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诗文共享
立春到了,初春的雨水令世界焕然一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草木萌动,万物复苏,春耕祈雨,泽润众生。
今天诗文与您分享唐宋八大之首韩愈先生的《初春小雨》:最是一年春好处
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诗作者通过对初春小雨的细腻描写,热情地歌颂了新生事物,给人一种朦胧、美好、生机勃勃,充满诗意的幻想。
作者韩愈不仅以唐宋八大家的美称享誉文坛,更是使唐诗大变于中唐的韩孟诗派的领军人物。
他的诗歌首先主张“不平则鸣”,强调内心不平的感情抒发。而另一个重要观点,则是“笔补造化”,“造化”大自然创造的一切客观事物。
所谓“笔补造化”就是指要有创造性思维,对客观物象进行主观裁夺,大胆创新,不拘泥于客观事物,不因循守旧。这首小诗正是他这一创作理念的体现。
诗的大意是: 京城的街道上飘起了蒙蒙细雨,路面上像是涂了一层酥油,湿润细腻。远远看去有一片朦胧淡绿的草色, 走近了却只有星星点点的草芽,不见了成片的嫩绿。这正是一年里最好的早春,远胜过那杨柳如烟、春满皇都的时期。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通过诗人细致的观察,形象地描绘出了早春微雨后的景色,发出了“最是一年春好处”的感慨,引起读者的共鸣。
首句中的“润如酥”,最为切当。一个“润”字,写出了冬日留下的冷硬土地对春雨的渴望,写出了春雨的及时、可贵。
“如酥”的比喻,更形象地刻画了春雨的“润”。春雨就如同人们喜爱的奶酪,味美滑润,沁人心田,好不惬意。用人自身的感受,映衬春雨,使人更觉酣畅。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遥看”“近”“无”两两相对的比较手法抓住了初春小雨中小草吐青的特有景象: 在蒙蒙细雨中,远远看去草色青绿一片,但走近时,那一片新绿消失殆尽,代之以稀疏、稚嫩的新芽。
“草色遥看近却无”七个字信手拈来,好似白描未加雕琢,而这正是炉火纯青,看不出技巧的技巧,把充满了生机的初春景色,写得惟妙惟肖,概括无余,真是神来之笔!
第三句,诗人直接赞美初春“最是一年春好处”。虽然小草还未长大,草甸还未铺就,柳树还未成荫,诗人并不抱憾。因为诗人心目中最中意的就是这早春时节。这也正是诗人“笔补造化”的功力所在。
最后一句“绝胜烟柳满皇都”画龙点睛,正是诗人“主观裁夺”的结果。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
诗人不爱姹紫嫣红的仲春,落花纷纷的暮春,却独独偏爱春意萌动的初春,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诗人看重的更是充满了生机、喷薄欲发的新生事物。虽然它稚嫩,但能在余寒未尽的严酷形势下,战胜严冬的余威,打开全新的局面。所以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大力赞颂“最是一年春好处”。
虽然早春有早春的美,仲春、暮春也各有特色,但诗人独赏早春的美,并把它提炼得如此清新而富有韵味,让读者一下子产生共鸣。初春小雨霏霏,如丝如雾,绵细、柔情,让人感觉清凉,舒爽。
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早春的雨雾绵绵,勃勃生机,让人们长时间处在美丽的诗意幻想中。
春风化雨,喜雨百花艳,春风万木荣;让我们一起拥抱春天,拥抱诗意,拥抱最美的当下,不负年华不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