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汉末三国的历史,诸葛亮绝对是一位无法绕开的重要人物。作为蜀汉政权的主要领导者,他能力超群、品行高尚,担任丞相期间政绩杰出,因此自古以来便被视为贤相的代表。如今,四川成都市内的著名景点武侯祠便是蜀地百姓为了纪念他而修建。武侯祠始建于蜀汉章武元年(221),后来几经修缮、重建,又与供奉汉昭烈庙、惠陵等组合在一起,这才形成了占地15万平方米的武侯祠文化遗产保护区。
进入武侯祠,刘备殿的殿前东西廊内供奉着二十八尊塑像,其中东廊是以庞统为首的十四位文臣,故而又称“文臣廊”,而与之对应的西廊自然就是武将廊了。蜀汉政权武将数量众多,在《三国演义》中被并称为“五虎上将”的关羽、张飞等人更是堪称举世无双。那么,是哪十四位武将得以被供奉在刘备殿前呢?
武将廊的十四人中,为首的便是大名鼎鼎的赵云。作为从创业早期便追随刘备的元老,赵云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了一位完美的武将。历史上,赵云确实有过单骑救主的英勇表现,后来跟随诸葛亮、张飞等溯江而上助刘备平定益州,于攻克成都后因功受封翊军将军。后来,赵云历任征南将军、镇东将军,又参与了诸葛亮的首次北伐,可惜兵败失利。景耀四年(261),去世三十余年后赵云被追谥为顺平侯。
排在赵云之后的是孙乾,尽管位列武将廊,但他其实更适合被归为文臣。刘备担任徐州牧期间,孙乾被征辟为从事,后来他作为使者先后代替刘备与袁绍、刘表交涉,帮助刘备成功栖身河北与荆州。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平定益州后,孙乾被封为秉忠将军,或许正是因为这一头衔,他才得以被供奉在武将廊。
武将廊中第三人是张翼,他是益州本地人,在刘备平定益州后从书佐开始做起,后来历任江阳县长、涪陵县令,此后陆续在梓潼、广汉、蜀郡担任太守。建兴九年(231),张翼接替去世的李恢镇守南中,并得到了丞相诸葛亮的称赞。蜀汉后期人才凋敝,张翼得到姜维赏识,一路晋升至镇南大将军、左车骑将军,最终死于钟会之乱。
第四位是知名度与赵云比肩的马超,他曾联合关中诸侯与曹操作战,在失败后先依附张鲁,后归顺刘备。蜀汉政权建立后,马超官拜骠骑将军、凉州牧,还被封为斄乡侯。可惜的是,马超四十七岁就因病去世,没能为蜀汉政权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第五位武将王平本是魏将,汉中之战后他归顺刘备,并在诸葛亮首次北伐时规劝马谡不要在山上扎营,可惜意见没被采纳。后来马谡被斩,王平则逐渐得到诸葛亮的器重。蜀汉后期,官居镇北大将军的王平曾在汉中阻拦住曹爽率领的十余万大军,由此威震一时。
第六位武将是蜀汉后期的大将军姜维,他于诸葛亮初次北伐时归顺蜀汉,并得到后者的高度评价。大将军费祎遇刺后姜维独掌军权,但由于国力悬殊一直难以取得重大战果。蜀汉灭亡后,姜维劝说钟会造反,本欲寻觅机会复国,但死于乱军之中。
第七人黄忠同样家喻户晓,他在定军山斩*曹魏名将夏侯渊,帮助刘备取得了汉中之战的最终胜利。在官拜后将军的次年,黄忠就因病去世,后来被追谥为刚侯。第八人是蜀汉后期官居右车骑将军的廖化,他为蜀汉政权可谓是付出了毕生心力,可惜仍旧无力回天。
第九人向宠因出现在诸葛亮《出师表》中而闻名后世,刘禅在位期间他主要负责掌管宫中宿卫。延熙三年(240),他在前往汉嘉郡平定叛乱时不幸战死。第十人傅佥是蜀汉将领傅肜之子,炎兴元年(263)曹魏大举南征,傅佥镇守阳安关与敌激战,最终英勇战死。
第十一人马忠先后得到刘备、诸葛亮的赏识,他于建兴三年(225)出任牂牁太守,后来担任庲降都督、镇南大将军,常年镇守南方。第十二人张嶷的关系与马忠十分密切,他们不但都是巴西郡人,还是多年的上下级。自建兴九年(231)起,张嶷便作为马忠的下属随他多次平定叛乱,后来他担任越巂太守十五年,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第十三、十四位分别是张南与冯习,他们先是一同跟随刘备入蜀并平定益州,后来又作为先锋随刘备一同讨伐东吴。章武二年(222),刘备兵败猇亭,张南、冯习均战死。至此,武将廊的十四位武将盘点完毕,他们当中既有赵云、马超、姜维这样的名将,也有一些连生平事迹都没能流传下来的将领。不管声名、地位如何,他们的共同点便是都忠于蜀汉,值得被供奉在刘备的殿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