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格律,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全文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4 21:22:36

(接上篇)

5、对和粘。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要求对句相对,邻句相粘。所谓的对句相对,即出句为:

平平平仄仄,对句即:仄仄仄平平。

所谓的粘,即上联结句为“仄仄仄平平”,邻句的出句即以“仄仄平平仄”相粘(余类推)。

因为近体诗要求以仄声字收尾(首联除外)。因此,所谓的粘,即首粘尾不粘。

如上联结句为:“平平仄仄平”,下联出句即以:“平平平仄仄”相粘。即平平粘平平,仄仄粘仄仄。

6、五律。

五律的格律同样为四种格式。一般以七言格律去掉开头的两个音节,便构成了五言格律。

如:七律格律为“仄仄平平仄仄平”。那么去掉前面“仄仄”,即“平平仄仄平”。依次下来,就成其为五律格律了。

五律格律:

仄起平收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仄收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每一联都是五平五仄。

五律看起来每句少了两个字,但规矩更多,更严。

所谓的一三五不论。在五律的一些句式上却行不通。

诸如:“仄仄平平仄”,这个句式,便不能“一三五不论”了。因为三音节用了“仄”声字,便成了“孤平”。

前面说过,近体诗是在“永明体”的基础上成就的。而“永明体”的代表诗人,如谢眺、沈约、王融等,大多写作五言诗。因此,他们在践行以“四声”入诗的同时,还提出力戒“八病”。

“四声”,即平上去入。“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声病。

整个规则严格到有些苛刻的地步。于是,在无损文意的基础上,每每的严格苛求,连制定四声八病说的沈约也常常感觉如木匠做枷,甚至往往自己都做不到。于是,后来的近体诗,便只撷取了八病中一些容易做到的规则。诸如“平头”、“鹤膝”、“蜂腰”等。

据说,古时进考,大多数的朝代都要添加诗赋一项,而又多半以五言排律为考题。阅卷时,律以四声八病之严规。这样一来,许多文士都望洋兴叹,只有落榜的份了。

五、绝句。

以字数论,七言28个字,两联为《七绝》,五言20字,两联为《五绝》。

然而,近体诗的七绝五绝不仅仅是以字数定论的。

在格律上,七绝是截取七律中任意的相近两联格律组成,可对仗,可不对仗。五绝也是一样。

七绝、五绝同样为四种平仄格式(参看上面谈的律诗格律)

试举七绝一例。

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它的格律为:

(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中)平仄(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这里的“中”,即一三五不论的“一”“三”音节。)

如果将其延为律诗。接下来的格律便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而同样,下面的所谓“延”,其实也可以是一首七绝的格律。以此类推。

绝句看似短小,其实,如果写好了。不亚于律诗的分量。

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短短20个字。就把上下,远近,东西全纳入诗意、诗境中,而且贵在含哲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面提到的七绝《乌衣巷》,也是。

六、关于“拗”、“救”

为了不损文意,古人在格律诗上往往出现“拗”、“救”的手法。

所谓“拗”,其实就是“出律”了。

先看五言诗。

如: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出句格律应为:平平平仄仄。

这里,却改为:平平仄平仄。即第三音节上本应该的“平”改作了“仄”,而第四音节上的“仄”改作了“平”。这就是“拗”与“救”。

还有,李白《赠孟浩然》的“红颜弃轩冕”;也属于“拗”“救”。

再看七言诗。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正是江南好风景”,格律应为:

仄仄平平平仄仄。

杜甫改为:仄仄平平仄平仄。第五音节上的平改作了仄,第六音节上的仄改作了平。即“五拗”,“六救”。

无论五言还是七言,该句诗的平仄音节都没有增减,只是在位置上有了“挪移”,或者说“移位”。这就是前人总结的“拗”与“救”。

出句“拗” 对句“救”的例子:

如李白《赠孟浩然》的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格律应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而李白则改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即:李白却将出句第三音节上原本应该用平声音节的字,改作了仄声字;且没有在本句上“救”。而是在对句的第三音节处“救”了回来。

这类“出拗”,“对救”法,从整联诗看,平仄音节也没有增多或减少。只是进行了“位移”而已。

这就是出句“拗”,对句“救”。

在我的认知中,这类“拗救” 其实都是“不损文意”的手法。

律诗的规则禁忌很多。而我这个人,学而不专,还有个坏毛病——想当然。

于是,习作近体诗,大多平平。即使被圈主点赞“加精”的诗,也只能算平庸之作罢了。

录两首,博一哂:

漫步仙源长江大桥有得

独据仙桥远岸平,泾流浪涌舣舟轻。

荣枯江水汤汤过,妖艳桃花灼灼迎。

语谬难为追驷马,体弱方醒慕后生。

曾经年少青梅涩,敢学长风任我行。

偶得

竹影扶疏入牗还,霜花杳蔼近年关。

只云易散凌霄路,团雾轻笼天外山。

墝垤次途人面拙,沃肥田土白茅斑。

修身先事修心性,可不怊怊叹敏顽。

不过,我想,只要锲而不舍,总是会有“长进”的吧?

愿所有有心于近体诗的友友们共同努力,相互取长补短。以期共进!

此笔记是我习作近体诗时,结合自身的实践一点点认知与体会,很有些班门弄虎之嫌。不过,我的初心是大家探讨,也算是在抛砖引玉吧!希望大家不吝赐教,敬请方家予以斧正!

(完)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