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让精辟句子,生活中谦让名言名句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9 10:56:42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葛洪

谦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为人的风度和修养。施为者,有时会散发出一种令人着迷的气质,吸引和影响着周围的人。很多时候,这与人是贫穷还是富贵无关,更多的是这个人的胸怀如何,他能为而不为,将机会留给别人。

这不禁让人想到,清朝年间的一则“六尺巷”的故事。大学士张英收到一封家书,内容是老家要建房子,与邻居发生了争执,涉及到三尺宽的宅基地所属问题。

张英看完书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家书并附带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老家人看过信后,主动让出三尺宽的地方,而邻居见了,也退让了三尺宽。这六尺宽的地方,却成为了后来有名的一条街巷,这则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

张英的这首诗写的有理有据,让人叹服。对于他来讲也许是一件小事,但从中让我们感到他是一位好官,没有仗势欺人,还不失个人的胸襟和修养。一个让字,成就了后世一则美谈。

谦让精辟句子,生活中谦让名言名句(1)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文学家梁实秋先生,曾写过一篇散文《话说谦让》,文章篇幅不长,但是字里行间却能嗅到浓厚的生活气息,其间散发着思索的光芒。

开篇第一句话说道:“谦让仿佛是一种美德”。读过之后,“仿佛”二字犹为醒目,一个肯定的事情为什么要用疑问的口气来说它呢,这话到底要传达什么意思?

我继续向下看去,“常常登上座,渐渐入祠堂”,说的是家族中德高望重的人受到人的尊敬,位列上座,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文章中阐述的语调却别有意味。

在细心阅读之后,作者先生的用意之深,立意巧妙,令人佩服,很值得人们学习。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此篇文章中,梁实秋先生到底想要说些什么。

谦让精辟句子,生活中谦让名言名句(2)

谦让

谦让仿佛是一种美德

谦让仿佛是一种美德,若想在眼前的实际生活里寻一个具体的例证,却也不容易。类似谦让的事情近来似乎很难得发生一次。就我个人的经验说,在一般宴会里,客人入席之际,我们最容易看见类似谦让的事情。

说到“谦让”是一种美德,任谁说都应该是一种肯定的语气。但在这里看到的,为什么多出一丝疑惑?接着看到后面的话,不难看出其中的唏嘘之感,这种美德在现下的社会中,已经变成稀有物了。

稀有到什么程度?有人对古人的谦让品德,进行了质疑和调侃。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多人小的时候就学到过。而时下有人发出了猜想,孔融那时一定是肚皮不爽,怕吃生冷,所以乐得将梨让给别人。

谦让精辟句子,生活中谦让名言名句(3)

孔融让梨

这话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也是无关痛痒,毕竟大家都有思考辨别的能力,这话听后不过一笑了之。倘若一个幼儿尚在学习童话的年龄,听到此话,会在他的思想深处留下什么呢?是对故事的真假产生质疑,还是对谦让的美德产生怀疑!

作者先生对此采取一个很中肯的态度,并说到:“我不敢这样妄加揣测,不过我们要承认,利之所在,可以使人忘形,谦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谦让的事做起来很难,但很多人却经常在用,比如参加宴会客气一下让个座位,算不算谦让呢?

“谦让之风”,蕴含的深意

说到婚宴、寿宴、喜宴的时候,想必一幅场景画面,已经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三三两的人们随处立在大厅的各个地方,耳中不停地传来嗡嗡声。

但其中有一处不得不让人注意到,辈分小的、官职低的,站得离桌比较远,或者站在末席的位置处。而自居够资格的、老辈分的,基本上都站在宴席前处。

有的桌前三、二人推让着,并说着:“我们叙齿,你年长!”或者说道:“今天非你上座不可!”等等,多处上演着这样的场景。

这不能不让思考,这种“谦让”的意义何在?这种行为真的能换来尊重,让人敬佩吗?想毕意思一下的成份居多吧,表现一下自己的礼貌和大方得体的做派。

谦让精辟句子,生活中谦让名言名句(4)

做派

试问,如果两个人只有一个座位,做这种谦让行为的人会减少几成呢。

看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就知道了,有几处地方可以看出谦让的真假。排队买长途车票时、在某处热销店前排队购物时、在长途站口出站时,又或者公交车前排除上车时……这些个时候,谦让何在!

在这些“有辈份”的人在推让座位的时候,宴会的主人全都看在眼里,他的脸上却出现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一种名为“鹭鸶笑”的笑容,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鹭鸶,是一种很古老的鸟类,它有三个特点:喙长、颈长、腿长。关键是它会笑吗?它肯定不会笑啊。通常来说,笑很多时候都会张开嘴,那么,这鹭鸶如果笑的话,它的嘴必然会长得很大,如果发声的话,声音也会相当的奇怪。又或者只张开大嘴,而不发声,这种场景太怪异了。

作者在这里安排了一幅“鹭鸶笑”的面容场景,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太大了……

谦让精辟句子,生活中谦让名言名句(5)

想象空间太大了

讲到这里,作者梁实秋先生,给出了一个较为有意思和深刻的总结:考让座之风之所以如此盛行,阐述了一般人的处世哲学。

无需让的时候,则无妨谦让一番,于人无利,于己无损;

在该让的时候,则不谦让,以免损己;

在应该不让的时候,则必定谦让,于己有利,于人无损。

总结的精辟入理,虽然不能一棒子打趴下所有人,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号入座了。还有一部分人的行为,确实存在很大的盲从性,其缺少独立的主观思考意识,人云亦云,跟风人不会少。如果将事实摆在明处,相信也会有相当一部人会采取中立的态度。

接下来作者先生又引用了一个聊斋中的故事,场面很生动,让人惊叹!

是美德还是“昧”德?

《聊斋》中有一个故事,也是类似于宴会的场合,一些人热情地推让着座位。

其中有两人的动作过大,用力过猛,被拉扯的人手肘猛的拉回,胳膊肘尖向后撞去,刚巧这时后边走过一个驼背的人,而这人长着两颗突出的大门牙,只听“咔嚓”、“啊”的声响,双牙落地!这是乐极生悲吗?

作者在这里也给出了自己的做法,在这种场合中,又或者在不明所以然的情况下,不妨采取一种中立的态度,不要刻意去表现自己,这是一种很保守的作法,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谦让精辟句子,生活中谦让名言名句(6)

美德

是美德还是“昧”德?这个“昧”字,表面的字义是糊涂、不知,即不知道真正的谦让之德是什么(不排除知道而装不知的人)。

曾经有人说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字典,但是,每个人的字典是不同的。由此可知,每一个人的理解程度也会发生不同。

而客观事实确实如此,特别是中国的文字,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如果忽略掉它的时代背景文化,去理解某个字、词,或者话语,很可能会谬之千里。

在文章的末尾,作者发了一句感慨:“我每次从长途汽车的售票处*进*出时,心里就想先王以礼治天下,实在有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