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决策时格局要大
人文课主要是让人眼界开阔一些,格局大一些,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些专项技能的学习上。
格局大小决定了成就的顶点。
所谓境界,你可以理解为目光能看多远。
做事时境界要高
一个人格局的大小,是指在空间范围内,能否看到大机会,能否做一件影响范围更大、影响力更大的事。
境界的意思是说人能够看得多么高远,看透多少层。
在制定统一方针时,商鞅分别用帝道、王道和霸道游说秦孝公。
人们很难用短期方法达到长期目标。
人追求多高的境界,最后就会得到多好的结果。
生活是具体的
按照德国人的思维方式,不要笼统的说好还是不好,生活是具体的,算一算细账就可以知道电动汽车是否比燃油车更加环保了。
德国人会对一个产品制定一大堆非常具体的指标,如果每个都达标了,就说明产品总体质量达到了预期。
教育改变命运
上好大学是接受好的教育的方式,甚至是捷径,但不是目的。教育的范围很广,并非仅仅是在学校里上课。
今天你如果想在任何一个领域成为专业人士,都需要足够多的训练,仅靠聪明早已经不够。
最基础的训练就是学校教育,这些教育,不仅包括学习课程,也包括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合作。
举止不够体面的主要原因是接受的教育不够多,读的书不够多。
人不接受教育,就很难有见识,而没有见识,做事情就会事倍功半。
盖茨和扎克伯格都是在找到了赚钱的方法之后,才退学的。
好的大学有相对较好的学习环境。
读书是为了让自己能够真正立足于社会,并且能够成为有用之人而读书。
好运气背后是三倍的努力
在做事情前,都是先假设自己将遇到比别人更坏的运气,因此准备通常比别人充足。
当你心平气和地完成每一件细小的工作时,你的位置自然而然会上升。
人的成长是自己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
只有从失败中不断学习,人才能变得成熟。
避免不必要的失败的最好的办法,是倾听周围老师和同学的建议,并且不断从他们身上学习好的经验和做人的美德。
上大学最重要的目的是向周围的人学习。
人生最重要的是成为一个好人。
更重要的是做个好人
缺乏好品行的人,很多是因为家长从小疏于管教。
做到四点就是好孩子:
诚实,守信用;
勤勉,自律,谦虚;
友善,随和;
正直,公正。
心 得 体 会
《态度》的第二章“洞察世界”,内容是去发现世界上不容易发现的真理。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写给女儿的第十二封:(1)相比成功,维持善心更重要。(2)能够一心向善,懂得感恩,即使生活有些艰难,内心也会感到幸福。这封信告诉所有人:人生路上,不失本心,不失风骨,自信绽放;生命中,不失时机,不失风度,释放光彩。一心向善的人,会完善自己的人生;懂得感恩的人,会有一生的好运气。
常言道:“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一心向善,慈悲为怀的人,即使当下依旧不顺,但福报已经在不远处等着了。有这样一个故事:公交车上,一位年轻妈妈背着一个宝宝,后座的姑娘担心宝宝头磕到座椅,便伸手轻轻托住了宝宝的头。或许是怕这位妈妈不好意思,她并没有提醒,而是就这样默默托了一路,直到年轻妈妈下车,她才在下一站下车。这位姑娘所做的并不是什么大事,对很多人来讲,就是生活中普普通通的小事。有时候,多为别人着想一点,多在行动上照顾别人一点,就是不简单,就是在行善事,就是在完善自己的人生。
古人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世界自然会温柔以待,人生的路途也不会不太坎坷难走。有这样一个故事:英国首相丘吉尔,小时候有次外出游玩不慎落水。远处的农民听到呼救声,奋不顾身地跳入河中,把他救了起来。为了感谢农民的救命之恩,丘吉尔的父亲带着厚礼登门拜访,并答应资助农民的儿子接受高等教育。这位农民的儿子叫亚历山大弗莱明。后来成功发明了青霉素,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用青霉素救了患肺病的丘吉尔。
是的,更重要的是做个好人。这就是我阅读《态度》第二章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