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年春好处全诗及作者,最是人间春好处出自哪里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8 18:47:59

农历二月,春风和熙,柳树青青,芽叶初露,微风拂过,轻柔的枝条,像扭动着腰肢曼舞的少女,脆嫩可爱,充满活力。此时,正是文人*客踏春咏柳的好时光。

说起柳树,我们这些农村出生的孩子再熟悉不过了。小时候,村村都有柳树行子,我们村的柳树行子在村东,每天一有时间,几个小伙伴就跑到柳树行子去玩,有时候找不到孩子的大人也会说,到柳树行子找找去。柳树行子是农村孩子的乐园,也是大人休息乘凉的去处,干完活,人们都会到柳树行子里凉快一阵,柳树底下三五个光着膀子的爷们,相互递上一支烟,说着笑着,凉风徐徐吹来,顿感浑身舒服;晚上,柳树下就成了人们睡觉的场所,大人、孩子扛着草栅子,拿着铺盖来到柳树下,铺上草栅子就能舒舒服服的睡上一夜,有时早上起来拾掇草栅子时,下面或许有一条蛇盘在那里。

每到麦收后,柳树行子里更是热闹,晚上摸嘟嘹猴(蝉的幼虫)的人熙熙攘攘,灯火明灭,一棵树前边的人刚离开,后面的人就来到树下,围树转上一圈,摸到摸不到,贵在有恒心,贵在好兴致,通俗说法叫“贵在参与”。

最是一年春好处全诗及作者,最是人间春好处出自哪里(1)

柳树材质轻,易切削,干燥后不变形,无特殊气味,可供建筑、坑木、箱板和火柴梗等用材;木材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和人造棉原料;柳木、柳枝是很好的薪炭材;许多种柳条可编筐、箱、帽等;柳叶可作羊、马等的饲料。同时,柳树还为优美的观赏树种。

有一句俗语叫“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是一种生命力极强植物,种植极易成活。记得在农村,栽植柳树大都用枝插法,即每到初春,人们从老树上锯下较粗的柳枝,刨坑插植,浇上水就能成活。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随着时代的变迁,柳树也从实用型转变成了观赏型,跳出“农门”走进“皇都”,走进了城市。农村现在已经很少见到柳树了,嘟嘹猴也几乎灭绝。

柳树树形优美,返青出叶早,落叶晚,特别是早春满树嫩绿,是城市公园绿化主要树种之一。进入城市的柳树,主要以垂柳为主。垂柳,有纤细下垂的枝条,如眉的柳叶,随风舞动的柔枝,给人们带来了绿色的美感和无限的生机。

宋代诗人杨万里有一首《新柳》这样描述道:“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园林景观中的水边绿化以柳树最宜,如杭州西湖的 “柳浪闻莺”,贵阳花溪的“桃溪柳岸”等。

最是一年春好处全诗及作者,最是人间春好处出自哪里(2)

柳树是物美价廉,极易栽植成活的观赏树种,小区,园林,学校,工厂,山坡、路边、建筑物前等栽植几棵垂柳,即可观赏,亦可乘凉,实为美化环境之理想树种。同时,柳树对空气污染及尘埃的吸附力很强,也对空气起到良好的净化作用。

“五九、六九河边看柳”。立春节气后,冰雪还未完全融化,柳树就“柳条青胧露微黄”,在寒风中,像一个含羞的少女在等待恋人,不时地舞动一下柔枝,企盼着和熙春天的到来。枝条的朦胧青色、柳芽的鲜翠嫩绿、随风飘动的柔枝,使柳树成为春天最为迷人、最为“潇洒”的树木,也成为千百年来诗人和作家们颂扬不已的题材之一。

柳树是中国的原生树种,据考证,在第三纪中新世的山旺森林里即有柳属。山东青岛地区孢粉分析得知,“在距今11000~8500年间,青岛胶州湾附近就有柳属植物。”柳树也是我国被记述的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围最广的植物之一,史前甲骨文已出现“柳”字。

据古代传奇小说《开河记》记述,隋炀帝登基后,下令开凿通济渠,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就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种柳,并亲自种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从此柳树便有了“杨柳”之美称。

