岌岌可危的赵国
到了赵武灵王时期,秦国已经一家独大,而赵国却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北有燕、楼烦虎视眈眈,西有魏、林胡摆兵布阵,南有韩国直插腹地,东有中山占领腹心,秦、齐对赵国领土也是垂延欲滴。
在这个形势下,赵国迫切需要一个人站出来制定战略,主导大局。
- 再次,诸侯国实力均衡,差异不大,给了赵国变法图强的机会
在赵武灵王时代,虽然秦国已有了飞速发展,但还没有灭掉一国的能力,而其他诸侯国更没有这个野心,因为谁都不想让对方一家独大,如果有人想吞并另一国,其他国家一定会联合起来将其消灭。
因此虽然赵萧候生前拉了很多仇恨,赵武灵王即位时赵国已摇摇欲坠,但周边的国家也仅仅是小打小闹,不敢举兵攻打邯郸,以避免别人坐山观虎斗,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赵武灵王赶上了这段“平静”的时光,诸侯国之间的制衡给了他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赵国的走向。
2、经济环境分析
现代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从宏观方面来说指的是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及国民收入,进而体现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速度,从微观方面讲指的是企业所在地的人均消费水平、就业难度等,进而体现其未来的市场大小。而分析战国时期各国的经济环境主要从农业、商业以及赋税三个方面考虑。
- 首先,农业是国家根基,谁注重农业发展就能占领先机
在冷兵器时代,人海战术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战术,但是却要巨大的军饷做支撑。这也就意味着必须发展农业才能使国泰民安,才能有底气去开疆扩土。
然而各诸侯国对农业的重视并不一样,当时农业较发达是秦国和齐国。齐国属于抛弃军事发展重视农商业发展的国家,但由于本身国土面积不大,农业发展受限,而秦国不但疆土面积大,而且十分重视农业发展。
商鞅变法
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后,废除“井田制”,实施土地私有制,极大捍卫了地主阶级的利益,促进了经济高速发展,为秦国对外战争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也是后来秦国能取得长平之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赵国在这方面明显不足,虽说赵国地处中原,在农业上相比秦国有更悠远的历史,然而土地质量却成了赵国农业发展的瓶颈。《禹贡》对各地的土地质量都做了评价,对赵国(冀州)土地评价是中中,对秦国(关中)土地评价是上上,土地质量的限制导致秦国农业水平远超赵国。再加上赵武灵王崇尚武力,对农业不够重视,以至于后来长平之战中贵族阶级只能喝粥度日。
- 其次,商业被大多数诸侯国抛弃
由于当时贫富差距悬殊,手工业商品仅仅供统治阶级玩乐,需求量不大,而手工业商品又是商业的主要产品,因此当时各诸侯国普遍忽略了商业的发展,而转向百姓赖以生存的农业。而齐国与其他地方不同,靠近沿海,有“渔盐之利”,因此对商业十分重视。
赵国铁质农具
与齐国不同,赵国铁矿资源丰富,并且拥有高超的治铁技术,因此赵国工商业以铁器为基础得以发展。
而秦国由于实行重农抑商策略,其国内对商业发展并不重视。
- 再次,赋税征收:大小家庭制的对抗
国家要想发动对外战争,首先要有充足的军饷,而这些军饷就是国内百姓所交的赋税。
从西周开始,各诸侯国盛行大家庭制,即子女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共用一个户籍,这样会存在众多闲散劳动力,不能很好发挥每个人的劳动力价值,使得国家税收减少。
而秦国实施“商鞅变法”后,率先确立小家庭制:“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即严禁父子、兄弟同室,这样大家庭就会拆分成许多小家庭,使得每个人都开始认真劳作,这一大批小个体给秦国提供了大量的赋税收益,充实了国库。
综上赵国农业发展比不上秦国,又不重视商业发展,征收的赋税又远不如秦国,因此其经济发展收受到很大限制,如不尽快解决将会带来惨重代价,但是赵武灵王似乎在制定战略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3、技术环境分析
现代技术环境主要是考察与企业领域密切相关的技术手段,并及时了解国家对技术的保护力度以及投资力度,而在战国时期考察各国的技术环境主要针对其对兵器的研发力度、生产速度,通用度以及农业技术。
- 首先,冶铁业开始发展,逐渐由铜兵器时代向铁兵器时代过渡
由于青铜兵器脆硬易折,不方便锻造,铁兵器锋芒强度好,可反复锻造。到了战国后期新型的铁兵器慢慢取代了铜兵器,谁的冶铁业发达谁就能够在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
赵国是冶铁大国,有丰富的铁矿资源,而且炼铁技术很好,仅都城邯郸就有二十多个炼铁地方。不仅锻造了大量的铁质兵器用来装备军队,而且通过卖铁向别国赚取钱财,当时秦国和齐国都曾向赵国买过铁。
铁兵器
然而秦国在治铁方面远不如赵国:不断缺乏铁矿资源,而且又没有炼铁技术支撑,所以秦军士兵大多是拿着铜兵器作战。
- 其次,兵器工艺水准不同,赵国远不及秦国
秦赵两国所用的兵器种类差不多,远射程有弓弩,长兵有矛、戟、钩等,短兵有剑等,然而制造出来的兵器质量却不尽相同。
以弓弩为例,秦国的步兵弓弩号称战国黑科技,需用脚蹬以借全身力量才能发射出去,威力惊人,达到300米远。不仅如此,其弓弩的制作是由相国亲自监管,但凡参与制弩的人都要把名字刻在上边,以便后续追究责任。再加上秦国已经统一度量衡,这样一来制造标准就变得非常高,从出土的弓弩看,不但造型与尺寸几乎完全一致,其使用的弓箭误差也不超过1毫米,完全可以实现互换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