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神话评价,日本人评价嫦娥奔月神话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5 20:55:00

嫦娥奔月神话评价,日本人评价嫦娥奔月神话(1)

作为我国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历来就因象征着“团圆”而被人们喜爱。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的神话结合在一起,在这些神话故事中,又以嫦娥奔月的故事最为有名。

“嫦娥”形象及演变

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占卜用的巫书《归藏》。《归藏》已经失传,目前能见到的原文则是萧统在他的《文选》中引用的部分:

“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为月精。”

因为年代久远,这个时期的文献记载流传下来的较少,情节也比较简单,一直到汉代刘安主持编写的《淮南子·览冥篇》中才出现了完整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但《淮南子》中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的记录还是比较简单的,只出现了嫦娥,后裔,西王母,不死药,一直到了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在他的著作《灵宪》中又对嫦娥奔月的故事有了新的记载:

“譬若羿请不死之药於西王母,窃以奔月,倡然有丧,无以续之。何则?不知不死之药所由生也。”——《灵宪》

和《淮南子》的文献记录对比,《灵宪》中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又出现了新的角色——蟾蜍。

在汉代,男权思想开始确立,《白虎通·嫁娶篇》就明确说到:“夫有恶行,妻不得去者,地无去天之义也,夫虽有恶,不得去也。”

这种男尊女卑的思想也体现在了嫦娥奔月的故事里,嫦娥抛弃丈夫后羿奔向月宫后化身为终年捣药的蟾蜍似乎就说明了这一点。

但到了魏晋以后,女性的地位逐渐提高,嫦娥的形象自然也随之美化不再与蟾蜍联系在一起了,首先表现出的就是历代诗人对嫦娥的赞美和同情: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元稹《嫦娥》

到了元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人民渴望自由的心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强烈,女性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追求平等,所以这时候的人们对嫦娥弃夫的行为不仅不谴责,反而还增加了嫦娥回归人间的情节,尤其是元代伊士珍在《琅嬛记》中设计的后羿于嫦娥于八月十五月圆之夜团聚的画面,对八月十五的团圆意义的定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嫦娥奔月神话评价,日本人评价嫦娥奔月神话(2)

源于古人渴望永生的信仰

在最早的嫦娥奔月的故事里,有三个主要意象,蟾蜍,月亮,和桂树。

汉代以前,蟾蜍图腾与月亮并无关联,而是与当时的生殖崇拜有关。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认为:“野蛮人极怕死亡,这大概是人与动物都有的根深蒂固的本能。”

追求生命的永恒是古人最关心的事,灵魂不死的观念由此产生,而繁衍则被古人看作是灵魂不死的另一种形式,繁殖能力极强的蟾蜍成了人们生殖崇拜的代表,所以在最早的嫦娥奔月的故事里,蟾蜍只是服务于古人关于不死的信仰而已,和美丑并没有什么关系。

萧统在他的《文选》中曾提到:

“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为月精。”

“月精”即月亮,按照科学的说法,月亮是地球的卫星,由于没有大气层,月球的引力非常小,所以月亮上根本不可能有嫦娥,但在古人的眼里,月亮因阴晴圆缺周而复始而被视为永生的象征,嫦娥奔月其实就是一个追求永生的神话。

朔,苏也,月死复苏生也。——《释名·释天》

除了蟾蜍和月亮,嫦娥奔月的神话里还有一个重要的意象就是桂树。

《说文解字》中记载:桂,百药之长。而最早提到桂树与仙道有关的是曹植的《桂之树行》,在这首诗里,曹植将桂树与神仙论道联系了起来:

“桂之树,桂之树,桂生一何丽佳。扬朱华而翠叶。流芳布天涯。上有栖鸾。下有盘螭。桂之树。得道之真人咸来会讲仙。教尔服食日精。要道甚省不烦。淡泊无为自然。乘蹻万里之外。去留随意所欲存。高高上际于众外。下下乃穷极地天。”

到了唐代,嫦娥奔月的故事里又出现了一个重要的人物——吴刚。

吴刚在学仙道的时候犯了过错,从而被贬到月宫砍伐桂树。

月宫的桂树,高500丈,因具有神奇的“自愈”功能而永生不死,吴刚只能日复一日的砍下去。

“永生不死”的月桂,就是人们向往永生的一种体现。

嫦娥奔月神话评价,日本人评价嫦娥奔月神话(3)

对命运的抗争,对自由的渴望

嫦娥奔月的故事产生于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十分动荡的时期,奴隶制的解体带来了人类理性的觉醒,最明显的就是皇帝的出现。

为了达到集权统治的目的,统治者为自己赋予了神性,神仙信仰由此产生。

古人受社会生产力的限制,寿命通常比较短暂,渴望长生是所有人的追求,在此基础上,神仙方士们编了各种长生不死的神话,这些神话首先击中的就是渴望永生的统治者。

正是古人对短暂生命的反抗给了嫦娥奔月这个神话生根发芽的沃土。

自从母系氏族瓦解,父权制建立,女性开始被教导服从男性的权威,《烈女传·母仪篇》中就曾说道:

“妇人有三从之义,而无专制之行。少系于父母,长系于夫,老系于子。”

“夫礼,妇人未嫁,则以父母为天;既嫁,则以夫为天。其丧父母,则降服一等,无二天之义也。”

这两句话说白了就是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三纲思想”的具体写照。

当束缚和压迫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类向往自由的天性开始显现,嫦娥弃夫奔月的故事就此产生。

“我们终究不是原始人,不可能确切的知道他们在如今已经不复存在的生存环境中是怎样进行着想象、思考和理解。——刘术人《论嫦娥奔月神话的文本流变》”

作为民族精神的最初记录,神话故事代表了人类对自然及宇宙的独特见解,但凡存在人类文明的地方,就存在神话故事。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古人没办法解决的难题现代人类都解决了,比如宇宙的奥秘,人类的飞天,与此而来的就是神话故事的弱化,而嫦娥奔月的神话却完整的流传了下来,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嫦娥奔月不仅寄托了古老先民的永生信仰,更成为了人类突破束缚,渴望自由的象征。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