其实,柳树的得名源自柳树的“木头”作业法。古代工具简陋,伐取粗大树干非常困难,而采用伐取较粗的树枝则比较方便。因此,先民所用木材主要是两寸来粗的枝干。在长期使用中,人们会发现,在我国乡土树种中,柳树萌枝能力最强,伐过枝干后,茬口处能够萌生新枝条,而且新枝通直,长成后更利于使用,因此便形成了对柳树的“头木”作业。在一定高度截去树冠,促进新枝萌生,每隔几年伐取枝条利用。“头木”作业的结果是保留树干,以便持续利用枝条。这就是“柳树”得名的所在。“柳”字与“留”字读音相同,经过世代传诵,“留树”就成了“柳树”。

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古代有“折柳赠别”、“插柳安魂”的风俗,一直沿用到至今。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对友人“春常在”的美好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他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随遇而安。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最是一年春好处全诗及作者,最是人间春好处出自哪里(3)

“清明不插柳,死后变成老花狗”。清明节“插柳”的习俗,一直沿用至今,每年清明节(寒食节)的前天天黑之前,家家户户门前都要插一两枝柳条,期愿生人平安,逝者升天。

关于清明节“插柳”比较靠普的传说应该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大臣介之推的。史籍记载,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之久,介子推一直护卫在公子身边,忠心耿耿。在重耳挨饿想肉吃时,介子推割股作汤,满足重耳心愿。后来重耳做了国君,重赏群臣,却忘了介之推。介子推无欲无求,与老母在绵山自耕自织为生,过起了隐居的生活。晋文公重耳多次派人请他下山,都未从命。重耳就命火烧深山,希望逼出归隐的介之推,介之推坚决不出山,最后和老母亲被烧死在枯柳树下。晋文公为纪念介之推,将介之推忌日定为寒食节,因为那一天正赶上二十四节气的清明节,故“清明节”也叫“寒食节”。人们插柳,说是替介子推“招魂”。

“插柳”还有一种传说:明朝末年,张献忠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近重庆时,一妇女抱长男而逃,丢幼男于不顾。张使人问其故,女答曰:“长男为别人委托,幼男是我亲生,我不能为要自家儿子而丢掉人家儿子”。张听后倍受感动,遂对她说:“义军不*百姓,不用逃跑、害怕”。并顺手折一柳枝交给她。让她通知乡亲们:“门前插柳,说明不是贪官污吏,决不相害”。所以,重庆家家插柳,沿习至今,还有一条街叫“杨柳街”。

清代褚人获的《坚瓠广集》上明确解释说:“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折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折柳”、“插柳”是人们良好愿望的一种寄托、一种体现形式。“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诉说的是依依惜别之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表示的是真诚挽留之意;“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寄托的是殷殷祝愿之情。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唐• 陈光《长安新柳》)。在一年中,柳树的落叶期,和其它落叶乔木相比,是最长的。每年的春节前后,冬雪未尽,朔风尤寒,柳树就已枝青朦胧,芽色深褐;进入农历二月初,已是芽叶氤氲,嫩绿如翠。秋风横扫千树叶,唯有柳枝绿如蓝。入冬柳叶才慢慢变黄,北风吹来,枯黄的叶子才依依不舍的离开枝条,直到冬至节气前后,才净枝而归。

最是一年春好处全诗及作者,最是人间春好处出自哪里(4)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唐•杜牧)。柳树作为中国的本土树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它是第一个给人们送来春气息的使者,是第一个带给人们欣欣向荣景象的探路者。

春天到了,让我们走出家门,到河岸,到溪边,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柳树青青,嫩芽如翠,舞动活力的新绿;去感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的美好而充满活力的春天吧!

作者简介:申世福,昵称:让清风捎回乡音,单位退休。土生土长的山东省成武县人,喜欢大自然的纯朴美丽,携一缕清风,听纯朴乡音,言民间真情,书原野情怀。自幼爱好文学,在写作的田地里勤于耕耘,出版书籍有《让清风捎回乡音》、《闲客诗集》等。

壹点号 让清风捎回乡音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