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边塞诗的特点,高适边塞诗的艺术特点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1 16:16:39

二.岑参的边塞之行

相对于高适,岑参的边塞之行走的更远,没有第二个边塞诗人走的比他更远,因此岑参更像是一名纯粹的边塞诗人。

岑参出身名门,从他曾祖到他父辈曾出过3个宰相。但是他幼年丧父,家境逐渐衰落。岑参前半生一直在为仕途奔波,但一直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在岑参35岁那年,他终于下定决心,跨马西出长安,踏上他的第一次边塞之旅。

高适边塞诗的特点,高适边塞诗的艺术特点(5)

此次岑参是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府任右威卫录事参军这一文职。安西节度使府在现在的新疆库车县,道路非常之遥远,岑参一路西行,越走越荒凉,不由得思念起家乡和亲人。这一路岑参写了不少思乡诗,如他刚过渭州就写了这首《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渭水东流去,

何时到雍州?

凭添两行泪,

寄向故园流。

高适边塞诗的特点,高适边塞诗的艺术特点(6)

继续西行,岑参路遇东入长安的官吏,写了这首流传千古的《逢入京史》: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由此可见岑参有很深的思乡情怀,这种情怀在他到达安西节度使府后更加明显,原因跟他此次边塞之行不得志有很大关系。岑参在安西节度使府和高仙芝相处得并不很好,两人没有太多交流,以至于岑参在安西呆了一段时间,就带着落寞和抑郁东返长安,这次安西之行对岑参来说是一段灰色的经历。

高适边塞诗的特点,高适边塞诗的艺术特点(7)

岑参回到长安,有点心灰意冷,产生了归隐之心。他在终南山中住了下来,过了两三年半官半隐的生活。

好在岑参的边塞之心未死,天宝十三年秋初,他应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之邀,再次踏上西行之路,并继续他的边塞诗创作之旅。

这次岑参的边塞之行是比较愉悦的,他得到上司封常清的赏识,并写下了他边塞诗中的多篇代表作,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诗中的“封大夫”就是封常清。这两篇都是边塞诗的扛鼎力作,也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艺术价值极高。

跟高适一样,岑参的边塞之行同样止于安史之乱。他的上司封常清奉命讨伐安禄山,结果因战败而被处死。对于上司受到如此严重的惩罚,岑参深表同情和悲痛,在《送四镇薛侍御东归》中岑参写道“相送泪沾巾,天涯独未归。将军初得罪,门客复何依?”将军战死了,我该何去何从呢?他最终只得东归。

高适边塞诗的特点,高适边塞诗的艺术特点(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