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手抄报内容短句,昆虫记手抄报的内容怎么写短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4 18:47:03

课堂上,学生正在专心听我讲课文,忽然教室角落里发出“吱吱吱”的声音,循声找去,原来是一只蟋蟀发出的声音。

学生小林在课间跑到校园旁边的草地上捉到一只蟋蟀,放在瓶子里藏在课桌下面。学生的注意力都被这只蟋蟀吸引了,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小林惶恐地看着我,很明显已经认识到错误了。我思考片刻,让大家安静下来,示意小林课后再处理这件事。

课间我找了几个学生了解情况才知道,他们最近在阅读课外书《昆虫记》,大大激发了对大自然的求知欲。学校生态很好,经常能看到各种昆虫,学生一下课就想往外跑,去草地上捉蜗牛、捉蚂蚱、捉蟋蟀……

“老师,我好想养一只蜗牛,可我妈妈不同意。”

“老师,我喜欢蟋蟀,想养蟋蟀!”

……

学生热烈的讨论让我萌生一个想法——在班级设置昆虫角,养一些昆虫,这样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学校地处华南农业大学,拥有许多农业资源,多年来致力于开发基于高校资源的“智慧 ”特色课程体系和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大学的优质条件,打造科普实践型劳动教育基地。

在热心家长的帮助下,我们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来到我们中队的校外实践基地——华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参观亚热带昆虫博物馆。学生在那里看到许多从没见过的昆虫,也挑选出适合在教室养的昆虫——兰花螳螂和中华大扁锹。师生一起购买这两种昆虫居住所需的用具,布置好昆虫的居住环境,调好温度和湿度,邀请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指导喂养方法。学生课间去观察、喂养,填写喂养记录和观察记录,了解各种昆虫的特点——班本课程“红领巾爱科学”初步形成。

我在班级宣传栏设计了一份《昆虫记小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鼓励学生提出各种疑问,然后将学生的问题搜集起来由专业人士定期前来讲解。学生还把观察到的内容写进日记里,制作成精美的手抄报进行展示。

课程从刚开设时的随意、零散,渐渐变得有了目标和规划,也慢慢开始系统化、深入化。

去年11月,昆虫角的兰花螳螂忽然不吃不喝,我们特意邀请植保学院专门研究昆虫的大学生前来诊断,然而过了两天兰花螳螂还是死了。我们还来不及查找原因,就因为广州疫情开启了居家线上学习,剩下的那只中华大扁锹委托给学生小刘搬回家去喂养。在这段时间,小刘每天喂食、观察、写日记。

终于开学了,可是我们的中华大扁锹也不行了,学生都很伤心,决定把它制作成标本,放在教室继续陪伴我们。“红领巾爱科学”课程还要继续下去,只是接着要养什么呢?学生从家里带来相关的昆虫书籍,边翻书边热烈讨论起来。

今年2月,班级举行了“大手牵小手,走进昆虫世界”耕读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普及昆虫知识,传播昆虫文化。

在植保学院教授潘慧鹏的带领下,学生一起在种子农园进行“自然探索——认识花园昆虫”活动。作为“耕读导师”的潘慧鹏进行了昆虫科普知识讲座,给学生讲解生态保护知识。学生津津有味地听着菜青虫如何变成菜粉蝶,与教师一起在种子学园寻找昆虫,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学做昆虫标本……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感觉又拉近了与昆虫的距离。

实践活动结束后,师生继续对班级昆虫角的“入住名单”进行讨论,最终决定养28星瓢虫和彩虹锹甲。提前做了功课的学生小潘滔滔不绝地向同学介绍这些昆虫的喂养知识,赢得阵阵掌声。

为了引导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植保学院还给班级赠送了一批《探索科学百科丛书》。学生非常喜欢这些书,课间捧着书一起讨论发现了什么生物、哪里又长出了蘑菇、“彩虹锹甲”生活的湿度和温度是怎么样的……俨然一个个小昆虫学家的模样。

学生越来越喜欢搜集和分享昆虫知识,后来我们又开展了主题为“昆虫是我的好朋友”主题班会课,组织大家分组交流。学生玥蓥说:“龟心瓢虫背部的斑点就像乌龟壳,它喜欢吃叶子上的蚜虫。”学生萱萱说:“前段时间我在家里养了蚕,可是天气一热蚊子就多,被蚊子叮咬后蚕就死了。”学生彤彤更是写了一篇声情并茂的小文章:“我家养了一只蝴蝶,从一个小小的虫卵,慢慢变成一条绿色的虫子。我拿柠檬叶子喂它,每天给它清理盒子。它越长越大,慢慢就变成了蝴蝶。刚开始变成蝴蝶的时候还不能飞,等翅膀干了就可以飞啦!它停在我的手指上,我想让它回到大自然,于是把它放到窗外,它扇扇翅膀就飞走了。”

课余时间,我们一起到种子农园放飞蝴蝶,放飞希望;到有“天然氧吧”之称的树木园感受苍翠的自然气息,采集标本,辨认植物,寻找昆虫,认识树种;到动物科学院近距离接触小动物,感受生命的奇妙……一个个小昆虫学家已经出发,期待他们在大自然中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系华南农业大学附属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09月20日第5版

作者:蔡超然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