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万世我为尊下一句话,千秋伟业留青史下一句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4 08:23:02

【引子】

清晨,骑车送女儿上学。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的小家伙又开始幽幽地发问了。

“爸爸,大街上人来人往,大家都在匆匆忙忙地赶往自己的下一个目的地。可是,这个星球上的一切在宇宙里又有什么意义?既然每个人最终都要注定走向另一个世界,那么,人究竟为了什么而活呢?”

“呃,……这真是个好问题”。我沉思片刻,大脑飞快地运转着。虽说对孩子的脑瓜里冒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念头和想法早已习以为常,但这个问题的突然提出还是让我有些措手不及。

看来,孩子真的长大了。

【对话】

“你看,”我停顿了一下。“尽管马路上的行人熙熙攘攘,但你觉得他们眼中的世界全都一样吗?”

“呃,……我觉得可能不会完全相同。”女儿答道,语气中夹杂着一丝疑惑和不确定。

“为什么?”我反问道。小家伙寻思良久,一时竟然回答不上来。

“你看,每天我们都会经过孔庙门口。”女儿疑惑地看着远处的孔子雕像,等着我继续说下去。

“以前我们学过《论语》,其实那只是孔子的语录罢了。问题在于,为何孔子的话具有这么重的分量,能被千秋万世的中国人尊为经典?”我停顿片刻,接着说道:

“那是因为孔子是圣人,而大街上的人——包括你我在内——都只是平凡的普通人。那么,我再问你,为什么孔子是圣人而我们不是?圣人与普通人之间的差别和界限究竟在哪里?”

女儿想了想,试探着回答说,“境界不同。”

“恭喜你,答对啦。所谓境界,本质上源于人是‘意义’的动物——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本能地需要对宇宙、生命、社会、他人和自我赋予意义,最终建构一个完整的意义体系。否则,我们和动植物就没啥区别了,不是吗?这个意义体系,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这些内容并不是松散排列的,人总是会在潜意识中将它们整合起来并加以提炼,最终成为你所说的‘境界’。但是,‘境界’只是中国人的说法,很难译成外文,这可以看作东方文明对人类的独特贡献。

千秋万世我为尊下一句话,千秋伟业留青史下一句(1)

【沉思】

“但是,就‘境界’本身而言,又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功利的境界,二是哲学的境界,三是美学的境界。所谓功利的境界,通俗地说,就是一辈子仅仅基于吃饭穿衣等现实的考量而从事各种各样实际的事务,除此之外,便以各种各样的娱乐填补生活空白,这是绝大多数人的生存状态。所谓哲学的境界,并不是说非要修学系统的哲学课程不可,而是要对既有的现实——包括思想的现实——进行质疑和反思。这样的人,必定是有想法的人,对他(她)来说,人生已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式的单调重复,而是一个高度自觉的主观进程。用稍微学术一点的语言来说,就是: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可见,在‘哲学境界’背后有一个隐含的前提,那便是主体意识的觉醒和超拔。

“至于美学的境界,就更加高妙了。假如哲学的境界还有主体与客体的界分,那么美学的境界乃是对所有二元对立范畴的超越,是万物皆备于我、吾心与宇宙浑然一体的更高生命境界。试想,但凡有二元对立存在,就必定隐含着苦痛、挣扎和斗争,但美学的境界则全然不同,那是一种圆融光明、生机勃勃的状态,是一片心灵的桃花源。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约指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吧。但如何臻于美学的境界呢?其实也不难,通达美学境界离不开‘悟’的法门,而‘悟性’的养成又与文学密不可分。你将来会知道,中国历来有文史哲不分家的传统,因此,‘文学’这个词汇与西文中‘Literature’的涵义并不相同。总之,细究起来,所谓‘美学的境界’实在是中国人精神结构中极特别的要素。

“但应当看到,三种境界的划分仅与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有关,与学历、职业、官阶、财富等外在的标准并无必然联系。譬如,一位职业光鲜的高学历‘精英’,很可能心灵干枯浊俗,生趣索然,一辈子都在俗滥的功利境界里打滚;而一位乡村里的庄稼汉,却很可能像朱光潜先生描述的那样,他‘对于人生世相有着深广的观照与彻底的了解,如阿波罗凭高远眺,华严世界尽成明镜里的光影……’不仅如此,他‘对于人世悲欢好丑必有平等的真挚的同情,冲突化除后的谐和,不沾小我利害的超脱’。

“话虽这样说,但我也要给你浇一瓢凉水,除非有过人的天赋和坚韧的意志力,否则身处红尘世俗的大染缸中,时间一长你也会变得俗不可耐。既然生活只有被赋予意义才称得上‘人生’,而意义需要建构,建构意义离不开学习,学习的重要途径是要打好经典阅读的底子,与古圣先贤们交流和对话。现在,你的问题差不多解决了吧!”

女儿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继而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千秋万世我为尊下一句话,千秋伟业留青史下一句(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