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无际的意思和造句,无边无际造句二年级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11 22:42:26

本学期,我们年级组教研活动同题课例研讨的课文题目是《坐井观天》。这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故事人尽皆知,内容简单易懂。但是这么短的课文,如何开展教学?怎样在轻松愉悦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一时陷入了困境。出乎意料的是,年级组沙老师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识字写字:追根溯源,观形明义。“喝”和“渴”是本课两个最难写且最难认的字,酷似一对双胞胎,极易混淆,区分这两个字就成了本课生字教学中的重难点。沙老师采用追根溯源法教学,先引导学生从汉字原形上观察——“喝”字的左边是一张口,右上是一和口,右下是一个人弯着腰在用瓢舀水,让学生看字源图猜字,由于字源图形象直观,学生很快就猜到了“喝”字。“渴”字的汉字原形右侧与“喝”相同,左边是一道长长的水流。有了前面认识“喝”字的经验,学生很容易就猜到了“渴”字。有了字形的认识,然后再从字义上进行辨别,“曷”在“渴”字中表示没有了,水没了当然“渴”。“曷”在“喝”中表示大声喊,大声喊当然要用口了,所以“喝”是口字旁,喝水也要用口。通过字形和字义的对比,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两个字的区别。

解词造句:准确到位,灵活运用。文中有一个四字词语——无边无际。乍一看,词语的意思不难懂,学生能够说出“无边无际”的意思。但沙老师觉得教学到这个层次还不够,一是学生还不能准确地理解“际”的意思;二是这样的词语有一个“类结构”,学生不能举一反三;三是学生说的句子只是课文的影子,缺少情境。阅读教学不要总是“模糊”和“差不多”,要做到准确到位、灵活运用、开拓思维。沙老师先让学生查字典,理解“际”的意思,发现“边”和“际”意思相近。接着,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词语的类型ABAC式,继而举一反三,进行词语拓展补充练习。然后,引导学生用“无边无际”造句,提醒学生不要总是用课文里的一个格式,可以有创新,要有故事情境。于是,学生造出优美的句子:无边无际的草原上到处都有雪白的羊群;我终于有机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

对话朗读:明确基础,实现提升。课文用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因此朗读的重点就是读好“人物”对话。沙老师深刻明晰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朗读对话的“基础”是什么?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首先要能够读好“问”和“答”的语气;其次能够读好“天上”“大话”“井口”等关键词语的重音。二是今天的课堂“提升点”在哪里?首先第二次对话的提示语只有“说”,没有提示语气、表情;其次第三次对话的提示语中有了表情“笑”,但学生朗读没有表情。了解了学情,找准了目标,朗读三次对话便会水到渠成。沙老师先是让学生小组练习,再朗读展示,评价在读好了问答、问句、感叹句和重音的基础上,重点读第二、三次对话。比如,读第二次对话,把自己当作青蛙和小鸟,想象青蛙和小鸟说话时的语气,读出青蛙的不相信、嘲笑、疑惑,读出小鸟的劝告、争辩。在此练习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思考为什么青蛙说天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说天无边无际?继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明白文本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在课后集体研讨中,我们也探讨了一些本节课还有待提升的地方。比如,课堂上往往是好学生悟性高,思维视野开阔,理解准确到位,但个别平时学习就很吃力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提升空间很小。其实,这部分学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层面的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的提升,是这节课带给我们的问题和思考。

“小”短文也有“大”味道。这节课,师生们沉浸在古文汉字的有趣中,陶醉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最重要的是在对话续写中,提升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思维深度,深度挖掘了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让语文课回归语文味道。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管仲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9年09月18日第5版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