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女子有不少,可唯独张贞娘,也就是林冲的妻子林娘子独树一帜,让人生怜。纵观全书,绝大多数的女子都是矫情落尘,风情万种。张贞娘却万绿丛中一点红,完美诠释了什么才是好女人。
然而红颜多薄命,如此美娇人却遇到了高衙内这般无赖,不仅丈夫被陷害充军,自己和父亲也跟着殒命。可怜可叹也!
读过水浒的人都知道,张贞娘的父亲也是禁军教头。所谓英雄惜英雄,当张父看到林冲并且接触之后发现林冲不仅仪表堂堂且身手不凡,最重要的是性格温和,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男人。
如此一位完美的男人怎能放过,张教头就将自己温文莞尔的女儿嫁了过去。
时光荏苒,张教头年老退休,林冲夫妇也恩爱非常。尽管结婚数年都没有子嗣,可林冲丝毫没有纳妾的意思。张教头没有看错人,在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代,林冲依旧一心一意爱着妻子不肯纳妾,实属难得。
然而天意弄人,一次夫妻二人前往岳庙还愿的过程中,林冲偶遇鲁智深便让妻子带着丫鬟先去。这一去就惹了祸端,遇到了让人厌恶的高衙内。
这位高衙内是高俅的义子,花花公子一个,平时不爱别的就爱调戏良家妇女,因此人称“花花太岁”。高衙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的义父高俅。
这次见面因为有林冲和鲁智深迅速赶到,高衙内没有占到便宜。第二次便在陆谦的里应外合之下,险些得手林娘子。好在林冲再次及时赶到,又一次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古人说“再一再二不再三”,连续两次吃瘪的高衙内不禁相似成灾,甚至入了病。高俅非常着急,为了让义子能够开心最终使出奸计,林冲也因此落得个被刺配沧州的结局。
而林娘子这边,自从丈夫走后她就回到父亲家中居住。可面对高衙内无休无止的咄咄逼人,她最终选择自*。这真是红颜薄命,香魂归西。然而悲剧没有停止,岳父张教头弈为忧疑,没多久也撒手人寰。
相信每一位读者对这段故事都不陌生,每次读到这里的时候也不免拍案而起,难压心中的怒火。想来张贞娘只是一个读过《女儿经》的古典女子,没想到如此忠贞,不仅在丈夫走后守身如玉且深明大义,选择以死保节。
同时也为林冲的懦弱而感到惋惜,如此一位英雄豪杰却不敢直面豪强,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的结局。
不过这里仍然有许多人感到好奇,林娘子选择自*,是否是因为被高衙内得手了,这才在羞愧之下选择了自*。
首先来看看原文:
“高太尉威逼亲事,自缢身死,以故半载。张教头亦为忧疑,半月之前染患身故。”
这段话有个信息,第一是高衙内逼婚。第二是林娘子自*的时候,父亲张教头还活着。尤其要注意的是张教头的状态是“忧疑”。何为“忧疑”?汉语解释为“忧虑疑惧”。
请问张教头疑惑什么,又惧怕什么?
还有就是古代以孝道为首,林娘子和父亲住在一起,即便是高衙内咄咄逼人,理应恪守孝道为先。即便是真要死,也要等父亲先去之后。不然自己死后,留下父亲孤苦无依,岂不是很凄惨?
然而林娘子却突然赴死,父亲也在忧疑之下不久后去世。
这就耐人寻味了,也不符合常理。唯一的解释就是高衙内趁着张贞娘的父亲不在家的时候闯入并得手。事后张贞娘害怕父亲得知会去拼命,无奈只能自己咽下苦果。
可贞洁已失,她又岂能苟活人世,这才选择自*。
女儿死后,父亲怎能不疑惑,又怎能不惊怕。这才在“忧疑”之下身患重病,不久后去世。
其实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有两点原因张贞娘也不应该轻生。
第一,宋朝前中期发配的服刑期并不长,也就一两年的时间。还记得《知否》中的顾家兄弟被抓吗?当时四房家的儿子被流放,可一年之后却因为一个粉头而*了人。
试问一个被流放的人如何还能流连于烟花柳巷?这就是因为当时流放的惩罚性很低,服刑期也短。再比如唐代大臣裴伷先,他也是在流放的一年之后就获得自由。此后他不仅成为当地富豪,还迎娶胡人贵族的女儿为妻,可谓人生赢家。
而流放成为仅次于死刑的重刑,是在宋代中后期才出现,明清两朝加强的。所以即便林冲被发配沧州,几年之后就可以回来了,这也是张贞娘坚持不改嫁的原因。
这是张贞娘不该自*第一个历史原因。
第二,宋代女子的地位其实并不低,不仅可以有家产的继承权,还可以主动提出离婚。宋代《名公书判清明集》明确记载:
“妻不能自给者,自今即许改适。夫出外三年不归,听妻改嫁。”
类似这样保护女性的法律规定还有很多,因此宋代的女子地位可以说是古代封建社会最高的。至于所谓的“守身如玉”,贞节牌坊之类的对女性极端的束缚行为,是明清时期的产物。
所以我们看《水浒传》中的女子多是轻浮之人,这也非常符合宋代的时代背景。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张贞娘没有任何理由自*,即便是她不选择改嫁。
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去分析,张贞娘都不应该自*。那么有了自*这个结局,只能是被高衙内欺负了。不得不说这个结局很现实,让人有些难以接受。
所以许多人说,读《水浒传》千万不要读林冲的故事,眼泪、愤怒、憋屈以及同情等感受会同时出现,让人难以自控,甚至怀疑人生。
参考资料:《宋史》、《水浒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