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字取名寓意,名字取名曲好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2 22:59:33

《诗词大会》中的“百人团”,又叫“路人团”。是按照一定的条件和比例从社会人群中选拔出来的。据说覆盖了多个领域,基本能代表全国普通诗词爱好者的平均水平。

但是他们的水平,却时常遭到怀疑。比如第六季的第一期,“百人团”答题环节,题目基本围着中小学语文课打转,可是“百人团”的出错率却很高。

一首骆宾王的《咏鹅》,直接干趴了接近三成的“百人团”选手。一道小学一年级的题,竟然还能有28人答错。对于诗词功底这么好的“百人团”来说,实在有些尴尬。

而更为尴尬的是,主持人龙洋还回过头来对蒙曼说“还不错吧”,然后蒙曼竟然点头说“这个知识其实不见得所有人都知道”!

曲字取名寓意,名字取名曲好吗(1)

“曲项向天歌”的“曲”字念几声?明明小学语文书上的诗,只要老师领读过两三遍,发音都不可能搞错。可是在《诗词大会》的节目中,竟然有28个人认为“曲”字是读三声(qǔ)。

神秘的“百人团”,真能代表国人的平均水平吗?假如这就是事实,那么在这件事的背后,又透露出了什么样的信息呢?

一、“很多语文老师瞧不上《咏鹅》”

过年之前,某知名网络平台上有一个红帖,标题中提到一个现象:现在有一部分中小学的教师,很看不起李白的《静夜思》和骆宾王的《咏鹅》。

大概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两首诗的寓意太浅显,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最初看到这个帖子的时候,我也没有在意。没想到那个帖子的作者,讲出来的可能是实情。

为什么“百人团”里有28人会把“曲项向天歌”中的“曲”(qū )读成曲(qǔ)呢?因为他们上学的时候,他们的老师可能不重视这首诗,没有进行专门的讲解,学生就只是随便背完了事。

曲字取名寓意,名字取名曲好吗(2)

并且对于“曲”字的发音,很有可能学生是按照自己所属地区的方言记忆下来的。这里先说一下骆宾王的《咏鹅》诗,原文如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一首诗的内容很简单,因此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它有“诗眼”。也就是说,尽管它是骆宾王七岁时写成的是一首儿童诗,但是它当中含有独特的“代表性语言”和“意象”。

这些语言和意象,是《咏鹅》整首诗的画龙点睛之笔,也是作者情感与志向的体现。《咏鹅》这首诗,最精彩的地方并不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而是“曲项向天歌”。

一只普通的白鹅在湖里游动,并不能成为一首诗。只有当白鹅努力地弯曲着脖子,然后仰望高空,发出嘹亮的叫声时,才能成为一首诗

因此这里的“曲”是一个动作,是一个代表白鹅倔强精神与内心志气的动作。这是一只志向远大的白鹅,它是骆宾王人格和精神的化身,已经隐约展现出成年骆宾王雄健诗风的影子。

曲字取名寓意,名字取名曲好吗(3)

假如那些不喜欢它的语文老师们,能够领悟到这一点,在教学的时候多重视一下对“曲项向天歌”的阐述,学生们也许就不会把“曲”理解成和“歌曲”有关的词汇,连发音都弄错了。

要知道,能去参加这个“百人团”的人,并不能算是普通的人。最起码,他们还都是对中国古曲诗词“感兴趣的人”呢。而且他们也是经过挑选的,诗词功底比普通人好很多。

二、“百人团”成员为何读错“曲”字发音?

不知道这个“百人团”具体的选拔过程是怎么样的。有网友说,是参选者将自己的诗词作品寄给节目组,然后由节目组负责审核,在达到标准的人群中选出来。

也许还要通过“短信投票”,并且还要照顾到各行各业,各个年龄层的比例。假如这个说法正确,那么可以肯定的是:“百人团”成员,是对诗词有相当程度的认识的。并且还能自己创作诗词。

但是答题的结果,至少在节目的前半段看来,是“有一点惨不忍睹”。难道真的像某些网友所说的,这些“百人团”成员,是通过刷票进去的吗?

曲字取名寓意,名字取名曲好吗(4)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对于简单的诗歌和小短文,采取了全文标准拼音的做法。即便是他们的老师本身不欣赏这一首《咏鹅》,也根本不对它进行任何内容方面的解读。

这也不要紧,学生只要还在学拼音,老师必然会领着他们照着拼音,将原文读上多遍。所以能把“曲”字读音搞错的人,必定不是“普通人”。

不过,还有一种情况,可能也会导致学生们弄错“曲”字的读音,那就是南方一些还在用方言教学的地区。一些南方人习惯讲家乡方言,小学老师上课有时候也不讲普通话。

这种现象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是有可能的,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在城市里应该不多见了,可能在比较偏远的地区还有这种现象。不过假如是这样的话,他们要怎样学习拼音呢?

曲字取名寓意,名字取名曲好吗(5)

那么,只剩下最后的一种可能了,那就是《诗词大会》栏目组,为了节目的效果,故意设置了这样的“百人团”高手出错的环节,逗我们玩儿。

之前在网上,见过一些针对“百人团”水平的讨论。有网友提出一个疑惑,他说:为什么“百人团”不找汉语言文学学校的学生、老师,或者找专业的编辑和诗人来参赛呢?这样的话,就不会出现很多匪夷所思的低级错误了吧?

然后马上就有人反驳道:如果那样操作的话,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了,这节目还有什么看头呢?的确如此,故意找一些水平参差不齐的选手,才能使“对抗”达到戏剧性的效果。

当然,题目也不能出得太深,考虑到全国观众的“实际水平”,所以出题只能在中小学课本的范围之内。否则普通观众看不懂,就不会有收视率了。

结语

“百人团”就应该错漏百出,一来既可以增加节目的戏剧性,二来还可以让观众产生一种优越感,通过观看这档节目得到情绪上的满足。看,那电视上答题的家伙,连我都不如呢,还是我更厉害!

曲字取名寓意,名字取名曲好吗(6)

一档与诗词相关的节目,要想吸引到观众很难,因为受众本来比较小。所以为了收视率,偶尔制造一下效果是可以的。但是也不能弄得太频繁、太明显了,不然可能会适得其反。

《诗词大会》对普及传统文化,还是有贡献的。不过节目组在注重舞台灯光效果的同时,也应当加倍注重节目内涵。当观众傻的话,就太不好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