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作文700字,听雨作文600字六年级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30 06:40:31

近日白露已至,然暑气中天。江南的秋天慢慢而来,冷却突然而至。秋雨绵绵,淅淅雨声无孔不入也避之不及。残红铺地,枯叶飘零,这潇潇风雨与愁思总是不谋而合。

绵绵丝雨,给了多情的诗人无限素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是《声声慢》中,李清照怀念亡夫,哀叹国破家亡,又遇黄昏秋雨时,词人绝望的悲鸣。“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这是《更漏子》中,温庭筠描绘闺中情思,丝雨无边,不顾伤心人的离别之苦。“秋雨,秋雨,无昼无夜,滴滴霏霏。暗灯凉簟怨分离,妖姬,不胜悲。“这是《河传·秋雨》中,闺中少妇因秋雨勾起相思泪,哀叹离别之情。

听雨作文700字,听雨作文600字六年级(1)

在所有雨的描写中,最让人反复沉思,不断感叹,独独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历经700多年的雨声,到底有着怎么样的魅力?让古往今来的人们为之肝肠寸断,为之低吟浅唱。我们一起来走进这场30年的雨,细细品味。一场雨,三幅画面,一生嗟叹。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说到蒋捷年少时期,也算是真正的名门望族。蒋捷出生于宜兴蒋家,真正的江南豪门。苏东坡曾有"东南无二蒋,尽是九侯家"的句子。蒋捷是真正含着金匙出生的。如果他生于南宋的前期,这样的书香世家,按照其原本的命运轨迹,无论是其二三十岁还是五六十岁,听雨估计都会是在歌楼上。

那时的蒋捷家境优渥,和很多贵公子一样,秦楼楚馆成为了他的留恋之处。舞榭歌台处,夜夜笙箫动九天。词人用"歌楼,红烛,罗帐"这样的词语,描绘了最初的一时一地的片断。用这样的秾丽意象,表达了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欢乐场面。其中这个"昏"字,用得很是灵动巧妙。雕楼画栋,妖姬轻歌曼舞,薄纱笼香,橘黄色的烛光渲染出奢靡暧昧的光晕。那时的雨声,只不过是鼓瑟羽觞的伴奏,雨声只增其雅韵,何来忧伤。短短一句话,少年时期纵情声色,无忧无虑的美好场面展现了出来。

听雨作文700字,听雨作文600字六年级(2)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南宋咸淳十年(公元1274),蒋捷考中进士。还未享受"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痛快,两年后南宋就消亡了。

蒋捷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恪守天道人论的信念早已融入了他的人生信条,成为前朝遗民注定是他的宿命。国破山河在,宁为亡国人,不肯仕元人,自是他的傲骨节气。

他携家人东奔西逃,乘船流亡到吴江,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作《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也因此得了"樱桃进士"的称呼。

听雨作文700字,听雨作文600字六年级(3)

壮年时期的作者基本上都是在颠沛流离,食不果腹中渡过。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离索孤寂,漂泊无依的江景图。作者用客舟,云低,断雁,西风这些萧瑟暗沉的意向,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家破之恨。兵荒马乱,四方漂流,而这一方小小的客船载不动许多愁,风雨飘摇中随时都会倾覆。江水无边,铅灰色的云负压而来,离群的孤雁哀鸣声声,西风陈阵吹乱的何止无家可归的愁。相比之少年,这个时期的作者满身愁绪,与江水,秋雨融为一体。万般离愁别绪尽展示在这江雨图中。

听雨作文700字,听雨作文600字六年级(4)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据传年近花甲花甲的蒋捷,寄居在沙塘港竹山的福善寺。秋雨潇潇的夜晚,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孤笔青灯,难掩愁容,描绘出作者老年时期孑然一身,孤寂悲凉的画面。"软语灯边,笑窝红透"的家早已散去,几经波折仍改朝换代的国已易主,真真是"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

物是人非,流光易转。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的心境,这跨越了一生的雨声怎会留情?听了一生的雨,尝尽了一生的悲欢离合。内心早已波澜不惊,激不起半点涟漪。

作者面对这一生的"悲欢离合"貌似早已看透,然而在这孤灯佛寺中,雨声一滴一滴却是真的滴进了心里。本是听雨声凄凄,奈何这雨声参透心绪,拨乱心弦。人生过半,浓愁已不似从前,"欲说还休"之情萦绕心头,只能"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虽身在僧庐,却无法与世事隔绝,作者在这里把内心感情自然流露,不加掩饰,令人心生共鸣,回味无穷。忆往昔难回首,岁月蹉跎叹人老,这一夜思绪万千,怎能安然入睡?

听雨作文700字,听雨作文600字六年级(5)

这首词作者用不同时期的三幅画面,按照时间顺序前后衔接紧密,且又相互映照。作者将少年时期的无忧无虑,中年时期的颠沛流离,暮年时期的惨淡孤寂,用雨声为线索串联起来。这首词清新淡丽,却道尽了作者饱经风霜的一生,同时也透见了一个朝代由兴到衰的过程。所以这首词无论是在创作手法,文学性,思想性,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它被称为宋词的压卷之作,实属名归。700多年中无人能出其右,成为世代传诵的经典。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