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哲学家中,兼具思想家和哲学家头衔的,有且只有庄子一人。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庄子》,用超脱精微的思想、清拔恣肆的文辞,将深奥哲理文学化和趣味化。
不过,“庄学”的奥妙非我等小白所能窥探的,毕竟我们大多数人对于庄子的认识,只停留在高中课文《逍遥游》,也只记住开头那一段“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这就需要陈可抒的这本《人间逍遥游》来引领我们,从更深层次地读懂《逍遥游》,读懂《庄子》这一经典国学作品。单从我们最为熟悉的开篇《逍遥游》,作者就把庄子对于鲲鹏的思考,分为了五种视角,并加以阐述。
庄子在开篇即寄寓主旨“人要去往何方”,之后自然就要开始从其他的视角,通过神话传说或寓言故事辅以阐释。这也体现出《庄子》一书的最大特点,即把非常深邃的思想变成了文学,变成了艺术,把深奥哲理文学化与趣味化,让我们读起来是津津有味、心旷神怡。
”北冥虽大,岂是囚我之所?“
这是第一种视角:鲲化鹏的源动力,是内心有所追求。
庄子用极“逍遥”的方式讲了一个“游”于世间的故事。耐人寻味的故事,远胜于枯燥的说理。而在我看来,鲲鹏由地徙于天,这又何尝不是人生的源动力?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这里是第二种视角:旁观者只关注成功的光鲜。
世人只关注成功者,比如大鹏成功地“徙于南冥”,鲲“化而为鸟”的艰辛却无人提及。但在我看来,成功是靠自己拼搏而来,不是靠别人的吹捧而来。
所以,不要去管外界的流言蜚语,不管是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还是在成功之后,都要坚守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