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有一美丽石桥,各处桥梁之美鲜有及之者。”在《马可‧波罗游记》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描述了自北京出发“骑行十里”后所见的石桥——卢沟桥,此桥因此被西方人称作“马可‧波罗桥”。
这座距离北京市中心约15公里的桥,也被称为“芦沟桥”、“永定桥”,因跨越芦沟(今永定河)而得名。金朝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金章宗开工兴建卢沟桥,明昌三年(1192年)竣工。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9.3米,有十座桥墩,共11个桥孔,桥身全部为石体结构,关键部位由银锭铁榫连接。卢沟桥是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多涵孔圆弧拱桥,至今已有八百多的历史。在金代,芦沟河是出入京都南北的交通要津,卢沟桥同时亦是军事要地。
【元】卢沟筏运图
卢沟桥曾于明、清两代修缮过十多次。较大的工程,据史料记载有:清朝康熙年间因洪水泛滥,冲毁此桥。桥的东北边的十二丈重新修筑,即今从东边算起的第一、第二两孔是重修的,其余各孔则是金代的原始建筑。凡亲临此桥者,无不赞叹其宏伟、古朴和美丽。卢沟桥高超的工艺、恢宏的布局、精美的雕刻,成就了一处传奇性的建筑。
卢沟桥东端,有乾隆皇帝御笔亲题的“卢沟晓月”碑,原碑亭已毁。石碑的背面刻有乾隆的《卢沟晓月》诗:“茅店寒鸡咿喔鸣,曙光斜汉欲参横。半钩留照三秋淡,一蝀分波夹镜明。入定衲憎心共印,怀程客子影犹惊。迩来每踏沟西道,触景那忘黯尔情。”
卢沟桥的两端,各有一对华表,昭示桥之尊贵。踏上长桥,一幅华美的石雕画卷展现在眼前:两侧的石护栏共有281根望柱,望柱高1.4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许多石狮子,它们大小不一、千姿百态、呼之欲出。《马可‧波罗游记》里写道:“桥两旁皆有大理石栏,又有柱,狮腰承之。柱顶别有一狮。此种石狮甚巨丽,雕刻甚精。”
卢沟桥
长久以来,民间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每当人们游芦沟桥,除了伫立桥头,欣赏桥上美丽风光之外,总会在桥上停下脚步,抚摸、观赏石柱顶端的石狮子,数数桥上大大小小的石狮子。乍数石狮,有些小狮子背在大狮子身上,有的手抱一只、胸前一只、脚底踩一只,或蹲、或伏,或大抚小,或小抱大。石狮子神态各异,雕饰工巧,栩栩如生,生动活泼,逼真动人。
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在《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中描绘石狮说:“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桥南边东部有一只石狮,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