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欧·亨利《最后的长春藤叶 》为例讲解现代文阅读的艺术手法。
小说前半部分的大意:琼珊和苏艾是租住在一起的两个女孩儿,她们是画家。年底,琼珊得了肺炎,她一直看着窗外的一棵常春藤枝上的最后几片常春藤叶,认为当常春藤树枝上的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她就会死掉。而苏艾怎么也劝不动她。
“你睡会儿,我去把贝尔曼叫来,给我当那幅老矿工的模特儿。”
贝尔曼是个画家。他年过六十,画画四十年,总说就要画他的那幅杰作了,可到现在也没有动笔。他除了除了偶尔画点广告外,什么也没画。他喝酒毫无节制,是一个火气十足的小老头子,十分瞧不起别人的温情。苏艾走进楼下他那间光线暗淡的小屋,他满嘴的酒气,两只发红的眼睛有迎风流着泪。苏艾把琼珊的胡思乱想告诉了他,他耻笑道:“世上竟有人蠢到因为那些该死的长春藤叶子落掉就想死吗?哎,可怜!”他喊道。
他们一起上楼。琼珊睡着了,他们不由得瞅着瞅着窗外那棵常春藤,都默默无言。贝尔曼当完模特就走了。大片的雪花伴着寒冷的雨不停的落下。
“把窗帘拉起来,我要看看。”琼珊第二天早晨醒来就低声的命令苏艾。
然而,看呀!一夜的风吹雨打,砖墙上还挂着一片藤叶。它是长春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靠近茎部仍然是深绿色,可锯齿形的叶子边缘已经枯萎发黄,它傲然挂在一根立地二十多英尺的藤枝上。
“最后一片!我以为他不在了。今天它一定会落,我也会死的。”琼珊说。
白天总算过去了。暮色中,那片孤零零的藤叶紧紧的依附在靠墙的枝上。夜里北风呼啸,拍打着窗户,雨水从屋檐上流泻下来。
天刚亮,琼珊就吩咐苏艾拉开窗帘。那片枯藤叶仍在那里。琼珊躺着,盯着看了很久。
“苏艾,我是个坏女孩。想死是有罪的,天意让那片藤叶留着来证明我的坏,你给我拿点儿汤来吧!”她突然喊道。
下午,医生来了,临走对说对苏艾说:“她很快会好的。现在我得去楼下看另一个病人,他叫贝尔曼,也是肺炎。但年纪太大,病的很重,恐怕治不好了。” 房间里,琼珊平静的靠着墙,织蓝色披肩。“有件事我要告诉你,亲爱的!”苏艾走过来,靠着琼珊说:“贝尔曼先生患肺炎,今天在医院里去世了。他只病了两天。从我们这儿离开后的第二天早晨,门房发现他痛的动弹不了,全身也都湿透了。他们不清楚他究竟去做了什么。后来,我他们发现了一盏还没有熄灭的灯笼,一把挪动过地方的梯子,几只扔的满地的画笔,一块儿涂抹着绿色和黄色颜料的调色板……亲爱的,瞧瞧墙上那最后一片藤叶。再想想,为什么风刮得厉害,它都从来不摇一摇呢?哎,这片叶子才是贝尔曼的杰作——就是在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他把它画在那里的。”
问题:小说最后一句体现了欧·亨利小说“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艺术,请结合全文进行简要赏析。(6分)
这样的赏析艺术手法的题,到了初三,学生必须练习回答了,但是我发现同学们做这道题,简直束手无策。
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欧·亨利”式的小说结尾“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意思:
“意料之外”说明这件事发生让你觉得惊讶;“情理之中”虽然这件事发生得让你觉得很突然,但仔细一想,这事的发生也是必然的。欧·亨利的小说就是典型,他的小说通常在文章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咱们先来分析题中的“意料之外”:
“贝尔曼是个画家……是一个火气十足的小老头子,十分瞧不起别人的温情。”这段话中的“十分瞧不起别人的温情”,说明贝尔曼先生是个瞧不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照顾、互相照顾的这种感情的,但是在文章结尾,读者却得知贝尔曼先生是因为冒着一夜的风雨为琼珊画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患上了肺炎去世了,这不就是“意料之外”吗?
再来分析“情理之中”:
文中“他耻笑道:‘世上竟有人蠢到因为那些该死的长春藤叶子落掉就想死吗?哎,可怜!’他喊道。”贝尔曼先生认为琼珊的想法愚蠢的,这体现了他的善良,但是他也知道只要最后的常春藤叶掉了,琼珊就会丧失生存下去的勇气,让琼珊活下去的办法就是保证常春藤叶不掉落,所以贝尔曼先生冒风雨给琼珊画常春藤叶就在情理之中了。这么分析出来,再组织答案就可以了。
答案:①贝尔曼是个怀才不遇的老画家,是个火气十足的老头,完全瞧不起人家温情,但在结尾却为增加琼珊的生活希望,不惜自己的生命,冒雨花最后一片树叶,得肺炎而去世,结尾出乎意料。
②结尾又在情雨中,老画家听到琼珊胡思乱想的嗤笑,表现了他的善良和同情心,但那片叶子掉下去,琼珊就会无望死去,后来雨冒雨画长春藤叶,鼓舞琼珊生的斗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③这样的小说结尾使小说情节曲折,也更能突出贝尔曼先生的美好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