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为雄,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原载于《**理论研究》2021年第2期
[摘 要]*与海克尔及其《宇宙之谜》的思想关系,即*在何种程度上受到海克尔思想的影响,我们以前知之甚微。
细心挖掘史料,具体剖析《宇宙之谜》自传入中国后如何与*结下书缘、怎样得到*重视,可以大致了解它怎样扩展了*的宇宙视野、改善了其知识结构,增益了其看待事物的方法,推动*成为无神者、唯物论者进而最终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细析*同访华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施密特总理“谈哲学”的话语,亦可澄清德国学者梅奈特的推测及海克尔的相关概念与*“不断革命论”的关系,亦能正确理解*在怎样的语境中提及海克尔和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革命学说,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构成;
海克尔的宇宙进化论不可能成为这一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只是同其中唯物主义辩证法有一致之处。
*并没有将海克尔同马克思相提并论。
[关键词]*;海克尔;《宇宙之谜》;思想影响
*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是现代中国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者,首先取决于年轻时接受了良好教育。*志存高远,热心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取舍抉择中最终成为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
*的思想发生转折、发生质的变化,1920年是一个重要年头。这一年,有三本名著被译成中文出版。一本是陈望道翻译的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一本是马君武翻译的海克尔的《宇宙之谜》(时名《赫克尔一元哲学》——笔者注),一本是马君武翻译的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时名《物种原始》——笔者注)。这三本书犹如三只精神火炬,照亮了思想贫乏、科学文化落后的中国,让那些试图开拓进取的先知先觉者们可执炬前行。历史时代让热爱科学、嗜书如命的*与这三本书结缘。这三本书对*来说都属上好的精神食粮,但各自的营养价值不同。《共产党宣言》对*的影响是根本性的,让他确立共产主义信仰,矢志不渝地在中国践行共产主义。*终生阅读《共产党宣言》,将它与《资本论》等著作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和自己的思想法器。《宇宙之谜》对*的影响不在于政治上的“主义”而在于“哲学方法”,其宇宙整体论、宇宙进化论给了*一种观察与思考问题的系统方法,它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辩证法相辅相成,让*明白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真正摆正“大我”与“小我”的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舍小我、为大我,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物种起源》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代表作,问世后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引起轰动,并引发了神权统治根基的动摇。对《物种起源》这本富有创造性的科学著作,*除了接受生物进化论之外,更看重其发现真理、坚持真理的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各种讲话中至少7次提到达尔文,或把达尔文进化论同哥白尼太阳系学说相提并论。
马克思主义对*的思想影响,学术界比较熟悉,但海克尔及其《宇宙之谜》对*的思想影响,我们知之甚微。不仅如此,近年来发表的少量有关文章甚至误解了海克尔的影响。故此,探讨*与《宇宙之谜》的关系就成了*研究界一份不容推卸的责任。细心挖掘史料,研究海克尔及其《宇宙之谜》传入中国的过程和*对它的接触,*在各种场合对海克尔的提及与评论,在一些讲话中对宇宙整体论、宇宙进化论的发挥,是可以大致还原历史、恢复事物本来面目的。
恩斯特·海克尔是著名的德国生物学家、唯物主义哲学家,为德国的生物学发展、思想界进步及整个世界的思想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海克尔出生在德国波茨坦,年少时生活于梅瑟堡,父亲是政府官员。在中学阶段,海克尔通过阅读《一个博物学者的环球航行》一书而注意到达尔文。中学毕业后,他先去柏林、后到维尔获堡学习医学。1857年,海克尔完成博士论文《论甲壳类动物的组织》后,1859年到意大利做了一次研究旅行,在此期间他阅读了《物种起源》,对达尔文学说留下了深刻印象。海克尔1861年获得耶拿大学讲师职位,1865年被任命为哲学系的动物学教授和动物博物馆馆长(从此时起动物学不再从属于医学),从教至1909年。离开耶拿大学后,海克尔公开发表自己放弃官方宗教的声明,在生命的最后10年继续从事科学和社会活动。1906年,海克尔创立“一元论者协会”,继续同宗教和蒙昧作斗争。海克尔的研究领域广涉系统分类学、比较解剖学、发生学、生态学、进化学、哲学,一生著述颇丰,其《自然创造史》(1868年)、《宇宙之谜》(1899年)、《生命的奇迹》(1904年)等书不仅介绍了新的科学知识,而且富具哲理,让人视野开阔,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而《宇宙之谜》是海克尔最为著名、在世界影响最大的一本书,这部集天文学、进化论、自然科学与哲学于一体的著作,实际上论述了宇宙整体观和宇宙进化论。
《宇宙之谜》不仅给*以巨大影响,加快青年*朝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方向前进;而且是老年*爱读的著作——它在1972年被重新翻译并于1974年出版。海克尔及其《宇宙之谜》对*的影响,本是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但由于客观原因多年来被学界忽略了。假若*在晚年会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施密特总理时没有再次提起海克尔,其会见细节没有被德国媒体报道并作出一些理论上的猜测,没有被国内曾译过其著作的德文教授披露,《宇宙之谜》这部对青年*的思想成长与发展有关联的书可能会从历史记忆中消失,*后来的一些重要理论观点我们也会说不清其来源,也难以准确把握其思想演进过程。故本文试图对此做些探讨,具体剖析《宇宙之谜》自传入中国后如何与*结下书缘、怎样得到*重视,怎样扩展了其宇宙视野、改善了其知识结构,增益了其看待事物的方法,推动*成为无神论者、唯物论者进而最终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并澄清其中存在的理论问题。
一、《宇宙之谜》传入中国与*的阅读和长期重视
