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威王召即墨大夫原文赏析,齐桓公霸业原文及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30 12:34:51

不管是君主还是领导,想要维护自己的权威,最重要的事情是保证权力的禁忌不被触犯。

权力的禁忌是什么?下面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答案: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白话文如下: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们毛骨悚然,不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这段材料说明了权力的禁忌是:对领导获取信息的渠道的垄断。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如果一个做下属的,垄断了领导获取信息的所有渠道,让领导只听到一种符合下属自身利益的声音,那么这个下属就触犯了领导权力的禁忌。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原文赏析,齐桓公霸业原文及翻译(1)

比如材料里的阿地大夫,他就是典型的垄断了齐威王获取信息的渠道。

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从他镇守阿地开始,齐威王每天听到的,都是夸奖他的话。

作为一个领导,要想了解下属的工作情况,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法:

第一,自己下基层视察;第二,听下属自己说;第三,听身边人对下属的评价。

齐威王作为一个君主,地方大摊子多,必须依靠下属给自己管理。但这帮人管得到底怎么样,齐威王心里也没底,他也是要随时了解情况的。

他怎么了解呢?自己下基层视察肯定不可能,他也察不过来;听下属自己说,也不靠谱,王婆卖瓜还自卖自夸,更何况一个地方官员,而且下属的述职报告,领导也不见得都会相信。所以,齐威王了解基层情况的办法,一般就只有听别人说,尤其是听自己信任的人和自己身边的近臣说。

这个方法最简单方便快捷,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个方法最容易让齐威王相信。齐威王信任的人说的话,可信度在齐威王心里很高,还有他的近臣们,比如每天照顾他的宦官,经常跟他讨论问题的大臣,这帮人整天在齐威王眼前晃悠,一遍又一遍地对齐威王说同样的话,效果跟洗脑一样,容不得齐威王不相信啊。

假如说,有一个居心叵测的地方大夫,山高皇帝远,在任上胡作非为。但他很会粉饰自己,也很有手段,买通了齐威王身边的人,让他们统一说自己的好话。那其实,齐威王对这个大夫的印象就是好的,他就是会相信自己身边人说的话的。

这样的地方大夫不是没有,那个阿地大夫,就是这么做的。他真的是一个很会做官的人,花重金收买了齐威王身边的人,替自己说好话。

但是,这对于领导来说,就会被困在所谓的信息茧房里。齐威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动地困在了阿地大夫与自己身边人,给他编织的茧房里,让他听不到一切对阿地大夫不利的声音。

这也就是身居高位者的无奈,地位越高,离基层就越远,对基层真实情况的了解就越少。因为真实信息并不是直接从基层传达到高位者那里的,它是要经过层层转手的。每一次转手就给真实信息披上一件外套,最后事实真相就在这一层又一层的转手中,被扭曲得面目全非。

这会导致什么严重的后果呢?想一想赵高和秦二世就知道了。

赵高为什么向秦二世建议搬进后宫好好享受生活,为什么所有人找秦二世都要先经过赵高?第一是要把秦二世“囚禁”起来,第二是要切断他和外界沟通的渠道。这样一来秦二世能听见的只有赵高的声音,能相信的也只有赵高。

自此,秦二世变成了赵高手上的橡皮图章。秦二世被彻底架空了,赵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二世”。结果秦亡了。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原文赏析,齐桓公霸业原文及翻译(2)

我们把这个桥段提前百来年,放在齐威王身上。假如说他手下有这么一个地方大夫神通广大,政绩不咋地,但还野心勃勃,收买了齐威王身边的人,来为自己代言。那结果会怎么样?

齐国就完了啊。

如果齐威王稍微糊涂一点,身边人说什么信什么,没有多渠道验证信息的真假,那么齐威王就被这个大夫给彻底骗过,说不定还会给这大夫升官发财。后来的袁世凯如何上台的,就是用了这个套路对付慈禧啊。

那其他人看着领导这么好骗,那就都用同一个方法骗领导呗。如果有忠直之士想对齐威王说真话,那就先到齐威王面前把这人撸掉。总之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骗子”聚集到齐威王身边,把他骗得团团转,“骗子们”捞个盆满钵满。

这种情况历史上是很常见的,除了秦二世,大明的崇祯差不多也是遭遇了这个套路。所以,只要有空间,罪恶就是会滋生的。不要过分相信人性中正义忠直的含量,人性永远都是趋利的。

所幸齐威王是一代英主,他不仅仅是听别人怎么说,还派人实地考察。当他知道阿地被治理得一塌糊涂,就知道了,原来阿地大夫串通了自己身边人,一起糊弄自己。

所以他当即就把阿地大夫给砍了,还砍了帮他说好话的近臣们。说真的,我真不觉得齐威王是因为阿地大夫消极怠政,才要把他给砍了,真正要他命的就是他收买齐威王近臣给自己说好话。齐威王不过是借着阿地大夫的由头,*掉为了利益蒙骗自己的一批人,同时警告其他人,不要学阿地大夫和这帮近臣,不要骗我齐威王,更不要背叛我。

至于齐威王封赏即墨大夫,第一确实是为了表彰他政绩不错;第二是表彰他没有跟阿地大夫一样,耍心眼,糊弄自己;第三,更重要的一点是为了告诉其他人,不弄虚作假,好好做事,就有好果子吃,不会亏待你们的,不要想着走捷径,我齐威王什么事情都知道。

这么一*一赏下来,“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原文赏析,齐桓公霸业原文及翻译(3)

从上述故事中,我们能获得以下借鉴:

第一,危机感和见微知著。齐威王绝对是一位很有危机感、见微知著的君主。有危机感,就会对隐藏着的风险特别敏感;见微知著,就会从一些细微的事情中,看出不符合常理,有巨大隐患的地方。

如果齐威王不是见微知著,他就不会注意到身边人都在说阿地大夫的好话,就不会派人去阿地考察,也就不会联想到阿地大夫收买近臣在糊弄自己。如果他没有危机感,说不定就砍一个阿地大夫了事,不至于大开*戒砍了一批近臣。

第二,丰富自己的信息获取渠道。如果说,当我身边只有一种声音的时候,那问题就大了。有时候,有人骗我不可怕,可怕的是所有人都在骗我,其实这个时候我是不知道自己被骗了的。所以,要多渠道了解信息。

第三,交叉验证信息的真假。当我看到一件事情,听到一种声音,不要着急下判断,不要让情绪起来。先要冷静下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把所有信息放在一起,交叉验证,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尽可能地无限接近事实真相。如果做不到这点,领导很有可能会被下属骗得很惨。

第四,跟对人很重要。不仅是领导要挑选我们,我们也要挑选领导。毕竟我们选错领导所付出的成本,要远远高于领导选错下属的成本。领导选错人,大不了换下一个;我们要是选错领导,付出的是我们宝贵且一去不复返的生命和精力,还有很多看不见的机会成本。

第五,如果有幸成为领导身边的人,要珍视这份信任资源。要做就做领导的传声筒,不要做其他人的传声筒,或者说谨慎地在领导面前说别人的好坏话。不然的话,这份信任资源很容易耗完。


关注,了解更多历史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