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为什么要佯装笑容呢?他的职业不是小丑,并不需要面对着观众逗乐他们啊。”
…………(沉默了一会儿)
“可能是,没有人接住他的眼泪吧,没有人允许他沉浸在悲伤里吧……”
“我观察过很多人安慰的方式,大多都太急于正能量了,太爱说大道理了,太爱把遭遇进行对比,然后自顾自的说自己当年如何如何克服困难去了……
“坚强点,男儿有泪不轻弹。”
“我感觉你这事儿发生在我身上,那都不叫事儿,谁没遇过几个坎坷啊,比起我遇到的,你这算什么......”
“比你惨的人多的是,那些吃不上饭的非洲儿童……”
“你倒是自信点啊!”
“我跟你说,人生就是这样,XXXXX大道理开讲......”
“要感谢那些伤害你的人,是他们让你强大。”
“遇事多找找自己的原因,一个巴掌拍不响……”
这些都是我目前想到的常见句式。
“那你说,要怎么安慰?我们也不会说啥漂亮话,也解决不了他的问题。”
“哎呀,说半天你还不开窍,说什么说啊,闭嘴吧!倾听与陪伴就是最有力量的说教。”
呜呼~我突然无地自容,我不正是这样“安慰”他的吗?
看似为他好,其实见不得对方的脆弱。
我自以为在给他灌输希望,其实在他走向死亡的道路上推了那么一小把......
我是一个抵触悲伤和负能量的人,认为这是矫情,觉得负能量就是内心不够强大,埋怨就是没有能力做更好,哭泣就是弱小……
如果那时我是一个会倾听的人,不说道理的人,会不会,会不会真的有另一个结局?
我是一个理性的人,基本不会从客观中提炼出感性的部分,因为不现实。
但这次,我就感性一次吧。
每年的9月10日,是世界自*日,在今天,我又翻开了他的朋友圈,时间永远定格在2019年10月31日,那天,他还在成都,评论区还有我们的互相调侃。
不再更新……
我思考过,*死自己是否算犯罪,人又是否有*死自己的自由和权利?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大多走向自*的人,并非向往死亡,而是想要结束撞墙才能缓解一会儿的精神折磨。
我好想和他在梦里来一场对话,亲口问问他,你后悔吗?
他知道如今,有人在想他么?在为他伤感么?在后悔当初么?
这个答案,我不知道了,包括他本人,也不知道了。
因为死亡,带走了一切可能性。
谢谢他,我既然还活着,类似的事一定会再有的,但是下次,我会说,我是可以悲伤的,你是可以悲伤的,你我的眼泪,都值得被接住,被珍惜。
我愿锻炼倾听四原则,保持一颗好奇心,尽量做到同步对方的情绪,重述对方的话语,少说,只是询问,听,陪伴…
就在2020年10月份,有则令我无比振奋的消息,在关注精神健康这条路上,央视报道,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各个高中及高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我们的国家,真的在发生变化,这便是生,带来的所有可能性。
我一定会加入到这个行列,我希望,不要再有下一个他。
作者:黑晗
排版:Ellen
编辑:Ellen
责编:李春建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