从时间上讲,1920年之前,海克尔的著作在中国的传播就开始了。1916年10月至1917年1月,《新青年》月刊第2、3、4、5号连载了马君武所译海克尔《宇宙之谜》的前三章内容;在第2号首刊时题为《赫克尔之一元哲学》,后续三篇为《赫克尔一元哲学》。这是《宇宙之谜》在中国的首次传播。译文发表后,思想敏锐的青年*就读到了。1936年,*在陕北窑洞同美国记者斯诺谈及自己的学生时代,具体说到在1917年前后,“我和友人只愿意谈论大事──人的本质,人类社会,中国,世界,还有宇宙!”他还说,当时包括新民学会等一些进步团体的成立都是受到《新青年》的影响,“这些团体的大多数,或多或少是在《新青年》的影响之下建立的,《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我开始看到这个杂志,还是师范学校的学生,对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佩服得不得了”。这表明,建构了宇宙整体论、宇宙进化论的《赫克尔一元哲学》已在*的阅读范围之内。
1917年8月23日,*在致黎锦熙的一封长信中表示要探寻宇宙之真理,使用宇宙概念有8次之多。这折射了*阅读《新青年》刊载的马君武所译《宇宙之谜》前三章内容后,留下了深刻印象。
1920年8月,马君武所译的《赫克尔一元哲学》(即《宇宙之谜》——笔者注)译本由中华书局出版,*等在长沙创办的文化书社随即销售此书。文化书社第一次营业报告(一九二○年十月二十二日)显示,在售书目有《赫克尔一元哲学》。文化书社通告好学诸君(一九二○年十一月十日)的广告,亦告知读者“书之重要者”有《罗素政治理想》《罗素社会改造原理》《马格斯资本论入门》《杜威五大讲演》《赫克尔一元哲学》《达尔文物种原始》《社会主义史》,等等。*等人创办文化书社的目的是传播新文化,在售的《赫克尔一元哲学》这样具有新的科学思想的书,让*有先机读到,可悉心了解其整个理论。
1957年,中华书局决定依德文原著《宇宙之谜》的书名再版《赫克尔一元哲学》。该年1l月,出版者写了重印“宇宙之谜”说明:“这个译本原是三十多年前的旧译本,系根据1908年德文改正本译出,在1920年出版时原名‘赫克尔一元哲学’。译文的文体是当时流行的浅近的文言体。现在我们为了及早供应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者的需要,就把这个旧译本加以标点,并对个别译名和目前通用的出入较大的稍加修改后重排出版。”该书重排出版的具体原因和过程我们尚不了解,但从其出版时节来看,1957年正是“反右”运动高潮时期,如果没有党和国家的重要*指示,中华书局断然不会出版此书。从说明文字来看,它的哲学水平相当高。其中称:“‘宇宙之谜’一书乃是赫克尔‘一元主义’世界观的代表作,在十九世纪末出版时,曾在欧洲引起了教会和唯心主义哲学和神学教授们的狂怒。”“赫克尔在这本书中,对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换句话说,对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的胜利行进作了清晰明白的叙述,从而痛击了一切唯心主义流派”。说明还大段引证列宁赞扬海克尔是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者的话。当然,说明也批评“在社会政治方面,赫克尔宣扬和捍卫了那些足以说明他是一个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敌人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辩护人的观点。”由此推断,该说明不是中华书局一般编辑能够写出来的,可能出自他人甚至高层*手笔。
1958年4月,《宇宙之谜》出版。这看起来与“大跃进”气氛似乎不协调。但正是该年,*在党的会议讲话中,多次讲到人类社会发展变化、宇宙成毁等内容。在一次讲话中他说:“讲这些,是为了解放思想,把思想活泼一下,脑子一固定,就很危险。”看来,*是把宇宙整体论、宇宙进化论同时当作方法论的。这种方法论不仅包含我们现在所说的系统论,也包含事物发展的过程论,能让人在渺茫的宇宙中更懂得自己的渺小,在取得即使是伟大的成绩时也不居功自傲。不过,*在所有讲话中并未提及《宇宙之谜》,故它的更名再版是否与*有关,目前尚未见到相关当事人或见证人的材料。
1965年1月9日,*同友人斯诺又一次会见、谈话时主动谈及了海克尔。当时斯诺问:“主席看过黑格尔的文章吗?”他回答道:“看过一些,还有费尔巴哈的。海克尔写的一本书里头有相当丰富的材料,他不承认他自己是唯物主义者,实际上是唯物主义者。”斯诺接着问:“什么时候读的?”*说:“那很久了,是打游击战争的时候。”由于谈话内容海阔天空,斯诺问的是*看过黑格尔的文章吗,*回答时说出了三个人名,虽然是顺带提及海克尔,但对海氏的补充说明较多。*可能是针对是否读过黑格尔之问,说自己在打游击战争的时候读过,这也许是在红军打下漳州之后,*得到一批书,其中有译介黑格尔、费尔巴哈之类的作品。如果斯诺熟悉海克尔并继续追问,*可能会提供更多的材料。可惜,这次谈话没有让*把怎样读海克尔、对之有怎样的评价说出更多内容。
过了10年,1975年1月16日下午,*在长沙九所六号楼会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督教社会联盟主席弗兰茨·约瑟夫·施特劳斯,又“谈起《宇宙之谜》,施氏只是听说过,却没有读过,他和他的手下都无法接*的话茬”,故相关谈话未能继续。
1975年10月30日下午,*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会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施密特,再次提及海克尔。同年11月30日,德国《世界报》发表陪同施密特访华的顾问克劳斯·梅奈特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清楚记述了*和施密特的相关谈话:“‘开始谈话时,毛提到四个德国人的名字,说他的世界观的形成主要归功于这四个人。我听来像是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可为何两次提到黑格尔呢?’当译员将第四人译为‘黑格尔’时,*颤巍巍摆了摆手,纠正道:‘是海克尔。’梅奈特恍然大悟:‘是海克尔,确切地说,是恩斯特·海克尔。’”
施密特的《伟人和大国》一书也提到会见时*提及海克尔,*说:“我自己是马克思的一个学生,我从他那里学到许多东西。我认为唯心主义不好。我对于黑格尔、费尔巴哈、海克尔感兴趣。”“我们由此离题谈了十分钟哲学……”
会见外国政要时往往喜欢谈哲学,这不是*的一般习惯,更多似乎是用哲学来点亮对方的智慧之灯,不故作高深且恰到好处。这次会见施密特总理也是这样,*与之谈世界形势,谈美、苏、中关系,谈军事问题时谈及海克尔,是隐含式地提醒他要了解世界的变化尤其是苏联的变化,不能幻想同苏联合作。
而当时中国国内仍然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继续革命”仍是社会政治的主调。正因为*认为海克尔是宇宙进化论者,其宇宙运动、发展、变化的理论能给人启示,所以*在1971年指示重新翻译出版《宇宙之谜》就有合理的解释了。而1971年之后,也是包括普列汉诺夫的《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等著作在内许多马克思主义作品重印发行的年头。但在当时人们的一般认识中,《宇宙之谜》显然属于另类图书,它能同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一起出版,足见*对该书的重视——至少*认为它属于唯物主义作品。这样,海克尔及其著作《宇宙之谜》在*所走过的思想历程中的影响和作用问题就浮现出来了。
邓伟志先生1973年写下的文章证实,《宇宙之谜》重译再版是*亲自指示的。作为《宇宙之谜》重译工作的具体联络人,邓伟志为即将出版的《宇宙之谜》写了一篇前言。2013年,他将前言单独分割使用、收入《邓伟志全集》时增加了一个说明性注释:“原载《宇宙之谜》,海克尔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出版。1971年根据*的指示,上海外国自然科学哲学编译组分工邓伟志联络复旦大学德语教师翻译了海克尔的《宇宙之谜》。出版时,邓根据领导指点,在编译组集体讨论基础上执笔写了这篇前言,之前已上送*。”这个注释对了解史实很重要,但有点瑕疵,因为《宇宙之谜》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实际时间是1974年3月。也许,邓伟志这篇前言的写作时间是1973年5月,他误记成《宇宙之谜》的实际出版时间。
