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心事,一犁春雨
“山花舞。岩姿能笑禽能语”,山花像美女一样热舞,而岩石的姿态,像是在浅笑嫣然,飞禽也能叽叽喳喳的说话。
“百年心事,一犁春雨”,人生不过百年,而自己的志向却是在农村,喜欢看那淅淅沥沥的春雨,一位老农,正在雨下犁田,那田里的春雨,都有一犁深了。
只有热爱大自然的人,才能写得出“山花舞。岩姿能笑禽能语。禽能语”这样高度拟人化的风景。
只有热爱农村的人,才能写得出那句,“百年心事,一犁春雨”,老杜也只能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而词人一生的志向,都在“一犁春雨”,这“一犁春雨”,是他心中最美的画卷!
5. 一犁春雨,一篙春水如果说,“一犁春雨”,代表的是最美的农业画卷;那么,“一篙春水”代表的就是渔业和乡村旅游业的最美画卷。喜欢“一犁春雨”的人,肯定也喜欢“一篙春水”,金代词人蔡松年在《眼儿媚·丙辰晚春即事》中写道:
梨雪东城又回春。风物属闲身。
不堪禁酒,百重堆按,满马京尘。
眼青独拄西山笏,本是个中人。
一犁春雨,一篙春水,自乐天真。
一犁春雨,一篙春水,自乐天真
中国古代有很多半官半隐的人,这不奇怪,隐居是要有经济条件的,而半官就是为了赚取半隐的资本。唐代大诗人王维就是典型的半官半隐。
“梨雪东城又回春。风物属闲身”,听说东城的梨花又像雪一样白了,春天又回到了东城。只可惜,这美景风物,只属于闲人散身,我也好久没去过了。
“不堪禁酒,百重堆按,满马京尘”,实在忍受不了在官府犁禁酒,也忍受不了那百斤重的案牍,我那骏马,身上也落满了京城的灰尘。
“眼青独拄西山笏,本是个中人”,“眼青”,表示重视或喜爱,如,青眼相待。“拄西山笏”,形容在官而有闲情雅兴。我很喜欢为官而又闲情雅兴,可以游山玩水。因为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乐此不疲。
“一犁春雨,一篙春水,自乐天真”,我喜欢体验农村生活,喜欢感受“一犁春雨”的快乐;我也喜欢游荡江湖,喜欢“一篙春水”的惊喜。那让我恢复了自己的天真,让我自得其乐。
这“一犁春雨,一篙春水”,古代没有文人不喜欢的,其实,我们也很喜欢!
6. 一蓑烟雨喜欢苏东坡的人,没有人不会朗诵出这句经典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每当人们吟诵起“一蓑烟雨任平生”,都感觉自己跟大苏一样潇洒,一样洒脱,这就是“一蓑烟雨”的魅力。宋代词人张元干也喜欢“一蓑烟雨”,他在《添声杨柳枝·席上次韵曾颖士》中写道:
深院今宵枕簟凉。烛花光。
更筹何事促行觞。恼刚肠。
老去一蓑烟雨里,钓沧浪。
看君鸣凤向朝阳。且腰黄。
老去一蓑烟雨里,钓沧浪
“深院今宵枕簟凉。烛花光”,今夜,我们坐在深院里,枕席都一片清凉,而烛光盈空,让人思绪万千。
“更筹何事促行觞。恼刚肠”,可你为什么要催促我们喝酒呢?这让我一个直男不禁恼怒了。
“老去一蓑烟雨里,钓沧浪”,我老了,只喜欢穿一身蓑衣,漂泊在烟雨里,在沧浪上钓钓鱼,喝喝酒。
“看君鸣凤向朝阳。且腰黄”,“鸣凤朝阳”,比喻贤臣遇明君时的场景。“腰黄”,意思是犹腰金,谓身居显要。我在一旁看着你一路官场得意,贤臣遇明君,最后身居显要位置,我为你而欢呼。
一句,“老去一蓑烟雨里,钓沧浪”,是中国古代很多文人的终极幻想!
7.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中国历朝历代,描写隐居生活的诗词,比比皆是。但大诗人陆游的这首《鹊桥仙·一竿风月》,毫无疑问是其中的佼佼者。通常写隐居生活,是截取其中的一个片段描写,但陆游的这首词,却描写的是一个隐者的全景。全词如下: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第一句,“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很值得琢磨。所谓“风月”,指的是“风花雪月”,指的是人间的美好。所谓“烟雨”,指的是人间的艰难困苦,大文豪苏东坡就有,“一蓑烟雨任平生”之句。
所以,“一竿风月”,以鱼竿上的风景,象征了人世间的“风月”;而“一蓑烟雨”,是以蓑衣上的风雨,来象征人世间的“艰难困苦”;这是典型的象征手法。
但细细琢磨起来,“一竿风月”,感觉又像是指具体的风和月,“一蓑烟雨”又像是指具体的烟和雨,好像又是实指。有这样的感觉的根本原因,在于“风月”和“烟雨”这两个词的传统文化内涵太深、太广,怎么理解都可以。
总之,无论你怎么理解,这句,“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总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8. 一船明月,一帆风中国文人,一向有“胸怀天下”、“天下大同”的气魄。在盛世大唐,中国人从来不歧视任何人,哪怕你来自一个蕞尔小岛,跟今天发达国家对外国留学生的歧视,不可同日而语。唐代大才子韦庄的这首《送日本国僧敬龙归》,虽然到了唐末,也带了圣堂气象: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