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留言条
文/慕然
周末我需要加班,爱人又在外地学习,伴着朦胧的晨雾,我买回了早点。儿子尚在熟睡,我撕下了便签本的一页写下:“儿子,早饭在厨房,如果凉了放微波炉热热再吃。”留言条压在了他的书桌上。放下笔,看着淡绿色纸片上让人温暖的叶片状暗纹,我又随意写了几句:“在世上,路途漫长,总有人盼你更幸福......”
下班后,儿子正在写作业,我发现我写的留言条被他折成了一个心形,夹在了书中。我的字体不漂亮,虽偶尔用便签纸写下可以成诗的句子,但过后就扔掉了。问其原因,儿子说喜欢我写的那段话。生活中,儿子顽皮,却又不善于言谈,这点非常像我,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并没有因为彼此的不善交流而疏远了情感,就像这张留言条一样,串起来的是幸福。
我十分欣慰孩子的细心,能够把留言条收起来。却又不免有些遗憾,想想我成长的路上,父母留给我无数张留言条,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大多是他们上班出门前,觉得有件事定当要嘱咐,就简要的想上几句话,书于一片小纸之上,并置于屋里的显眼之处。这种方式,似乎成了彼此传递信息一个最为便捷的方式。而我却没有儿子的细心,没把留言条保存,它们都丢在了岁月里,留下的只剩记忆。
那一年,我7岁。一天,我放学回家,匆匆奔向厨房,餐桌放有一小张纸条和1元纸币,纸条上有父亲熟悉的留言:“儿子,爸爸、妈妈今天晚上要加班,你放学后,自己去小店买吃的,一包方便面4毛,一个面包3毛,剩下的钱,帮我算好,收起来。”
我19岁,考上了大学,母亲给了我个信封,信封里有张留言条:“孩子,明天你就要成为一名大学生啦,爸爸妈妈为你骄傲,这是你第一个月的生活费,到学校办好银行卡,我们每个月打给你,记得多往家里打电话。”我看后哭了,母亲也哭了。
我刚参加工作时,在单位附近租住了个屋子,下班回去后,饭菜的香气将我包裹,可是呼唤了几声却无人回应。走到摆餐桌边,饭菜下压着一张留言条:“恰巧路过这里,来给你做顿饭,饭菜在锅里,你吃的时候应该是温热的,凉了就热热。衣服洗干净了,买的常备药放在抽屉里,照顾好自己。”
父亲和母亲的写的字都很漂亮,曾经让我羡慕了整个青春。他们留言条总能让我幸福、温暖。留言条上有父母的关心关爱,更有父母的期望和祈盼。记不清父母给我写了多少留言条,但我清楚地记得,看留言条时心情会一点又一点升温。
母亲打来的电话打断了我的回忆,她说父亲已经烧好饭菜,让我带孩子回家吃饭。回到家中,看到厨房灶台上放着张留言条,“干煸花菜、红烧鲤鱼......不放辣,少放盐,不放姜!”上面还沾着斑斑的佐料点点,透出一股酱油汁味。想来是母亲写给父亲的,让父亲按照我们的口味、喜好准备饭菜,又怕父亲遗忘,特地写在留言条上,“不放姜”这3个字,字体略大,下面还画上了波浪线。
我看着母亲写的留言条,鼻尖一阵酸涩,一瞬间,那种温暖的感觉又升腾了起来,我的心仿佛变成一个容器,只存放美好,不寄存风霜,不经意中只放少少的东西,也会有幸福感。小小的留言条,蕴含的是叮嘱,是关切,透着家人间的爱与情。
我悄悄收起了留言条,叫儿子帮忙折叠成心形,夹在了日记本中,静静地把它珍藏。
作者:慕然,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入围万松浦文学奖,已经出版散文集《拾忆》。
壹点号边缘文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