《宇宙之谜》重译版的主要译者袁志英,对该书重译、再版时间的记忆略有不同。他在《宇宙之谜》第四版的“译者导读”中,说是1972年他与另外三同事陈少新、汪小玲和马静珠接受该书翻译任务,该书1974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47万册。他还说,后来又从有关人士那里得知事情的原委,是*要看《宇宙之谜》,但直到1975年底他读了梅奈特回顾随同施密特访华的文章后,才得知一些真相,“这时我才明白,那个‘上头’原来就是*,我们译的《宇宙之谜》是他要看的。后来又从有关人士那里得知,《宇宙之谜》还出了大字本,当时的政治局委员人手一册”。虽然袁志英的“译者导读”与邓伟志前言在说明接受翻译《宇宙之谜》任务和书的出版时间稍有差异,但并不矛盾:1971年*的指示下达后,上海即落实、执行,成立上海外国自然科学哲学编译组,由邓伟志联络复旦大学德语教师翻译《宇宙之谜》,1972年袁志英等人领受并完成了任务,最后《宇宙之谜》顺利出版。这足以确证,《宇宙之谜》是*亲自指示重译出版的。
袁志英在“译者导读”中还述及:当年*接见时任德国总理施密特与之会谈时,年轻的译员梅奈特对海克尔没有任何概念,而梅奈特七岁时就从父亲的藏书中阅读了《宇宙之谜》。梅奈特对*与海克尔、与《宇宙之谜》的关系深感兴趣。回国后他重读少年时读过的这本书,并不断思考:海克尔“怎么会给这位身居紫禁城的伟大老人留下这么深的印象?”“毛是怎样从相信马、恩的无冲突论转向持续不断冲突推动发展的思想的呢?”梅奈特断定:“中国古老的天人合一说是无法解释这一情况的,而今面对施密特总理,毛自己说出了答案:受到大胡子德国人恩斯特·海克尔的影响。”梅奈特还猜想:“众所周知,毛在一战结束前后曾在北大图书馆作过一段时期的图书管理员,那时该图书馆是全国最重要最现代化的图书馆之一。毛从小嗜书如命,他在那里必然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有关西方知识的书籍资料,也必定精心阅读了《宇宙之谜》的中译本。该书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以致他六十年后还记得作者的名字。”
尽管梅奈特由于缺乏具体材料作出了不准确的推测,但袁志英为《宇宙之谜》撰写的“译者导读”及发表的相关文章,还是引起一些研究者开始关注《宇宙之谜》对*思想发展的影响。不过,对此深入探讨却是个难题:*谈起的是自己在约60年前的读书旧事,又是在会见德国政要时谈的,内容简略,中方陪同人员包括译员感到莫明其妙;若不是梅奈特年少时读过《宇宙之谜》而知道*提及的是谁,此事恐怕早就灰飞烟灭了。然而,尽管有难度,但寻找搜集*留下的相关文字、谈话或讲话纪录,对比《宇宙之谜》的有关内容,仍可理出一些基本线索。
从*自1916年冬季初次读到马君武所译海克尔《宇宙之谜》的译文,直到1976年逝世之前,“赫克尔一元哲学”在他的脑海里的确占有较重要地位,他也对海克尔的学说有发挥,有升华,有创造性解释与运用。笔者拟按时间过程、本着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考察*对海克尔《宇宙之谜》的接触、阅读、研究,对其论点发挥、发展的情况,力求恢复事实的本来面目。当然,本文只能揭示和理顺一些重要之点。
二、*视野扩展到宇宙,知识结构更完善
如果说,*1912年秋冬在湖南省立图书馆自学时看到一张世界地图,其视野扩展到全球——并且尔后形成了看书必看地图的习惯;那么,*在读到《宇宙之谜》部分章节及后来读到全书后,其视野便扩展到宇宙——人类认识到客观世界的最大空间。此后,宇宙、宇宙观、宇宙的发展,成了*常谈的话题。诚然,中国古代也有宇宙概念。例如,汉代淮南王刘安所撰的《原道训》中就有“纮宇宙而章三光”的说法。许慎对此句的注解是:“纮,纲也。若小车盖,四维谓之纮,绳之类也。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逾天地。章,明也。三光,日月星。”但这一宇宙概念具有古代性,与*接触到的海克尔所论的宇宙不同义,尽管它在中国历史文化演进过程中有变化。
早在1913年,*在听老师杨昌济讲修身时所做的《讲堂录》中曾有“宇宙之我”的记载:“一个之我,小我也;宇宙之我,大我也。一个之我,肉体之我也;宇宙之我,精神之我也。”但这里的“宇宙之我”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大我”之意,与海克尔所说的天文物理学意义上的宇宙不是一回事。后来,*接触到海克尔的《宇宙之谜》后才开始拥有一种崭新的宇宙观。
1916冬至1917年初,《新青年》连续刊载马君武所译《宇宙之谜》的前三章内容,*应是读过了。他在1917年8月23日给已在北京任教的黎锦熙的一封长信中所表达的要探求宇宙之真理的强烈意愿,体现了他对海克尔的宇宙整体论、宇宙进化论已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所刊文章中,海克尔批判三大教条,即人类中心说、神人同形说、人类崇拜说,称三者“与吾侪所主张之一元自然知识恰相反对,是可以宇宙真相观察打破之”。进而,海克尔列举了实证之宇宙公例12条:“1.宇宙为永远无尽期无止境者。2.体质(Materie)及势力(Engrgie)合为物质(Substinz),充塞空间,运动不息。3.此运动在无尽期内新旧交换,生死代谢,为一致之进化。4.世界体无数,分布于以太(ether)间。皆依物质公例,在宇宙之一部分有运行的世界体退化灭亡,在他一部分则进化发达。5.太阳为此无数世界体之一。地球为旋绕太阳诸行星之一。6.地球经冷却期甚久,乃具水液,为有机生物成立之最先条件。7.有水之后,经生物进化作用,有无数生物徐徐进化改变。其所经年数,至少在十万万年以上。8.经生物进化,得各种动物。最后得脊椎动物,为发达最完善者。9.脊椎动物变成后,又经若干年,至三叠系纪(Triasperiode),由最下等之爬行类及双栖类变得哺乳类动物。10.哺乳动物类发达最完全者为猿猴类(Primaten),其时约在第三纪(Tertiarzeit)之初期,距今约三百余万年。11.猿猴类发达之最完全者为人类,其出现时约在第三纪之末期,为自数种人猿类变成。12.世界史即人类之文明发达史,不过数千年,以与地球生物史比较,短不可言。地球之生物发达史与行星成立史比较,亦短不可言。地球为太阳分出之一小体,与无尽境之世界比较,复小不可言。而每一人在既往之有机界内,不过极微小之一生活元素。”海克尔称:“此上所述自宇宙真相观察所得之十二公例,即解决世界一切疑谜之张本。”
海克尔概括的这12条及整部著作,从宇宙讲到太阳,从行星地球讲到生物进化,从人类史讲到每个人都是有机界内极微小之一生活元素。总之,他从宇宙观讲到宏观、微观,从物质讲到精神,其研究的各客体对象各属不同领域,其叙述理论层次分明、其著作结构严谨,内容充实、简单明了。对*来说,这是自他阅读严复译述的赫胥黎《天演论》、间接了解到达尔文的进化论之后,又一次接受更新更丰富的理论:它把人类史归入自然史,把生物进化论归入宇宙进化论,人类、物种、星球、宇宙是一个整体。这极大打开了*的视野,使之能建构起一个认识世界的整体框架,让*成为心里装着一个真正的“宇宙之大我”的有志青年,并很快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其看待世界、社会、人生的视角与方法完全不同了——形成了一种大系统观。
这样,探讨*何时接受唯物主义理论,为何能迅速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1916年冬至1917年初就成为一个重要时段。由于接受了宇宙整体论、宇宙进化论,*看社会问题的角度就是大视角、多方位了,即把诸多社会问题的讨论只视为总问题中的枝节,而把寻求到宇宙大本大源、宇宙真理视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总方法。他在致黎锦熙的信中写道:“今之纷纷,毋亦诸人本身本领之不足,无术以救天下之难。”“天下亦大矣,社会之组织极复杂,而又有数千年之历史,民智污塞,开通为难。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大源。今日变法,俱从枝节入手,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一切皆枝节也。”“夫本源者,宇宙之真理。天下之生民,各为宇宙之一体,即宇宙之真理,各具于人人之心中,虽有偏全之不同,而总有几分之存在。”“今吾以大本大源为号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动者乎?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故愚以为,当今之世,宜有大气量人,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重视哲学、改造哲学,处理问题先从哲学上进行思考,这种方法成为*一生的习惯。这种习惯大概是在1917年前后开始形成的。
