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 《孙子兵法 谋攻篇》
春秋乱世,王室衰微,诸侯彼此攻伐,战火连绵。齐国的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位列诸侯盟主,楚国的楚成王在几世的积累下,时时觊觎中原。两国矛盾不断升级,战争一触即发。
楚伐郑
楚成王熊恽任子文为令尹,励精图治,修明国政,有志争霸。但楚国地处南疆,威不足使震慑诸侯,德不足以令人感怀,如今诸侯只知有齐,不知有楚,这让楚成王非常恼火。
令尹子文对他献计,郑国在南北交界处,是楚国北上的屏障,若要图谋中原,非得得到郑国不可。
楚成王命大夫斗章率兵车二百乘,浩浩荡荡,*奔郑国而来。
郑国纯门被破后,加大兵力,昼夜提防楚军。得知楚军*来,关好城门,坚壁清野,静等楚军到来。斗章到城门时,见郑军早有准备,又恐诸侯救兵不期而至,便撤军回去。返回途中,斗章的兄长斗廉认为无功而返,必受楚王责罚,于是*郑军个回马枪,俘虏郑将聃伯。
楚成王见此次只是抓了一个俘虏,考虑到诸侯会出兵相救,兵车又添两百兵乘。斗廉、斗章兄弟二人,率四百兵乘再次*奔郑国而来。得知消息,郑伯再次向齐国求救。
齐伐蔡
齐桓公小白拜管仲为“仲父”,修兵事,养民生,齐国大治,在“尊王攘夷”的旗号下,救燕存鲁、城邢封卫,布德于诸侯,一时风头无两。
齐桓公接连收到郑国两次求救,若是坐视不管,长此以往,会有损自己霸主的威名,便要提兵相救。
管仲分析了下目前的诸侯形式,国内的百姓享受着主公给他们带来的恩惠,诸侯都得到过主公的道义支持,此时正是大合诸侯的时机,与其救郑,不如伐楚。为确保伐楚消息不会泄露,蔡国曾经与您有隙,可以伐蔡为借口。
齐桓公与宋、鲁、陈、卫、曹、许六国君主约定,到期汇兵于上蔡,名为讨蔡,实为伐楚。
周惠文王十三年,春天。齐国竖貂率兵车三百乘前来攻打蔡国。蔡侯实力不济,但了解竖貂为人贪财,便派人给他送了一车财宝,竖貂看到财宝,不仅放了蔡侯,还把七国伐蔡的实情俱已告知。
蔡侯大惊,连夜带着消息奔楚国而来,并将实情和盘托出。楚成王听后,连忙撤回伐郑军队,准备守战。
齐楚交锋
约定之期将至,齐桓公先集兵于上蔡,各国诸侯亲率兵马,前来助战,以壮军威。他们是齐桓公小白、宋桓公御说、鲁僖公申、陈宣公杵臼、卫文公毁、郑文公捷、曹昭公班、许穆公新臣,共八国盟军。
弱小的蔡国面对八国盟军很快溃败下来,八国兵势不减,继续向南,直逼楚境。楚国边境有一个人站在路边,看见兵车前行卷起的漫天飞尘,毫不在意,冲着齐军喊道:“来者可是齐侯?麻烦告诉他楚国使臣在此等候多时了。”使者是屈完,楚国公族,楚成王遣他为使者,前来探联军虚实。
齐桓公看到使者,明白联军伐楚的消息已经走漏。楚国虽是强国,但大军压境,若打他个措手不及胜算很大。但现在对方已经有了准备,此时强行开战,彼时八国盟军被拖在此处,该如何是好呢?此时,管仲过来,胸有成竹地对他说,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使楚国投降。
管仲乘车而出,与屈完拱了拱手。屈完先说:“齐楚二君各主其国。齐国居北海,楚国居南海,虽风马牛不相及,不知齐侯何故率兵车驾临敝邑?”
