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后晴原文,饮湖上初雨遇晴原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30 00:02:16

来源:环球网

清明时节雨后晴原文,饮湖上初雨遇晴原文(1)

4日15时02分,清明节气至。

清明是上古农耕的产物,对农事安排与生活具有导向意义。清明代表天的纯阳之气,以及天气的晴朗明净。此时正值仲春与暮春之交,前承春分,后接谷雨,气温升高,降雨增多,提醒农民要抓紧进行春耕春种。

清明三候

清明有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表意为白桐花开,田鼠变为鹌鹑,彩虹开始出现。实际上是指,清明节气到来,大地阳气开始生发,万物复苏,百花竞放。喜欢阴气的老鼠躲回洞穴中,喜欢阳气的鸟儿飞舞迎春。而清明时节多雨,雨后彩虹也随之到来,大地呈现一派春和景明之气。

清明与农耕

古代,二十四节气是反映气候和物候变化的重要依据,也是农民掌握农事的重要工具。清明的重要在于它是冬歇以后农事活动全面展开的重要节点。《岁时百问》中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的到来与全年的农业生产休戚相关。

在民间,与清明耕种有关的农谚广为流传。“清明一到,农夫起跳”,描绘了清明到来,农民在田间耕种的忙碌景象。“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意味着涉及瓜豆、水稻等作物的播种,此时已基本具备农业生产条件。“地温稳定十三度,抓紧时机播春棉”,此时除了播种瓜果蔬菜,还是种植棉花的好时节。针对冬麦,谚云“麦吃四季水,只怕清明一夜雨”“雨打清明节,春草麦子无法扎”,提醒农民此时夜雨增多,可能会影响到冬小麦根系的生长。清明也是从事许多其它农事的时间点。《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此时开始搭建蚕室,裁剪桑叶。“清明晴,六畜兴。”如果清明这天天气晴朗,家畜将会兴旺繁殖,农作物也会丰收。

“二月清明不要忙,三月清明好撒秧”,如果清明在稍显寒冷的二月,不要着急下种,如果在三月,也不要因为气温回暖就延迟下种。反映了春耕春种对适合温度和抢种农时的追求。这些农谚可见清明节气与农事生产的密切关系,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也是农业生产的指南针。

清明、谷雨前后,还是采茶的关键时期。用清明节前采摘的芽叶制成的绿茶,称为“明前茶”。茶树经过整冬的休养生息,芽叶肥硕柔软,用此芽叶制成的明前茶细嫩、翠绿,香气淡雅、清新脱俗,茶汤入口鲜爽回甘。受天气和采摘标准等条件影响,茶叶采摘的数量有限,因此有“明前茶,贵如金”一说。

清明食俗

清明前后也是尝“春”的最佳时机,此时香椿、荠菜、马齿苋、紫云英等芽菜、野菜抢“鲜”上市。“雨前椿芽嫩无比,雨后椿芽生木体”,清明前后,正是吃香椿的好时候。此时的椿芽醇香、爽口,是一年难得的美味。当江南的春笋上市时,蚕豆也跟着赶趟,只需去豆荚清炒,再撒一把小葱末,便透出淡雅与清爽之气。

清明的菜单中,自然不能少了青团,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它的份量颇重。清明前后,艾草开始生长,《随园食单》中记:“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寥寥十数字便道出了青团色泽翠绿的奥义。青团包裹进各种口味的馅料,蒸熟后圆润可爱,吃起来软糯弹牙,一口咬下去艾草的清香瞬间占据每一颗味蕾,这便是春天的味道。

青团最初是用来祭祀的小吃,它的出现与寒食节有关。春秋时期,晋文公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山,却将其误*,最终找到一块写有“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衣襟。悔恨不已的晋文公下令在他的忌日不许开灶生火,于是百姓息炊,“寒食三日”,青团便荣登冷食榜首。如今清明融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传统,青团祭祀的作用淡化,但清明吃青团的习俗保留了下来。

清明清明,天清气明。清明饱含了我们对春日回归的渴望及万物生长的祈盼,还教会我们要感应四时、顺其自然。(文/武玉婷 图/于洋)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