*思考社会诸问题,也与海克尔有一定关系。海克尔在书中也提到社会进步改革,如社会方面之进步、司法事务、国家行政与国家生活、学校、教会等,稍后的《读〈伦理学原理〉批注》也反映*在思考此类问题。当然,这不排除*同时关注了《新青年》1916年第二卷第2号上发表的陈独秀所译的法国薛纽伯的《世界文明史》第三章《十八世纪欧罗巴之革新运动》,其中也讲到社会政治、经济、哲学、宗教、教育等改革;也不排除*接触到其他书刊亦讨论社会改革问题。
“宇宙”这个总体概念此后对*的影响怎么评价也不过分。*不仅在分析作为宇宙中的地球上的各国事务时看到它们的相似性与关联性,甚至在赋诗时亦对之加以浪漫运用。1918年初夏,罗章龙拟东渡日本求学而去上海,此前他取名纵宇一郎。新民学会会员在长沙北门外的平浪宫为他饯行。*相赠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其中有句“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这一联诗化用了庄子《秋水》中的“知天地之为稊米也”句。《秋水》本来是讲物之大小的相对性,取决于人的观察方法之不同。然而,庄子的“天地”观只是古人的空间观,与近代天文物理学家发现宇宙、哲学家所讲宇宙观有质的不同。*有幸学习、掌握这种宇宙整体观,赋诗时以“宇宙”代“天地”,体现了一种博大恢宏的意象,折射了一种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极致想象,亦体现了一种积极奋斗的人生观。
1937年,*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哲学时,撰写了《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从中多少能看出海克尔的影响。*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时,称它是“宇宙观”而非“世界观”,并且在讲授提纲中使用宇宙观概念计23次。例如,在《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的第二章第三节“在辩证法唯物论中宇宙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中,*阐明:“辩证法唯物论是无产阶级的宇宙观,同时又是无产阶级认识周围世界的方法和革命行动的方法,他是宇宙观和方法论的一致体。唯心论的马克斯主义修正派认为辩证法唯物论的全部实质只在于他的‘方法’,他们把方法从一般哲学的宇宙观割裂开来,把辩证法从唯物论割裂开来。”而在那时候,在苏联有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品中,一般使用的是“世界观”,哲学辞典类则没有“宇宙观”的词条。
不过,中国学者的著作倒是用了“宇宙观”概念,例如瞿秋白在其所译的郭烈夫的《新哲学——唯物论》(1927年版)一书中,附录了自己的两篇文章,《唯物论的宇宙观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之意义》,这是他1926年年初“研究唯物论哲学时所钞录的笔记,其中当然没有甚么独出心裁的地方”。其《唯物论的宇宙观概论》一文,虽然也引用了恩格斯《反杜林论》的话,引用了普列汉诺夫的话,但仍可明显看出借鉴了《宇宙之谜》中的内容。在文章中,瞿秋白首先解释了“唯物论之总定义”:“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是在于互辩法的唯物论。互辩法唯物论的名称便可以表示:马克思的唯物论是唯物论与互辩法的综备而且是这两种学说最发展的最进化的结论。”瞿秋白借助康德和拉普拉斯的星云说理论,叙述了星云、宇宙、星体、地球的形成,有机物、生命的产生,人类起源和人脑的发展等;说明世界万物都是由电子和元核组成的,都是客观存在的实物,人类的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到人脑阶段的产物和机能。瞿秋白抄录的这些材料,在较大程度上吸纳了海克尔著作的内容。瞿秋白最后作出的结论是:“(1)物质在宇宙之间是唯一的。物质世界之外并无任何别种世界如天堂、地狱、物如、三界、唯心等等。(2)精神是物质的特别性质。精神不能和物质相离。独立的精神世界,是绝对没有的,也决不能有。(3)地球的历史足以证明:客观物质的存在,比较主观精神的发现,久远得多——有机体(生物)的发现,尤其是有明显的意识之有机体(人),实在比死物的存在后得多。能推论能想像的人类意识,实在是最后发展出来的一阶段。(4)人——是宇宙的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完全服从自然界的规律。(5)认识的唯一根源是外界物质。外界物质对于内部物质(脑经)的影响足以规定认识。(6)符合实际的认识,便是真理。唯物论哲学的要点,便是以科学的宇宙观去观释一切现象,纯粹客观的考察外界事物,对于各种现象都要寻找物质方面的——亦即客观的实际的方面之原因;却不可以根据于主观的理想上心理上的解释,去说明宇宙或社会的现象。”仅从这个结论看,瞿秋白借鉴海克尔著作的内容是不少的。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内较早撰写讲义、翻译论著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长沙文化书社1924年10月出版印行过瞿秋白的《社会科学概论》。他的作品*当读到过,从而加深了对“宇宙观”的印象。再是,另一位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共产党人张如心,在其所著《辩证法与唯物论》(1932年)一书中亦使用了“唯物主义宇宙观”概念。这在某种程度上亦表明,中国学界使用“宇宙观”概念来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苏联学界使用“世界观”概念来表述略有差异。
*对海克尔的宇宙整体论、宇宙进化论的深刻记忆,在他1964年12月审阅*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草稿时加写的一段文字中有鲜明体现:“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阶级斗争不会完结。在无阶级存在的社会内,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完结。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其所以是错误,因为这些论点,不符合大约一百万年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也不符合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自然界(例如天体史,地球史,生物史,其他各种自然科学史所反映的自然界)的历史事实。”这处引文的重点是在括号中列举的天体史、地球史、生物史等概念,它们正是《宇宙之谜》一书的叙述主线。
另外,宇宙整体论、宇宙进化论是*喜谈的话题。1969年5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休息室同地质力学创立者、地球科学家李四光的谈话,“内容很广泛,从天体起源谈到生命起源。谈到古今中外科学家关于太阳系起源的种种说法时,*说:我看康德、拉普拉斯讲的还有点道理。我不大相信施密特(苏联地球物理学家——笔者注)的说法”。《*年谱》在这里虽未详细记载*是否具体谈及海克尔,但天体起源、生命起源是海克尔《宇宙之谜》的内容。
