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五首其五)
宋代 苏轼
江神河伯两醯鸡,海若东来气吐霓。
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期,与前几日分享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其二和《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同一时期作。东坡第一次被外放到这么好的州府来做地方官,看来他过得很肆意潇洒,先是初夏时节与好友张先在湖中饮酒作诗、偶遇佳人弹筝,接着又是仲夏时节早早把公务处理完后去西湖上看暴雨,看完暴雨还躺在船上作活神仙,“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你说潇洒不潇洒,风流郡守,就是你苏子瞻。
然后又到了八月十五,这几日杭州附近最闹腾壮观的景象莫过于钱塘江大潮了吧,如此盛景怎能少的了我们的风流郡守呢,于是也便有了这一组《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我们先分享第五首,是因为第五首的典故比较有趣。
“江神河伯两醯(xī)鸡”,河伯,出自《庄子•外篇•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意思是指河伯看到自己百川灌河就志得意满自以为是,孰不知在北海面前如同醯鸡一般。醯鸡,传说是酒醋上面的白霉所生的一种小虫,也叫蠛蠓(miè měng),醯鸡则出自《庄子•外篇•田子方》“孔子见老聃云:‘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与?微夫子之发吾覆(蒙蔽)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这里意思是孔子很谦虚,把自己的见识比作醯鸡,要不是老子启发他,则不知天地有多大。明白了这些典故,便知道东坡这句说的很直白,“江神、河伯你俩就是醯鸡!”
“海若东来气吐霓”,海若,海神,亦出自《庄子•秋水》篇。霓,虹。海神浩浩汤汤从东方而来(有一种秦始皇出游的感觉),*气腾腾,汹涌的气势像是能吞吐霓虹。
“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水犀手,出自《国语•越语上》“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夫差,春秋末期吴国最后一位君主,就是被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仇灭国的那位。三千强弩,苏轼自注:吴越王尝以弓弩射潮头,与海神战,自尔水不进城。这两句的意思是,身为郡守还是要想着为民造福,要压倒这潮水的威势,防止它侵害城池,就需要用当年夫差的三千水犀甲士,以及吴越王三千强弩。这两句也表达了一种人定胜天的心理,比较符合苏轼乐天派和豪放派的形象。
这首诗纯用虚笔,全是典故,但却惟妙惟肖的表现出了钱塘潮的特点,就像李商隐的一些无题诗,全部都是典故,但经过诗人的锦心妙笔,这些典故中包含的情感好像真的发生在诗人身上,那些夸张的景象也好似真的在读者眼前一般。所以典故用的好不好,夸张的手法用的妙不妙,全在于是否合情合理,是否能将读者带入到这种情境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