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家”,画家的“家”,都是“成名成家”的“家”,也就是专家的意思。
什么是专家?
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研究或特长的人。
而在古时候,“专家”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梁沉约《到著作省谢表》:“臣艺不博古,学谢专家。”而“作家”、“画家”、“音乐家”之类的称呼则很晚了,在古时顶多称文章写得好、画画画得好的人为一时大家。比如“唐宋八大家”。
那么为什么在近代“作家”、“画家”这些指代称呼出来的时候,我们还是称写诗的人为“诗人”呢?
历史起源“诗人”这个称呼源远流长,早成定式。
“诗人”一词,战国时就有了。《楚辞·九辩》注释说:“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餐。”可见早期诗人重在言志。《正字通》注释说:“屈原作离*,言遭忧也,今谓诗人为*人。”这便是“诗人”一词的最早提法。
这是“诗人”这一称呼为什么使用的原因,它比“作家”、“画家”、“艺术家”这类新词汇诞生早得太多。
那为什么没有产生“诗家”呢?其实“诗家”的讲法是有的,只是在如今的语境中不再适用罢了。我们平时所谓之“诗家语”不就是这个意思吗?专指写诗的人使用的不同于其他文章表达方式。
诗歌衰落由于近代其他文学形式呈爆发性增长,而诗歌由于源远流长反而日渐衰微,特别是民国时期反传统和后来的文化断代十年,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诗歌,特别是旧体诗的发展几乎停滞,诗歌创作被合并进入写作中,成为一个写作门类。
在当今社会,被称为诗人,多少是在其他头衔不亮眼的情况下的一种调侃。
这也是诗歌这种小众文学体裁的尴尬所在。
即便是在盛唐,即便是在那些诗歌作为晋升的科举时代,一个人的名声虽然由诗文而来,却终归不如仕途发达,经天纬地。
进入现代社会,写作、画画、音乐都成为了可以养活人的技能,一旦精进,走出一番天地,就成为领域内的专家,堪称写作的大家、画画的大家、音乐的大家,简称作家、画家、音乐家。
可写诗呢?一不能养活人,二随着进入诗歌的门槛越来越低,随便写几句押韵的不知所谓的句子就称作诗,在这样一个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领域中想成为专家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个人色彩诗歌本身就是个人内在感情的外化,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虽然会在一部分人中引起共鸣,但是正因为如此,诗歌是永远没有办法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一个诗人也很难成为这个领域中的大家。因为这个身份是有标准的,是要得到大部分人认同的。
即便是现下最火的当代诗人余秀华,鄙薄她作品的人也不在少数吧?
这是个任何人都能来两句大放异彩的诗的领域,所以没有大家。
如果有人称你为“诗作家”,那是比诗人更大的调侃。
诗人就相对好多了,因为都是人嘛,诗本来就是普通人偶尔灵感的迸发,只不过艺术化地表现出来罢了。
平仄顺口
还有一个最简单的原因。“诗家”二字,连阴平,单独称呼感觉不爽。远不如“作家”、“画家”有平仄变化,叫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个完全就是音律习惯问题了。而“诗人”,虽然也是连平,但是有“阴平、阳平”声调的区别,感觉就顺气而自然了。
这是一个连诗人称呼都不够格的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