再是,新中国成立后*赋诗填词时,都巧妙运用了天文学、地球学、历史学知识。例如,1958年他赋诗两首,其中有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1964年1月27日,他在回答《*诗词》英译者提问时解释,该联的意思是:“人坐在地球这颗行星上,不要买票,在宇宙里旅行。地球自转的里数,就是人旅行的里数。地球直径为一万二千七百多公里,乘以圆周率,即赤道长,约四万公里,再折合成华里,约八万里。人在二十四小时内走了八万里。”其构思何等精妙!1963年初,*填写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亦与时间、空间联系紧密,“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词中,地球只是个小小寰球,那碰壁的几个苍蝇就微不足道了——这刻画了*对一小撮帝、修、反分子的极端藐视。1964年春,他填写了《贺新郎·读史》一词,上阙以诗的语言描述了人类短短几千年来的历史:“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其中隐藏的是,与整个宇宙的历史相比,人类的文明史太短暂,“不过几千寒热”。其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则具有马克思主义元素:自有文字以来的人类史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其间充满了残酷的*戮与战争。这也是人类历史存在的真实。总之,宇宙进化史、人类进化史同时构成*赋诗填词的精神文化背景和诗意想像空间。
三、梅奈特的推测、海克尔的相关概念与*的“不断革命”
袁志英在《〈宇宙之谜〉和*》这篇“译者导读”中,根据梅奈特陪同德国总理施密特访华时*与之会见的回忆文章,用两个小节来转述梅奈特对*与海克尔、《宇宙之谜》关系的探讨,并做出了自己的评价。这需要认真对待,因为这涉及马克思主义与海克尔的宇宙整体论、宇宙进化论的关系,以及这二者与*的思想关系。
袁志英写道,梅奈特的推测是,*承认的仅是被理解为统一体的宇宙间的因果规律:“人们无法证实宇宙的发展有着特定的目标、抑或特殊的目的。”他发现:“毛随着年事的增长越来越成了哲学家了,也越来越将目标称之为状态。”梅奈特引证1965年*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以证实*对“伟大目标制定者”的看法:“数千年后就连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会显得可笑。”(*的原话是:“甚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东西,在一千年以后看来可能是可笑的了。”——笔者注)
梅奈特强调海克尔对最终状态的否定:“基于他对自然界的认识,他才认为有朝一日会出现最终状态的想法是极为荒谬的。他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而得出‘一切在流一切在变’的结论。在其《宇宙之谜》的第十三章海克尔称‘发展’一词为‘魔咒’,此语有助于解决宇宙之谜。”为解释这一点,梅奈特引证《宇宙之谜》的话说:“实体到处存在,而且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没有一处完全静止和凝滞……我们的地球母亲是在几十亿年前由旋转的太阳系的一部分产生,再过几千年之后也将变得僵硬,其轨道越来越小,直到与太阳相撞……我们人类也不过是永恒实体的暂时的进化状态。”继之,梅奈特在文章中引证*在1958年所讲一段内容相似的话:“共产主义有开端也有结束的一天,世上万物都有个发端、发展、消失的过程,消失时会变成另外的东西,我们地球也有终止的一天,地球会寂灭,太阳会冷却。”袁志英认为梅奈特所比较的这两段话“何其相似”,进而指出:“海克尔强调‘进化’‘变化’、‘转化’、‘发展’;强调‘一切在流,一切在变’,反对任何‘最终状态’。*也时时处处强调‘运动’‘变化’、‘转化’、‘革命’、‘不断革命、继续革命’、‘七八年来一次’、‘动是绝对的,静是暂时的’、‘一万年以后还有革命’、‘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总有一天要灭亡’。”“*一直强调革命,应该说,与海克尔的反对任何‘最终状态’之间似乎有某种联系。”
袁志英转述梅奈特的文章及其相关见解有可取之处,但宜慎重对待。*受海克尔的宇宙整体观、宇宙进化观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过,袁志英等在翻译梅奈特的文章时,由于没有参阅*在1958年讲话内容的原文出处,故在意译时不是那么精确(本文在后面将会引证原话)。同时,如果我们完全认同梅奈特的比较与评价,认为海克尔强调“进化”“变化”“转化”“发展”,反对任何“最终状态”;与*强调的“运动”“变化”“转化”“革命”“不断革命、继续革命”“七八年来一次”“动是绝对的,静是暂时的”,二者之间似乎有某种联系,这就过于简单了。
*的思想发展虽然受过海克尔宇宙进化论的启发,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50年代开始*就提倡“不断革命”,这是在广义或转义上说的,它包括文化革命、思想革命、技术革命、“四个现代化”建设,以及以“文化大革命”形式进行的政治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这些主要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指导进行的,并且是为了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防止中国演变成像苏联那样的“修正主义”国家而推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离开中国具体国情与具体社会条件,海克尔强调“进化”“变化”“转化”“发展”,反对任何“最终状态”是不可能起到任何作用的。社会规律不完全等同于自然规律,它是由有激情、有意志的人参与的,人的精神活动也会构成其运行因素之一而表现出不同外观。只有主客观条件的交错,*的所思所虑才能通过政策在现实中转化为事实。如果当时中国是法制健全的国家,“文化大革命”这样运动完全可以避免。当然,袁志英不赞同梅奈特认为“*受黑格尔和海克尔的影响大于受马、恩的影响”的论点是完全正确的。
从总体上来说,梅奈特推测“毛是怎样从相信马、恩的无冲突论转向持续不断冲突推动发展的思想的”是缺少根据的。马克思、恩格斯作为共产主义创始人,主张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主张推翻资产阶级的国家统治,主张不断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认为社会到达共产主义社会的更高阶段,人们的社会生存斗争停止了,社会能够有计划地调节生产,社会管理机关将由对人的统治变为对物的管理。但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并未宣布在共产主义社会就没有任何矛盾了,他们在著作中并未描绘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细节。而*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终生奋斗就是为了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他只不过是认为在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整个历史时期,始终存在着阶级与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可能性。
