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点面结合作文200字,点面结合作文六年级250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4 19:48:57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对场面进行描写,而点面结合就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所谓“点面结合”中的“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顾及全局,体现广度;文章点面结合,既有整体勾画,又有局部刻画,能表现出人、事、景物真切的形象状态,将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我们跟着沈重等老师来学学点面结合的写法吧。

沈重老师写的《狼牙山五壮士》是点面结合的典范。文章中的场面描写,主要有痛击来敌、顶峰歼敌和舍身跳崖三个。“痛击来敌”:先描写的是“面”,即五个战士痛击敌人的概况: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接着描写的是“点”,即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细节,对五个壮士逐一描写,生动地表现五位战士各自不同的特点,表现了他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顶峰歼敌”:还是先写五位战士在诱敌上山途中和到了狼牙山顶峰英勇*敌的情况,这是“面”,接着运用动作、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班长马宝玉沉着指挥战斗的情景,表现了他机智英勇、顽强不屈的精神,这是“点”。接着又写五位战士用石头砸敌人的情形,这又是“面”。作者又通过动作描写描绘了班长马宝玉如何向敌群扔手榴弹的样子,这是“点”。这样点面结合,生动具体的描写了五位壮士在班长的沉着指挥下英勇*敌的情景。“舍身跳崖”:作者先描摹了一副狼牙山五壮士的群像图——“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得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之后通过对班长马宝玉的语言和行动的描写,重点表现了他勇于牺牲的精神,这属于对个体形象的刻画;最后,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又一次对战士们做了群像的描摹。这样的写法,有点有面,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塑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突出了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精神。

我们再来看《开国大典》中点面结合的写法:如写“典礼”,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一连串场面,这些场面,有的重在“面”,有的落在“点”,“点”集中在*主席身上。“阅兵”这一场面,先用的是介绍性的语言介绍组织情况,然后用一句话写“面”:“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接着特写各个方阵,这是“点”的描写。最后,又落到“面”的描写上:“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流动。”结构上,先面后点再面,效果上,以面衬点,表现出阅兵式的壮观和震撼。

我的拙作《我爹的故事会之煎熬》就是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先是“面”:乡亲们一起来送别,接着是“点”,重点描写了乃乾一家如何依依不舍的情形。我通过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出了乡亲们送李乃乾他们到广东做华工的情形。

我写的《我爹的故事会之荡秋千》我先写众人在李鸿勋家荡秋千的情形,这是“面”,写李鸿勋为大家忙前忙后这是“点”。我通过点面结合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几十年前我们村清明时节荡秋千的风俗习惯。

各位朋友,有以上举例可以看出:点面结合可是描写场面的好方法?!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