管仲回答:“昔年周成王封太公于齐,让康公传下话来,天下九洲,列国诸侯,若有不尊王命,亵渎王室者,齐国可代天子征伐。楚国虽地处蛮荆,却不按时向王室进贡天子祭祀用的包茅,不敬王室,难道不该讨伐吗?昔日周昭王之所以屡次讨伐,就是楚国无视天子的尊严。”
屈完向管仲拱了拱手,说:“王室衰微,列国诸侯朝贡废缺,岂止是楚国这样呢?即便天下形式这样,包茅没有进贡天子,这就是楚君的罪过。天子包茅,待我回禀国君,然后答复。”说完,独自驾车离开。
管仲回去提醒齐桓公,荆楚强横,仅口舌不足以让他屈服,可将联军向前逼近,给予楚国压力。齐侯传令,八国兵车齐发,直达陉(xing)山,离汉水不远。
此时,楚成王已拜子文为大将,屯兵于汉南,只等诸侯过汉水,便下令袭击。得知联军驻扎陉山,无过汉水的意思。
子文向楚王进言,八国军马,在汉水前逗留不行,势必有所图谋。当遣使者再次前往,探得敌军强弱,洞察诸侯的作战意向,了解清楚后,或战或和,到时候再做商量。
楚成王再次遣屈完为使者,临别赠言:“楚国是战是和,惟君自夺,寡人不做干涉。”屈完无后顾之忧,再次上路。
齐楚召陵之盟
齐桓公得到消息,楚国再次遣使前来交涉,而且这次还是屈完,便料定此次必是为结盟而来。
屈完见到齐桓公,表示愿意与周王室修复关系,可如今大军压境,若是齐侯能使联军退兵一舍,楚国必感谢他的恩德,到时候怎么会不遵从他的意愿向周天子朝贡呢?齐桓公应允,命令诸侯联军退兵一舍,在召陵驻扎。
屈完回到楚国,如实告诉楚成王:“齐侯已经按照约定退兵了,我们也应该按照约定给天子上贡,主君切毋失信。”
看楚成王犹豫不决,子文也建议:’八国之君尚不失信于一个楚人,您身为楚国之君,更不应该失信于他啊 ”
楚成王默然不语,愿意结盟。再次让屈完出使,不仅携带了犒赏联军的物资,还有一车茅草,需转交齐侯。
楚使到来之前,齐桓公将各国军队分成七列,分别居于七个方向,自家军队屯在南方,正对着楚国。另外吩咐,到时候齐军先鸣鼓,七路兵马要紧跟其后,展示军威,威慑楚国。
屈完带着贡品茅草来到召陵,齐桓公检查青茅后,还给屈完,并嘱咐向天子进贡,应该楚人亲自过去,旁人不宜该代劳。
随即,带着他参观兵阵,兵阵器械盔甲,十分整齐,各国兵马,各占一方,连绵数十里。齐军中一声鼓响起,其他七路鼓声随之而来,鼓声震天,如雷霆震击。
齐桓公面露喜悦,对着屈完说:“寡人有如此兵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使者觉得如何?”
屈完言辞不卑不亢,回答有礼有节,说:“您是中原诸侯国的盟主,应该为天子宣扬德义,对诸侯施以恩德,体恤天下黎民。如果这样做了,有谁会反对您呢?若是恃力逞强,欺侮弱小,楚国虽偏僻弱小,但也是城峻池深。有方城为城、汉水汉水,即便有百万之军,也是无可无奈何吧。”
齐桓公听后很惭愧,赞叹屈完是楚国的良士,并约定次日歃血为盟。
第二天,齐桓公执牛耳为主盟,管仲为司盟,写好盟书:”自今以后,世通盟昊。”
结语
召陵之盟结束,齐桓公班师回朝,鲍叔牙问管仲:“楚国的罪过,最大的罪过是僭越称王。你却以祭祀的茅草作为出兵的理由,这是什么原因呢?”
管仲说:“如今楚国僭号称王已经三代了,若是革去王号,他们怎么会愿意呢?到时战端开启,必是连绵数年。如今我以包茅贡品作为出兵的理由,楚国也容易接受。这样一来,既让主君在诸侯间有了服楚之名,可以还报天子,同时还消弭了一场兵祸。”鲍叔牙听后,感叹不已。
参考资料:
《左传 僖公四年》
经
四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夏,许男新臣卒。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
《史记 楚世家》
十六年,齐桓公以兵侵楚,至陉山,楚成王使将军屈完以兵御之,与桓公盟。桓公数以周之赋不入王室,楚许之,乃去。
《史记 管仲列传》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