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诗经》
1.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即歌词集。词辞共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是以音乐为标准来划分的,以四言一句为主。
2.“风”是各地民间歌曲,“雅”是宫廷演奏歌曲,“颂”是宗庙祭祀歌曲。
3.《风》共160篇,包括15国风,即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曹,郐,豳等地的民间歌谣,是诗经的精华部分。
4.《雅》共105篇。又分大雅,小雅。主要是在贵族上层社会举行各种典礼和宴会所演唱的歌曲。
5.《颂》共40篇。又分商颂,周颂,鲁颂。是上层贵族社会在祭祀天地、祖考等场合所演唱的歌曲。
注:楚辞是战国时期在楚国民间的基础上形成并流行的一种歌曲体裁,实际上也是我国古代南方音乐的代表,例如:《九歌》、《离*》、《天问》、《招魂》等。
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即有关韩娥的故事。“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即有关秦青与薛谭的故事。“下里巴人”、“阳春白雪”实际上分别是四首乐名曲,出自宋玉《对楚王问》之中,成语“曲高和寡”亦出于此。“高山流水遇知音”即有关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
注:《荀子·成相篇》是我国最早的说唱音乐的唱词。
八音
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科学乐器分类法。它按制造材料的不同性质将乐器分成八类,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称为“八音”。
金类:钟,镈,铙等
石类:磬等
丝类:琴,瑟,筑,筝等
竹类:排箫,篪等
匏类:笙,簧,竽等
土类:埙,缶等
革类:鼓,建鼓等
木类:柷,敔等
曾侯乙墓编钟
曾侯乙编钟共64枚,每个钟的隧,鼓部位都可发出两个相距小三度和大三度的音。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目前所见编制最大的一套编钟。已知数量最多,音域最宽,规模最大,音律较为准确,保存较好的一套编钟。
注:琴曲如《高山》、《流水》等。《流水》是最早的一副古琴曲集。
十二律
黄钟,大吕,太簇,夹钟
姑洗,仲吕,蕤宾,林钟
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三分损益法
春秋时期记载于《管子·地员》篇中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即先求出一个标准音“黄钟”,把它作为宫音,按照弦长的三等分,在一损一益之间生成最早的宫,商,角,徵,羽五声。
#诗经中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