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
《劝学》
1、很少有人天赋异禀,那些能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善于借助外物的人。生活中不是缺少成功的机遇,弥足珍贵的是能否利用外物。所以荀子在《劝学》中总结说:" , "。
2、荀子《劝学》中," , , 。"三句,以螃蟹设喻,从反面论述要专注、持之以恒。
3、荀子在《劝学》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火烤变形之后,即使又晒干也无法复原的例子,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样子的句子是: , , 。
4、《劝学》中," ,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5、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2015运城二模)
6、(2016·全国Ⅰ)《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7、(2017·全国Ⅲ)《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 ,
"的观点。
8、《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 , 。"
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 。
10、《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
11.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 ; , 。
《劝学》答案: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9.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0.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6月29日
《琵琶行》白居易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皎洁的明月映照在江中,四周船儿悄无声息之景来烘托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的诗句是" , "。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这两句,形容的是一种幽怨和深深思念的感情达到沸点时,没有任何语言可以描述出来,唯有留下一段空白让人细细品味。
3、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琵琶行》中的一句" , ",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4、月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意蕴丰富,以月烘托情思是常用笔法。《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 , 。"借月烘抒发别离之情。
(河北武邑中学2016届高三调研3)
5、 (2015·全国Ⅱ)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体现了琵琶女的技艺高超。
6、 《琵琶行》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 。
7、 《琵琶行》中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感慨同病相怜,唱出了" , 。"的心声。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6届期中考试)
8、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
。" (成都树德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模拟)
9、《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 "。
10、《琵琶行》中的": , 。"两句借助设问突出自己被贬之地的偏僻荒寒,只能听到鸟兽的哀鸣,以寄寓一种凄苦之意。
11、《琵琶行》中用鸟鸣声和流水声来形容琵琶声由流畅变为冷涩的名句是: , 。
《琵琶行》答案:
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3.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4.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5.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6.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9.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10.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11.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6月30日
《师说》(韩愈)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 , , , 。"
3、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 , , 。"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 。"
5、《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6、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 , , , 。"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 , "。
7、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 , 。"
8、《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
9、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 ,"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 ",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故" , "。
10、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 , 。"
11、"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 , ?"一致。
12、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 ,
。
13、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 , ?
14、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 , 。
15、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
《师说》答案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9.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圣益圣,愚益愚。
10.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4、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1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月1号
《苏轼词两首》
1.《定风波》(苏轼)词中写词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 :" , ? 。"
2.《定风波》(苏轼)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 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 , 。"
3.《定风波》(苏轼)词中" , , "这三句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
4.《定风波》(苏轼)词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 , , 。一边是料峭春风,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些些的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苏轼词两首》答案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高考真题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2015新课标卷1)
高考模拟试题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古伤怀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的两句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015石家庄二模)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2015西藏拉萨中学高三月考)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己对人生的思索寄托于江水和明月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四川省资阳市2016届高三模拟1)
7月2日
《杜甫诗三首》
1.《登高》借落叶和江水来抒发光阴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
2.《登高》中诗人远离故乡,又处暮年,表达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
3.《咏怀古迹》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诗人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是: , 。
4.《咏怀古迹》中凝练地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 , 。
《锦瑟》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
2.《锦瑟》一诗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的句子是: , 。
3.作者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的句子是: , 。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
《杜甫诗三首》答案: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4.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锦瑟》答案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7月3号
《蜀道难》(一)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 ! , 。"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 , ",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 , 。 ,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 。 , 。"
6.李白在《蜀道难》一首诗中:" , 。 ,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了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情状。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 , "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 ,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 "。
《蜀道难》答案(一)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6.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7.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
8.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二)
1、李白《蜀道难》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2、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五丁开山"为其文增添浪漫主义气息的的诗句是"飞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急流和瀑布飞泻、发出巨大声响的诗句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8、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9、写蜀道盘旋曲折的句子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10、用太阳神到了蜀地也要回转车头表明蜀道之高的两句: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声声慢》
1、李清照《声声慢》中有七组十四个叠字,它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这七组十四个叠字是:" , , 。"
2、李清照的《声声慢》词中说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 , 。"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写凄凉晚年的凄苦心境的句子是:" , !"可见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真可谓酒入愁肠愁更愁。
4、李清照的《声声慢》中" , , " 句子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只能看着菊花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
5、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 , , 。"句子,作者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自己不能自抑的凄苦。
6、李清照的《声声慢》中" , "词句是说凄苦的哀愁浸满了作者心灵。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声声慢》答案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4、满地黄花堆积,慌悴损,今有谁堪摘
5、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6、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白话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醉花阴》
1、情人两隔,彻夜相思的情景在很多诗词中都有体现,如张九龄《望月怀远》中说的"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如晏殊在《蝶恋花》中说的"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李清照则在《醉花阴》中用" , , " 一句,以极为细腻的体肤触感来表现秋夜特征,含蓄地说明辗转难寐。
2、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孤寂凄凉,便觉时光难捱,而在《醉花阴》中,也有极为类似的情绪传达,借袅袅香烟、阴沉天色写因愁浓而怨天长,那一句是:" , 。"
3、古人写花,可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李清照在《醉花阴》里便有如此绘菊的名句,是:" , 。"
4、相思无形,柳永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状之,让人觉得无比形象,李清照《醉花阴》里 以花比人,也有非常形象地描述,即: " , , 。"
《醉花阴》答案
1、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2、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3、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4、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7月4号
《望海潮》
1.《望海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句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2.《望海潮》词中的写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与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望海潮》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几句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
《雨霖铃》
1.《雨霖铃》词中交代出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的时间、地点,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的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霖铃》下片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二句是感慨深秋季节的个人的离别之苦,进而推及到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
3.《雨霖铃》词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想象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后,再好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的情景,可见愈想愈远,愈远愈悲。
《寡人之于国也》
1.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含蓄地说明了梁惠王的什么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形象地论证民饥而死,民不加多的根源不在荒年,并提出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对比手法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子从渔业方面进行阐述,并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寡人之于国也》中,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望海潮》
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3.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二、《雨霖铃》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三、《寡人之于国也》
1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2.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数罟不如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月5日
《过秦论》
1.《过秦论》中最能表现秦始皇统一天下势不可挡的一句是: ,
, 。
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写他对外政策的句子是:
, 、 。 , 。
3.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句描写秦始皇用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
, 、 。 , 。
4.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
, , , 。
5.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语句是: , , 。
6.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 。"
《过秦论》答案
1.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3.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4.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5.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6."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辛弃疾词两首》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 , "展现出
辽阔无际水天一色的秋景。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极目远眺所见山之情态的句子是:" , , 。"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 , , 。"一句写天幕低垂,红日半隐,孤雁哀鸣,用寥廓苍凉的环境烘托出寓居江南、有志不得伸的游子形象。
4.辛弃疾生命里的孤独,无人会意,无法言说,只能登高拍栏,把视宝剑,正如他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所说:" , ,
, 。"当代著名散文家梁衡为辛弃疾写的人物评传《把栏杆拍遍》即取意于此句。
5.《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反用西晋张翰弃官归乡的故事,写自己登临非为思乡的句子是:" , ?"
6.刘备批评许汜买田置房全不关心国家大事的典故被辛弃疾用到《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里,他在词中是这样说的:" , ,
。"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 , "。
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孙权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 , 。"
9.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句,意在感慨世事沧桑,繁华已逝。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也有这种感慨:" , , 。"
《辛弃疾词两首》答案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期末古诗文复习过关检测 ]
高一语文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