*最为推崇的是《共产党宣言》。这本与《赫克尔一元哲学》在中国同时出版的译著是*读到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产生的思想影响更为巨大。
自1920年成为职业革命家以后,对《共产党宣言》这本经典著作,“*不知反复读过多少次,这本书中的精辟论断,他几乎全能背下来。在他老人家辞世的时候,身旁还放着一本大字线装本《共产党宣言》和两本战争年代出版的字很小的、本子很旧的《共产党宣言》。因为字太小,他的眼睛看不清,所以就用1963年印制的大字线装本对照着看”。
*不仅反复研读《共产党宣言》中文版,也阅读其英文版。据*当年的秘书林克回忆:从1954年秋天起,*重新开始学英语。“*想学一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英文本,第一本选的就是《共产党宣言》。这本书的文字比较艰深,而且生字比较多,学起来当然有不少困难,但是他的毅力非常坚强。我发现他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全部都密密麻麻地用蝇头小字注得很整齐,很仔细,他的这种精神,很感人。”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这对于*来说是理所当然的。马克思、恩格斯的贡献主要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首先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存在着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马克思认为发现阶级斗争不是他的功劳)。他们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充分发展,社会将向共产主义方向演进。
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这一学说,称它是当时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但他们同时渴望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到资本主义时代结束。
马克思主义学说与海克尔的宇宙进化论是两个不同的知识体系,各有优势。尽管它们都有自然科学的前提,都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但由于研究的具体对象不同,两者不具可比性。海克尔的《宇宙之谜》“欲以进化学为根据,以构造一元哲学之全部系统”;“所为之工作,于宇宙之谜之解释,固稍有所贡献。予从事于世界观念之战争,实指引具有诚意求得纯粹合理知识之读者以一路途。是为趋向真理唯一之路途,即实验科学及因此所建设一元哲学之路途”。《宇宙之谜》主要由人类学、心理学、宇宙学和神学四大部分构成,所阐明的是宇宙、地球、物种、人类及其起源和发展,人类意识、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同时抨击了宗教神学。海克尔依据的是宇宙的实体定律即物质守恒、能量守恒定律,他认为这个铁的、永恒的、伟大的定律毫无例外地适用于整个宇宙。他主张泛神论即一神论,这种神并非外在的,而是宇宙本身,也就是实体,故“包罗万象、至高无上”的并非上帝。这样,海克尔就建构起宇宙整体观:宇宙实体处于永远的运动和统一的进化过程中。海克尔捍卫并发展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他借助古生物学、比较解剖学、个体胚胎学,建立了种系发生学,亦即生物种系的发展史,创立了生物进化的系谱树。可见,海克尔以自然科学之长,持与马克思、恩格斯大致相同的立场与方法,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作出了独特贡献,其理论建树同样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进步。海克尔著作内容精湛,给*以思想启迪,丰富了*的知识结构,让*终身受益,乃至晚年仍有巨大的兴趣去阅读它。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理论,结合海克尔的宇宙进化观点,在哲学上不断有新的创造,并形成自己的理论。例如,在《矛盾论》中,*概括提炼出了“新陈代谢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依事物本身的性质和条件,经过不同的飞跃形式,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其新旧两个方面的矛盾,形成一系列的曲折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新的方面由小变大,上升为支配的东西;旧的方面则由大变小,变成逐步归于灭亡的东西。而一当新的方面对于旧的方面取得支配地位的时候,旧事物的性质就变化为新事物的性质。由此可见,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这一论点的文字表述不是在1937年完成的,而是他在1952年将《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中的《对立统一法则》一节进行增删修改,并改名为《矛盾论》,作为单篇收入《*选集》时增写的,因而这是他在1950年代进行再思考和理论创新的产物。
四、*提起马克思和海克尔的语境
2003年12月26日,《文汇读书周报》刊载了袁志英教授另一篇题为《*与海克尔的〈宇宙之谜〉》的文章,这与以前发表的文章内容大体相同,但增写了这么一段文字:“《宇宙之谜》对*肯定是有影响的,梅奈特将其具体化为‘文革’的发动,甚至认定,海克尔和黑格尔对*影响要大于马克思恩格斯对他的影响,梅奈特那篇文章题目就叫《毛将此人和马克思相提并论》。对此论不可轻易苟同,但对*思想的研究应该考虑到《宇宙之谜》的因素,当不为过。”袁志英的评价是正确的。梅奈特认为*将海克尔和马克思相提并论,甚至认定海克尔和黑格尔对*的影响要大于马克思、恩格斯对他的影响,这是在缺少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肯定不能认同。但怎样理清*的思想方法论中的海克尔因素,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并且,*是否真的将海克尔同马克思相提并论?这也需要对*当时的谈话语境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
根据施密特在《伟人和大国》一书中的回忆,*在会见他、“谈哲学”时一共提及6个德国人名:康德、马克思、黑格尔、费尔巴哈、海克尔、克劳塞维茨。*同他的谈话是从军事议题开始的。施密特应邀访华是双方同意就苏联的战备方针及应采取的正确对策交换看法。他针对*关于“吓退苏联的战略只是一种假设”的话是这样解释的:“我们的防御力量并非假设,而是实实在在的,高效率的。正因有此把握,才有对苏联行动的自由,才提出了我们战略方针的另一面,即与莫斯科及其盟国成为友好邻国,甚至共同合作。”*听了他的解释后便说:尽管如此,还要打仗。“我觉得您是一位康德派哲学家。唯心主义不好。我自己是马克思的一个学生,我从他那里学到许多东西。我认为唯心主义不好。我对于黑格尔、费尔巴哈、海克尔感兴趣。在我们的话题上,克劳塞维茨的观点是对的。”施密特于是同*谈了十分钟哲学。他未多谈海克尔,而顺次提及黑格尔、康德、克劳塞维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于黑格尔我只是说,他对于德国的国家神秘化思想负有相当大的责任。当然,我也说了对康德的信仰,我把话题转到克劳塞维茨说:‘克劳塞维茨是一个天才,是罕有的具有政治天才的德国军官。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把他的一句名言解释成好像战争不是别的,仅仅是政治以其他手段的继续。我则把他的话读作对军队的教诲。也就是说,在战争中也要把政治领导放在首位,不能像鲁登道夫等人所言,军事是首位。由此我得出结论:战争只是政治领导的多种可能性之一,任何时候也不应该死板地将战争作为唯一的可能性’”。施密特可能也是不熟悉而未多谈海克尔,但他明确表达了不想把战争作为同苏联等国家交往的唯一选择。
