,努力成为爱读书、善读书之人。

名人的读书经验与方法,名人独特而有效的读书方法(1)

01

梁启超:三步读书法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一生笔耕不辍,在哲学、文学、史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他的读书方法无疑值得重视。

梁启超认为,要养成读书兴味。他说,一个人总要养成读书兴味,打算做专门学者,固然要如此,打算做事业家,也要如此。“随时立刻可以得着愉快的伴侣,莫过于书籍,莫便于书籍。”

梁启超强调,读书要分清泛读和精读。“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熟的,一类是涉览的。因为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

梁启超曾在文章中写道:“昔人常说,好打灯谜的人,无论看什么书,看见的都是灯谜材料;会做诗词的人,无论打开什么书,看见的都是文学句子。可见注意哪一项,哪一项便自然会浮凸出来。”

对于读书,梁启超认为要掌握三个步骤,即鸟瞰、解剖、会通。只有通过这三个步骤阅读书籍,才能真正地理解书中的要点,理解作者的思路,输出自己的想法。

鸟瞰,我们可以理解为泛读的一种,就是粗略地读,或者说是几段几段地粗读,几页几页地翻阅,快速地把书翻看结束。

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采取读取标题以及加粗语句的方法,鸟瞰整本书。从目录中大致了解整本书的结构、大致内容,而书中的加粗语句,则为鸟瞰全书提供了便利,一般而言,书籍中加粗的部分,正是作者、图书编辑觉得特别重要的部分,也是某个章节、某段文字中最精华的浓缩,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加粗的部分,大致了解作者想表达的内容,不至于遗漏重点。

所谓解剖,即重点剖析,抓住精髓,梁启超认为:“极陈旧的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

在读书的时候摘抄或者记笔记看起来极麻烦,却又是极必要的方法。许多人会羡慕那些文豪大家旁征博引的能力,殊不知他们都是靠一字一句作笔记积累而得来的。在读书的时候用笔,一来是标记重点,觉得要反复读,深入研究的地方打上着重符号,二来是及时将读书时的感悟记录在书旁,三来是将对自己有用,未来可以借鉴的语句记录在本子上。

会通是融会贯通,由内到外、由此及彼,将书全面彻底了解。

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产出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读书就是这样,通过总结,回顾整本书的核心观念,考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此外,梁启超还提出过和别人进行讨论的方法。“要想掌握一本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同别人一起对书本内容进行复习和讨论了。”我们可以和朋友读同一本书,互相提问,讨论每个议题,发现自己没有关注到的重点,进行讨论,拓展思路。

此外,梁启超认为,要学会读书,还需要加强训练,并要求他的子女能够加强读书后的背诵练习,学会灵活运用书中的文句。

名人的读书经验与方法,名人独特而有效的读书方法(2)

02

冯友兰:“十二字”读书法

冯友兰,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他一生写下了《中国哲学史》等经典,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学术思想。这些成就的取得与他的“十二字”读书法分不开。

精其选。冯友兰认为,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浩如烟海。因此,他把书分为“要精读的”“可以泛读的”“只供翻阅”三类。

怎样知道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在他看来,“时间”就是评选家,“群众”就是推荐者,只有那些经过时间考验和群众推荐的“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才是值得精读的。

解其言。在冯友兰看来,书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读书时,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攻破语言文字关,这就是解其言。

但是,只认识文字还不行,还要明白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攻不破这道关,就看不见里面是什么情况,只能在外面指手画脚,那是不行的。为此,他建议读书之前多做准备,善用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

知其意。“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话全懂了,也未必能理解作者的意图,这在我们读书时经常会遇到。为此,读书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

否则,读书如果仅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因此,冯友兰把语言文字比喻成帮助了解书中真知的拐棍。

明其理。冯友兰认为,书的作者所表达的“意”和客观的道理总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读书仅得其意还不行,还要明其理。

读者只有明其理之后,才有自己的意,才能把自己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最后用它来处理事务,解决问题,从而把死书读活,为我所用。

如果我们读书的时候,也尝试着使用这一套有哲学意味的读书方法,一定会受益匪浅。

名人的读书经验与方法,名人独特而有效的读书方法(3)

03

蔡元培:“四字”读书法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勤于读书,善于治学,他将自己的读书方法总结为“四字法”,即:宏、约、深、美

宏,是指在读书科目、内容的选择上要博大宏伟,兼收并蓄,全面了解并掌握各门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融会贯通,从而打下广博而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蔡元培当过翰林,国学功底深厚,又曾到德国、法国留学,学贯中西,广泛研究文学、历史、哲学、美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他曾把各种学术归纳为有形理学、无形理学及道学三大类而详加论列。

约,是指由博到约,精于一门。

蔡元培认为一个人的生命与精力是有限的,打好基础后,要注重从茫茫书海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书去读去学,否则精力分散,一事无成。蔡元培博学各科而“约”于教育。他广泛搜集、阅读各种教育书刊,研究各国教育制度和学校课程,以推动当时中国的教育改革。

深,是指精通、发展、创造,是在“约”的前提下重点突破,究本穷源,有所发现。

在推进教育改革的实践中,蔡元培提出在学校应实行国民教育(体育)、实利主义教育(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协调发展的方针。这“五育”,包含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思想,表达了他关于青少年教育的最高理想。

美,是指一种最高精神境界。

在读书治学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才能步入这一理想境界,从而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使人变得高尚。

正是因为“宏、约、深、美”的“四字”读书法,让蔡元培的个人思想、道德、文章与事业逐渐进入“美”的境界,奠定了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也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名人的读书经验与方法,名人独特而有效的读书方法(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