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
这其中,要数12-14岁这个阶段的父母最难,他们遇到的养育难题最有挑战性,育儿的幸福感最低。
孩子学习动力不足成绩下降、性格大变亲子关系变差、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常常让父母头疼不已。
青少年教育专家、资深心理咨询师陈默教授,曾经在中学里做过“怎样做好初中生家长”的演讲。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都能在其中找到答案。
01 关于学习
进入初中之后,很多孩子都会面临成绩下降的问题。
一方面是初中课程难度更高,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孩子学习动力不足。
小学的时候,家长让孩子学什么,孩子就学什么。
到了初中,孩子会开始思考很多的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有什么用?学习太苦了我不想学……
你的孩子是否也问过你这些问题呢?
只有自主自发地学习,才能拿到一个好的结果。如果要靠父母逼着学习,不仅成绩上不去,可能还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影响亲子关系。
所以,当你不想为孩子的学习问题发愁时,就需要让孩子知道他为什么学习,学习能给他带来什么。
“你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考个好的大学,找个好工作,过上好日子。”这是很多父母让孩子好好学习的理由。
无数家庭的经历已经证明了这句话对现在的孩子没用,因为他们不用辛苦学习就已经拥有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甚至他还会回怼一句:“XX没读什么书,挣的钱不也比上了大学的XXX多吗?”
20年前我们说知识改变命运,但现在的孩子会说“我不用改变命运,我现在的命运挺好的。”
关于学习,可以从陈默教授的演讲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千年前的猫是怎么样生活的,现在还是怎么样。这就是人和动物的区别,人活着会不断地学习,所以我们才能从以前用牛犁地,到后来用拖拉机,现在农业基本都机械化了。
我们现在拥有的便捷丰富的现代生活,都是通过人不断地学习创造出来的。如果人类不学习,你哪来的手机电脑可用?
学校的课堂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可能你学的那些三角函数、几何知识生活中根本用不到,但是通过这些学习可以训练你的学习思维,锻炼你的大脑,让你更聪明。
苦是一种情绪体验,是由想法造成的,不是由事情造成的。同样是记忆,记课本上知识点让你痛苦万分,记游戏攻略时怎么就不觉得难了呢?
如果觉得学习太苦了,需要改变的是你的想法,而不是怪学习这件事辛苦。
当父母让孩子读书学习的目的是功利性的,就别怪孩子用同样的理由来拒绝学习。只有帮助孩子找到他学习的动力,才能激发最大的潜力。
02 关于叛逆
青春期是矛盾的,他们既要求你把他们当大人一样看待、尊重,又常常做出一些不像样的事情需要你帮他扛着。
一边喊着“不用你们管”,一边又觉得“你们根本就不在意我,不爱我。”
这就是青春期的特点,他们正在小孩到大人的过渡阶段,常常处于矛盾的状态中。
面对情绪容易极端的青春期孩子,父母需要做的是给孩子选择权。
因为长大的标志就是拥有选择权。
当孩子感觉到这个环境让他没有选择权时,他就会反抗。
反抗的形式分为硬抗和软抗。
硬抗就是父母眼中的叛逆:你说东他说西,你越让他干什么他越不干。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前景,也要跟你对抗,因为听了你的他就失去选择权了。
还有很多孩子会选择“软抗”,主要表现为学习没动力,刚开始可能只是偶尔不交作业,慢慢就发展成厌学情绪甚至辍学,包括现在中学生常出现的抑郁现象,也是孩子的一种反抗。
父母不给孩子选择权,什么都要孩子听自己的,这就是在阻碍孩子长大,也是导致青春期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
在年龄小的孩子眼里,父母是无所不能的。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看待父母更加客观。
所以不要再抱着居高临下的“教育”姿态去面对孩子了,最好是用“帮助”的态度去跟孩子相处。
03 关于网络游戏
这个年代,不玩手机不玩游戏的孩子几乎没有,但是“玩”和“沉迷”不同。
家庭氛围好的孩子,对手机游戏和网络的依赖性要比家庭氛围不好的家庭低很多。
那些离不开手机和游戏的孩子,大多来自以下几种家庭:
1、父母感情不和的家庭,孩子为了逃避糟糕的家庭环境,转而到网络上寻求“避难所”;
2、高要求多指责的家庭,孩子在现实中得不到认可,而网络游戏能带给他成就感;
3、亲子关系差、缺少沟通的家庭。
有个妈妈抱怨儿子连吃饭都是手机不离手,而儿子对咨询师说的是:我不能放下手机,一旦我放下手机,我就要面对她那张脸,就要跟她说话,我不想跟她说话。
所以,孩子沉迷手机和游戏,并不全是孩子的原因,父母也要多反思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
想要顺顺利利地度过孩子的青春期,父母就要对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发展有清晰的认知。多学一些沟通技巧,运用正确的沟通方式去和孩子沟通。
教育孩子就是父母的一场修行,愿我们都可以在这条修行的道路上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拥有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