从对话的内容看,*通过谈哲学说出了自己的主旨所在。他先是委婉批评施密特是一位康德派哲学家,幻想同莫斯科及其盟国成为友好邻国甚至共同合作,唯心主义不好。接着,*强调自己是马克思的一个学生,这突出了马克思在他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继之,*说自己“对于黑格尔、费尔巴哈、海克尔感兴趣”。其实,这三个人的地位在他心目是不一样的。*在《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中,曾10次涉及黑格尔、2次涉及费尔巴哈,但都是从扬弃角度来说的。他在其第二章“辩证法唯物论”第二节“旧的哲学遗产同辩证法唯物论的关系”中是这样阐述的:“马克斯主义的哲学——辩证法唯物论不但继承了唯心论的最高产物——黑格尔学说的成果,同时还克服了这一学说的唯心论,唯物地改造了他的辩证法。马克斯主义又不但是一切过去唯物论发展的继续和完成,同时是一切过去唯物论的狭隘性之反对者,即机械的直觉的唯物论(主要的是法国唯物论与费尔巴哈唯物论)之反对者。马克斯主义的哲学——辩证法唯物论,继承了过去文化之科学的遗产,同时又给此种遗产以革命的改造,形成了一种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最正确最革命同最完备的哲理的科学。”由此可知,*这次谈话提及黑格尔、费尔巴哈时,并没有说黑格尔不再是唯心主义者,费尔巴哈不再是机械的直觉的唯物论者,只是表达对他们印象较深刻而已。而*对海克尔虽然也只是提及,但当译员译错时他立刻听出来并予以纠正,让译员重译、更正。从实际情况看,海克尔对*的影响之大远超黑格尔、费尔巴哈,故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实质上是将他与马克思相提并论,而黑格尔、费尔巴哈只是个陪衬。但是,若说“海克尔和黑格尔对*影响要大于马克思恩格斯对他的影响”则是地道的误解。至于克劳塞维茨,*素来视他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而非哲学家,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的观点,*早在抗日战争时代写《论持久战》时就引证、发挥过。在会谈中,*再次引证克劳塞维茨,是为了强调同苏联有了政治冲突之后,定会有战争发生。这正如*提及海克尔是要证明世界处在变化、分化之中,会有战争与革命发生一样。
海克尔在*心目中到底处于何种重要的地位?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最好还是先来看看1970年代中国政界和学界是怎样评价海克尔在科学与哲学上的重要贡献以及《宇宙之谜》的巨大影响的。邓伟志1973年在为上海外国自然科学哲学著作编译组撰写《宇宙之谜》的前言“关于海克尔和他的《宇宙之谜》”中指出:“海克尔的名著《宇宙之谜》于1899年秋在德国出版,并很快被译成各种文字(1908年时已有十八种不同文字的译本,到1918年增加到二十四种),发行几十万册,还出版了定价特别低廉的版本在社会上广泛流传。这本书出版以后,立即‘在一切文明国家中掀起了一场大风波’。海克尔一方面受到广大读者的拥护,收到了几千封热情表示赞同的信,另一方面则遭到了世界各国反动教授和神学家们的疯狂攻击,他们舞文弄墨,写了几百篇书评,千方百计地诽谤和诋毁海克尔,恶毒辱骂海克尔,甚至投寄卑鄙的匿名信,骂他是‘狗’、‘凄神者’、‘猴子’等等。1906年,德国统治阶级的代表们在上议院的辩论中也提出海克尔宣传进化论是一种‘危险行为’,要求国家为反对海克尔的一元论而动员起来。1907年,德国的活力论者莱因克在普鲁士贵族院里要求以邦的名义明令禁止《宇宙之谜》。1908年,教会反动势力特地成立了所谓开普勒协会,专门攻击和迪害海克尔及其领导的一元论者协会。同年春,甚至有人企图谋*海克尔,把一块很大的石头扔进了海克尔在耶拿的工作室。”
在《宇宙之谜》这本书里,“海克尔不仅对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对生物进化论,作了清楚明白的叙述,并且依据当时的科学成就阐述了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地球的起源和发展、生命的起源和发展、物种的起源和发展、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意识的起源和发展等自然观问题,力求用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大量事实材料来描绘出一幅唯物主义的世界图景。同时,他又对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传统谬论作了理直气壮、大快人心的揭发和批判,因而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掀起了‘一场大风波’”。在海克尔的“自然科学唯物论中也包含着自发的辩证法因素,他一再强调,进化论是他的世界观的基础,只有坚持进化论才能解释整个自然界的起源和发展”。
前言最后还提出:“学会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自然科学的研究,继续开展自然科学领域里的革命大批判,把反对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斗争进行到底!”从前言的最后这句话可以看出,*指示重译出版《宇宙之谜》的现实考量是,它有助于批判“唯心主义先验论”,引导全党全国人民冷静看待林彪事件。在1970年庐山会议上,林彪提出设*并建议*任主席,称*是天才;陈伯达则从马列著作中找出一些话语,配合提出“天才论”。*即发表《我的一点意见》,指出陈伯达是“唯心主义先验论”,提醒与会中央委员不要上那些号称懂得马克思主义而实际上根本不懂马克思主义的一类政治骗子的当。庐山会议后不久,全党进行“批陈整风”。1971年9月13日,林彪出逃国外、机毁身亡后,举世皆惊,中国紧接着又进行了“批林批孔”运动。在这么一个变幻莫测的时期,就需要借助一种宇宙观来观察问题,让人们懂得运动、变化是常事,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于是,在*指示下,《宇宙之谜》这本书,与许多马克思主义著作一起,在1970年代上期再版、大量发行。
重要的是,海克尔这位杰出的生物学家、宇宙进化论者、无神论者、唯物主义一元论者,对推动人类认识与思想的进步确实有巨大贡献,这是举世公认的。他所著之书虽有不足之处,但每一本都有价值。《宇宙之谜》更是得到列宁的高度赞扬:“海克尔这本书的每一页都是给整个教授哲学和教授神学的这种‘传统’学说一记耳光。这位自然科学家无疑地表达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绝大多数自然科学家的虽没有定型然而是最坚定的意见、心情和倾向。他轻而易举地一下子就揭示了教授哲学所力图向公众和自己隐瞒的事实,即:有一块变得愈来愈巨大和坚固的磐石,它把哲学唯心主义、实证论、实在论、经验批判主义和其他丢人学说的无数支派的一片苦心碰得粉碎。这块磐石就是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当然,列宁对海克尔也有批评。)恩格斯因比海克尔年龄大,《宇宙之谜》出版时已逝世。但恩格斯应读过海克尔的其他著作,如《自然创造史》《人类学》《有机体普通形态学》《原生粒之交替发生》等。他在《自然辩证法》札记中对海克尔既有批评与否定,也有赞扬和肯定。赞扬和肯定的例子有,在批评“归纳万能论者”时,恩格斯认为“我们用世界上的一切归纳法都永远做不到把归纳过程弄清楚”,“归纳和演绎”“必然是相互关联的”。对于有的鱼类,“海克尔大胆地应用进化论,才把在这些矛盾中感到很舒服的归纳派解救出来”。“海克尔的‘适应和遗传’无需选择和马尔萨斯主义,也能引起全部进化过程。达尔文的缺点正在于他在《自然选择,或最适者生存》中把两件不相*事情混淆起来了”。恩格斯在阐述新的自然观时,也引证了海克尔的术语。恩格斯有段著名的论述:“新的自然观就其基本点来说已经完备:一切僵硬的东西溶解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做永恒存在的特殊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逝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不息的运动和变化中。只有这样一个本质的差别:在希腊人那里是天才的直觉,在我们这里则是以实验为依据的严格科学的研究的结果,因而其形式更加明确得多。”恩格斯这里提及的原生生物,就出自海克尔《自然创造史》1873年柏林修订第4版。按照海克尔的分类,原生生物“是最简单的有机体的一大组,它包括单细胞的和无细胞的有机体,在有机界中构成除多细胞有机体的两界(植物和动物)以外的一个特殊的第三界”。
