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正则言不顺,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这是孔子说的,它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名义正当,如果名义不正当,讲话就没人听,事情就办不成,礼乐制度也就行不通,刑罚也就不会得当,如此一来,老百姓也就不知所措了。因此作为君子,首先要正名分,使得其言能够让人听从,则政事才可以推行下去了。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论,是必须一丝不苟的。
孔子从名之不正的负面影响的角度,来阐述名正的重要意义。其实孔子所要强调的是事理要端正,名之正,才是行事有方的真正开始。
在当今社会,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家公司,一个单位,都会有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甚至更多的领导,那么问题就来了,作为一名员工,最终该听谁的?这就要体现名正言顺了,不能谁都来指手画脚,必须是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既要讲民主,更不能搞一言堂。没有规矩,就难成方圆;破了规矩,就得进行惩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