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跳古池原文,春草池塘独听蛙原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1 17:49:31

日本的俳句,源于中国的古典律诗,深得中国律诗营造“意境”产生诗美的真传。其中,松尾芭蕉的俳句《古池》是一个典型代表

古池や 蛙飛びこむ 水の音

最早翻译这首俳句的是周作人,其翻译如下

古池 青蛙跳进水里的声音

蛙跳古池原文,春草池塘独听蛙原文(1)

其它翻译有:

一蛙入水,水的声音

(飞白译)

春日古池幽,青蛙跳水破寂静,夏日若将至

(陈光译)

幽幽古池畔,青蛙跳破镜中天,叮咚一声喧

(陈德文译)

幽幽古池塘,青蛙入水扑通响,几丝波纹荡

(陈岩译)

悠悠古池塘,寂寞蛙儿跳下岸,水声轻如幻

(王树藩译)

青蛙跃入池,古池发清响

(杨烈译)

古池历沧桑,蛙入水声响

(宋协毅译)

绿蛙落古井,寂寂闻水声

(佚名)

古池冷落一片寂,忽闻青蛙跳水声

(杨传开译)

闲寂古池旁,青蛙跃进池中央,水声扑通响

(叶渭渠译)

苍寂古潭边,不闻鸟雀喧

一蛙穿入水,划破水中天

(林林译)

……

蛙跳古池原文,春草池塘独听蛙原文(2)

对照原文和各种版本的翻译,我们看到这首俳句是一篇瞬间场景记录刻画意境的俳句

其中要点有三,一是“古”,二是“声”,三是“静”。其中“静”是此俳句的主题,“古”和“声”都是“静”的铺垫

这里的“静”,表面上表达的是大自然的静,歌以咏志,其实真正要表达的是内心的安静,是作者对自己生命状态的表达

基于以上写作目的,我们看看上面列出的各家翻译,不难看出,周作人和飞白的理解和翻译最为靠近作者的表达意图

大师就是大师,大师级人物的艺术修为,在一首俳句的理解中表现出了压倒性的优势

其它各种翻译,语言表达上粘连过度,修饰和主观带入过重,显得表述上不够干净,画面上,禅意的空灵没能充分表现出来

蛙跳古池原文,春草池塘独听蛙原文(3)

但是,周作人与飞白两位大师的翻译,从今天现代汉语词量更加丰富广泛的角度看,还是具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先看周作人先生的“古池 青蛙跳进水里的声音”。干干净净,尊重了原创。译文中抓住了“古”、“声”、“静”三个要素中的“古”和“声”,“静”这个主题,留给了读者自己去意会,译文中没有表达,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会有产生那么多新译本的原因

在周作人的译文中,如果挑剔的话,还留下了一个疑问在“青蛙”的“青”字上:

寂静古池忽有一声“扑通”,肯定是有蛙入水,你只能闻其声,怎能见其形而辨其色?艺术大师飞白注意到这个问题,就把青蛙改成了“一蛙入水,水的声音”

蛙跳古池原文,春草池塘独听蛙原文(4)

飞白的这句翻译,最为干净,禅意十足,但其中有三点值得商榷

一是拿掉了“古池”,俳句分为三个部分,拿掉了古池就是直接砍掉了俳句的三分之一,这个“飞白”也过于大了点

其二,整个译文八个字,用了两个“水”字。“水”,并不是这个俳句的主题

其三,跟周作人一样,同样是把“静”隐在了文后,留给读者自己去意会

周作人和飞白两位文化艺术大师,都把这首俳句的灵魂隐入纸背,这一点,对于具有足够艺术修养的人来说可以归于高明,但对于对俳句不太熟悉或者艺术理解能力不太到位的读者来讲,就会读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特别是当下快餐文化下的阅读,没有多少人有时间去慢慢揣摩

蛙跳古池原文,春草池塘独听蛙原文(5)

所以其它各种译本,多加入了“幽幽”、“悠悠”、“闲寂”等等对“古池”的修饰,加入了一些动词对入水的蛙进行描写,还对声音也加强了突出。其实,这些都是多余的。不管原文如何,意境才是最终目的,静,才是最终的效果追求,末节越多,主题就越模糊

一个“古”字,足以把人带入意境,蛙只是一个道具,“青”或不“青”都不重要,有声之后无声的寂静才是重点,“声”的有无,有声而至无声,一口古池,宛如被这一声蛙跳按下了静音键,万籁俱寂,只有天地与我,才是作者的最终表达

为了传递这种人生感悟,许多译者做了各种努力,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翻译,但基于各种原因,还是没有完全将作者的本意翻译得那么精准

感谢现代科技的发展,感谢汉语词汇的包容和创新,今天的我们因为一个科技设计的“静音键”,让“静音”这个词成为一个被大众普遍使用的新词汇。才得以让我们可以寻得这样一句表达

古池,一蛙破水声,静音

蛙跳古池原文,春草池塘独听蛙原文(6)

这个“静音”,用在这里,用来表达这首俳句所描述的意境,已经大大超出了我们日常使用的电脑操作术语,其中所包含的对这首俳句意境的意会传递,希望能够与大家达成共振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