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摆在鸭鸭面前的,有两个选项:
- 忍气吞声:少就少了吧,又不是不能用~
- 拒绝被白嫖:告他鸭的!描述不符、退一赔三!
大家都了解鸭鸭的脾气——古今中外,本鸭只有白嫖别人,哪有被别人白嫖的道理!这可不得猛戳B……
但问题来了:作为电子产品,手机在标注内存时,本身就允许一定限额的误差。
说白了,手机内存少个十几G,是合理情况,并不违法。只能建议厂商标清可用内存。
上海消保委也在回应岳云鹏事件时称: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
“建议手机厂商附带标注该款手机实际可用储存空间,公示手机内置预装软件的数量、种类和大小。”
厂商这么干了吗?
还真就这么干了……
以iPhone为例,鸭鸭在苹果官网发现:苹果明确标注系统会占用约11G~14GB的容量,其中预装App会占用4G。
而预装软件的详细数量、种类,更是在官网事无巨细的展示出来。同样的操作,鸭鸭也在小米、华为等主流厂商的相关产品页面中发现。
不过问题来了,既然手机厂商都特清楚“可用内存”大致是多少,为什么一开始不直接标“可用内存”呢?
“虚标”是标低了,而不是标高了
老实说,这事儿还是不赖厂商,因为这是上游内存行业的“遗留问题”:
我们通常认为1G=1000MB,实际上生产内存的厂商也是这么认为的——不多不少,童嫂无欺。
但问题就出在实际应用上,在将内存装上电脑后,由于NAND闪存计算的差异,会产生本征预留空间OP1。
说鸭话就是:1G本来就应该是1000MB,但在实际长期使用时,会有一些折损,因此必须预留一些“替补”才能保证使用寿命。
这些行业认知也潜移默化的移植到了手机上:手机系统会默认1G=1024MB,如果要在“虚标”上较真,手机厂商的现状是“往少了标”,而不是“往高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