可见,海克尔与恩格斯持相同的自然观,是持辩证观点的唯物主义自然科学家。*亦读过恩格斯、列宁著作,海克尔确实在他的思想行程中产生了重大影响,故他看重海克尔,指示重译再版海克尔的著作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那么,对*的宇宙观形成的影响,海克尔真的能和马克思相提并论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来追溯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各个场合提及海克尔的具体情况。
从1950年代到1960年代,*在有关讲话、谈话中讲到与《宇宙之谜》内容相关的论点是相当多的,并常常佐以其他资料自如地加以发挥。例如,1957年2月16日,*在颐年堂的讲话中说:“有些东西是不能推翻的,如同说地球旋转而太阳不旋转,是地球绕着太阳转。而不是太阳绕着地球转。但是地球有一天还是要烂的。人类也会被否定。有一天这样的人类不适合了,就一切毁灭,但这样对宇宙进化有好处。三千年前,人类还用石头,以后进化到用铜铁,一直到用机器。人类历史五十万年,章太炎在《訄书》里就讲过。铜器时代否定了石器时代,人类在地球上就是挖地皮过日子。谁也没有选举人类当地球的主人,许多野兽、动物没有选举人类……”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讲到宇宙进化论的内容。
1958年3月20日,*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宇宙也是转化的,不是永恒的,资本主义要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又要转变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还是要转化的,也是有始有终的,一定会分阶段的,不会固定不变的,将来或许要另起个名字。只有量变没有质变,那就违背了辩证法。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不是经过发生、发展和消灭的。猴子变人,产生了人,但整个人类最后是要消灭的,它会变成另一种东西,那时候地球也没有了。地球总要毁灭的,太阳也要冷却的,太阳的热度现在就比古代低得多了。二百万年以来我们处在第四纪冰河时期变,冰河一来,生物就大批死亡……”“事物总是有始有终的,只有两个无限:时间和空间无限。无限是由有限构成的,各种东西都是逐步发展、逐步变动的。”“讲这些,是为了展开思想,把思想活泼一下。脑子一固定,就很危险。”*所讲的这些,也就是梅奈特在文章中(未完整)引用来同海克尔的有关话语进行比较的原话,两者是有相同之处的。
1961—1962年,*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第三版时,就“彻底巩固”集体农庄制度问题表达了这样的看法:“宇宙间、地球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生、发展和死亡,都是不能彻底巩固的。”这段谈话,在说明宇宙、地球上事物的发展时,还对量变、质变规律有新发挥。
1964年8月24日,*邀请北京大学副校长周培源、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处处长、国家科委副主任于光远,就日本物理学家坂田昌一的文章《基本粒子的新概念》进行谈话。*先肯定坂田的文章:“坂田说基本粒子不是不可分的,电子是可分的。他这样说是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上的。”接着,*从宇宙开始敞开了话题:“世界是无限的。世界在时间上、在空间上都是无穷无尽的,在太阳系外有无数个恒星,它们组成银河系。银河系以外,又有无数个银河系。宇宙从大的方面来看,是无限的。宇宙从小的方面来看,也是无限的。不但原子可分,原子核也可分,而且可以无限的分割下去。”
*接着谈到人的认识能力,但仍是以宇宙、地球以及人类为主要对象:“现在我们对许多事情还认识不清楚。认识总是在发展,有了大望远镜,我们看到的星星就更加多了。说到太阳系和地球,一直到现在还没有推翻康德的星云假说。如果说对太阳我们搞不十分清楚,那末对太阳与地球之间这一大块地方也还搞不清楚。现在有了人造卫星,对这方面的认识就渐渐多起来了。我们对地球上气候的变化,也不清楚,这也要研究。关于冰川时期问题,科学家们还在争论。”“一切个别的、特殊的东西都有它的产生、发展与死亡……人类是产生出来的,因为人类也会灭亡。地球是产生出来的,地球也会灭亡。不过我们说的人类灭亡,地球灭亡,和基督教徒的世界末日不一样。我们说人类灭亡,地球灭亡,是有比人类更进步的东西来代替人类,是事物发展过程更高阶段。我说马克思主义也有它的发生、发展与灭亡。这好像是怪话。但既然马克思主义说一切发生的东西有它的灭亡,难道这话对马克思主义本身就不灵?说它不会灭亡是形而上学。当然,马克思主义的灭亡,是有比马克思主义更高的东西来代替它。”“事物是在运动中,关于地球绕着太阳转,自转成日,公转成年,在哥白尼时代,欧洲只有三个人相信,哥白尼,伽利略,刻卜勒。在中国一个人也没有。”
接下来,*谈及宇称守恒定律及宇宙的变化:“什么东西都是既守恒又不守恒。本来说宇称守恒,后来在美国的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发现,至少在基本粒子弱相互作用的领域内,宇称并不守恒。质量守恒,能量守恒,是不是也是这样?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变的东西。变,不变,又变,又不变,组成了宇宙。守恒又不守恒,这就是既平衡又不平衡。也还有平衡完全破裂的情形。”从谈话可以看出,*相机发挥的一大基础是宇宙进化论。总括新中国成立后*的有关谈话内容,表明作为政治家的*长期关注宇宙、太阳、地球、物种、人类及其发展规律,也可以看出*在年轻时所受宇宙进化论的影响,海克尔的大系统观已构成他观察宇宙与人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并在较大程度上融入他自己的思想方法。从马克思主义主体结构和从实际情况看,海克尔的影响肯定是不能和马克思主义相提并论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一种社会历史理论,并首先是一种革命学说,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构成;海克尔的宇宙进化论是不可能成为这一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的,它只是同其中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有一致之处。故此,海克尔是不能同马克思相提并论的,*也没有将海克尔同马克思相提并论,更不可能说海克尔和黑格尔对*影响要大于马克思、恩格斯对他的影响,梅奈特文章《毛将此人和马克思相提并论》不过是其一家之言罢了,不足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