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桥是怎么样的,我心目中的桥怎样介绍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9 00:18:46

南京长江大桥,1968年建成通车,如今已经年过半百。

儿时,我见过的最伟大的现代建筑就是南京长江大桥。小时候,父亲是个船工,队里有条木船,这个唯一的水上交通工具就是父亲负责开。船不大,也就能装几吨货物,没有动力,带风帆靠划桨,所谓千帆竞发便是江上风起、木船扬帆、同向疾驶的画面。1969年夏,父亲要到南京栖霞运货,便带着我们几个孩子乘着这条船,来南京看大桥。船从上游顺流而下,漂在大桥下的江面上。仰望桥体,钢架相连,向两岸延伸,很是高大。回程的时候,父亲又泊船在大桥不远处,带着我们从桥南一路走到桥北,在桥北吃了碗面条。这便是游览大桥的最初记忆。

后来我到铁路工作,就在南京长江大桥附近。原先工作在江北,坐轮渡时,我总会远眺大桥雄姿,还会时不时骑上自行车,从大桥上穿行。我一直自诩是长江水泡大的,每每伫立桥面,凝望江面的水流,或奔涌,或舒缓,或浑浊,或清澈,我的情绪也会波澜微起。桥因长江而建,长江赐我一生的营养,桥和我因长江结缘,记录着我生命的一个侧面。

南京长江大桥岂止是一个景点,它更是一座通达南北的民生桥梁。想当年,我们举全国之力、集国人之智,完全自主设计和建造,在水流湍急处建成了这座大桥。横江面上,鞍钢钢桁梁亭亭玉立;桥头堡下,云南大理石熠熠生辉。南京及周边人民如果能到工地上义务劳动一天,都会视为荣耀。混凝土里有汗水,也有热血。正是这种精神让南京长江大桥成了一座地道的争气桥、民族桥,竖起了中国建桥史上的不朽丰碑。

南京长江大桥虽是公铁两用,但建成后,一直由铁路部门管理和养护。这些年,由于过度负载,大桥的骨架虽依旧硬朗,但肌体的创伤已积劳成疾,于是政府下决心让大桥休养生息两年多,彻底疗伤。如今的大桥既修旧如旧,又传承创新,华灯初上,分外美丽。

南京长江大桥涌动的是自强不息的血液,跳跃的是坚强不屈的灵魂,挺起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她骨子里散发的朝气与气节一直在传承,这种传承还将延续,桥会老,气永在。

前不久,南京举办长江大桥50周年纪念跑,虽离开家乡多年,我还是早早报名,再次与大桥相拥。回望50年岁月,我与大桥同在;日后,还将与大桥同行。

南京长江大桥,我心中的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