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的建筑结构简介,介绍黄鹤楼的建筑特点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4 13:58:07

黄鹤楼,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黄鹤楼的建筑结构简介,介绍黄鹤楼的建筑特点(1)

崔颢《黄鹤楼》

黄鹤楼旧址在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矶头,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历代屡毁屡建,1884年最后一次焚毁。历代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均有题诗。1985年,在蛇山的高观山西坡重建,楼高五层(夹层为十层),高50.4米,主楼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颇具民族风格,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仿古建筑。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223年),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

黄鹤楼的建筑结构简介,介绍黄鹤楼的建筑特点(2)

  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的。而据《极恩录》记载说原来是辛氏开设的酒店。唐永泰元年(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但因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仅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维修了10次,最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遗址上只剩下清代黄鹤楼毁灭后唯一遗留下来的一个黄鹤楼铜铸楼顶。

黄鹤楼的建筑结构简介,介绍黄鹤楼的建筑特点(3)

  黄鹤楼从北宋至20世纪50年代,还曾作为道教的名山圣地,是吕洞宾传道、修行、教化的道场。《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言:“吕祖于五月二十日登黄鹤楼,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圣迹。”《全真晚坛课功经》中称其黄鹤楼头留圣迹。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

黄鹤楼的建筑结构简介,介绍黄鹤楼的建筑特点(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