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时,坦然接受任何结果。
一个人最大的内耗,是不肯放过自己
作者:洞见ciyu
看到这样一张图。
一个人与另外一个“自己”厮打在一起,却转头向别人寻求帮助。
精神内耗的根源就在此。
许多时候,困住我们的,不是来自外界的压力和束缚,而是自己不肯放过自己。
01
- 一味抱怨,就是折磨自己。
《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作者斯宾塞有一位朋友,叫查理。
查理是一名出色的田径赛事主持人,是单位里的“台柱子”。
可是忽然有一天,领导告诉他,下届奥运会不再转播田径项目,换成了游泳和跳水。
这个消息对查理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因为他对游泳和跳水项目一无所知。
他怨气满腹,三番五次找领导叫板,结果自己被处罚、被停职。
他被边缘化,不再是同事间的佼佼者,也没有任何升职的机会。
他向斯宾塞诉苦,斯宾塞则给他讲了奶酪的故事。
深思熟虑后,查理不再纠结“谁动了我的奶酪”,而是积极寻找新的奶酪。
他开始认真研究游泳和跳水,一个月后,查理拍着胸脯向领导保证,自己完全可以胜任新工作。
结果他凭借专业的解说,重回事业的巅峰。
心理学家于德吉说过:
生活里时刻都有挑战,挑战本身不会带来痛苦,自我斗争引发的内耗,才是痛苦的根源。
世间少有如愿以偿之事,多的是生活的耳光。
一味抱怨,不过是反复咀嚼痛苦;懂得释怀,才能在阴霾中见微光。
02
- 过度敏感,就是刁难自己。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生病的黛玉在房中休息,忽听外面有人嚷道:“你这个不成器的小蹄子,你是一个什么东西,整天跑到这院子里头混搅。”
黛玉一听,便觉得对方指桑骂槐地暗指自己,哭晕了过去。
而事实上,那人只是在教训自己的外孙女。
脸厚耳聋,活着不累;事事入心,活着受罪。
不收起敏感的触角,最后遭罪的是自己。
曾经看过武志红的一篇漫画,女主是一个心思细腻的女生。
她汇报工作时,无意中看到上司皱了一下眉,就惴惴不安地推测,是自己讲得太差了。
会议结束之后,她依旧苦恼着。
直到上司走过来说了一句:“这周数据很不错,继续加油。”
她才放下心中的石头。
当她从洗手间里出来,看到同事都在喝奶茶。
女主觉得她们买奶茶也不叫上自己,瞬间有一种被孤立的感觉。
于是又开始伤春悲秋:“果然大家都不喜欢我。”
没想到下班后,同事约了她一起去吃她最喜欢的火锅。
后来,接到公司张姐的电话,她想起张姐让她帮忙翻译的资料,她还没有完成。
于是,她很紧张地和张姐道歉,可是张姐却说:“没事,不用了。”
这下她的愧疚感更深了,挂了电话之后一直在想张姐是不是很失望。
思量许久,她给张姐发了信息解释和道歉。
张姐告诉她,没事,最近招了个实习生,把翻译工作交给实习生了。
太过敏感的人就是如此,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让他们心湖掀起骇浪。
活在别人的看法中,活在自己的内心戏中,容易给自己增添许多苦闷和负担。
当我们放下外界的目光,也就拔下了心上的刺。
03
- 纠缠太深,就是伤害自己。
毕加索在画出《亚维农的少女》、《格尔尼卡》等传世杰作后,声名鹊起,许多画家纷纷模仿,一时假画泛滥。
别人替他感到愤怒,但毕加索却毫不在乎,看到有人伪造他的画时,最多只把伪造的签名涂掉。
毕加索是这么看这事的:
作假画的人不是穷画家就是老朋友,何必为难他们。
那些鉴定真迹的专家也要吃饭,我又没有吃亏。
毕加索认为,一味较劲,毁掉的是自己的心情。
人生要有不较劲的智慧,事来则迎,事过翻篇。
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在40岁那年,写出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
写完最后一页,他抑制不住激动,来到院子里边散步边平复心情。
在他离开书房后,一阵风吹来,书稿落了一地。
送茶水的女佣看到后,以为是主人丢弃的废纸,便顺手投进火炉。
当卡莱尔回来,得知作品化为灰烬后,陷入深深的沮丧和绝望中。
那段时间,卡莱尔每天精神恍惚,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
直到有天,他抬头一看日历,才惊觉已经过去了三个月,而自己除了懊丧,什么也没干。
痛定思痛,他决定忘掉这件事。
三年后,他写出了3卷本著作《法国革命》,一举奠定了自己在学术界的大师地位。
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越是在一件破事上纠缠不已,越会让自己得不偿失。
及时抽身,才是对自己最好的救赎。
04
- 思虑过重,就是拖垮自己。
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的童年是在农场中度过的。
一天,在帮母亲摘樱桃时,他哭了起来。
妈妈问:“你哭什么?”
他哽咽道:“我怕会被活埋。”
暴风雨来时,他担心被闪电打死;
日子不好过时,他担心食物不够吃;
他怕一个名叫山姆怀特的男孩会割下他的两只耳朵;
他怕女孩子在他脱帽向她们鞠躬时取笑他;
他怕将来没有姑娘肯嫁给他;
他还为结婚之后该对太太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而操心。
……
这些问题困扰着卡耐基,让他饱受折磨。
日子一年年过去,卡耐基渐渐长大成人。
他发现,曾经让他担惊受怕的事情,几乎都没有发生。
1983年美国社会学家hochschild,提到一个理论叫“情绪劳动”。
大意是除了日常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外,还存在一种被忽视的劳动,就是情绪的劳动。
当一个人对未来过度焦虑和纠结时,就会陷入巨大的消耗中。
万事挂心头,背负的行囊自会越来越沉,脚下的路也会越走越坎坷。
最好的心态是:
乾坤未定时,全力以赴追求结果;尘埃落定时,坦然接受任何结果。
▽
著名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咨询室里放着一根三面柱。
柱子的一面刻着“我很可怜。”
另一面刻着“别人很可恶。”
第三面刻着“怎么办?”
每次有来访者到他的咨询室里,他都会拿出他的三面柱,问来访者:“你选择谈什么呢?”
只是盯着前面两个话题,永远无法与自己和解。
当我们放下责人怜己的情绪,那些跨不过去的深壑险沟,不过是生活的浅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