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常出现的特殊的暗影区域。
墨西哥古印第安人认为他们的太阳神有一张长有斑的脸。古代中国人认为这些斑点是太阳内的星星。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它们是未被发现的行星。今天,仍有人认为太阳黑子的出现与UFO和超自然现象有关。也有人用它们来解释人类造成的气候变化。而其余的人则好奇是否它们造成了无线通信的中断和电台广播中的静电干扰。
我们在讨论的太阳黑子,是那些些在太阳表面经常出现的奇怪的黑影。它们经常成对,或以被称为‘带’的群组,在太阳赤道南北两侧40-50纬度中出现。太阳黑子之间的大小会有很大的不同,从直径不足30公里一直到地球大小的数倍。一些小的太阳黑子可能会持续不到一小时,但一些大的黑子会持续最长6个月的时间—例如2004年观测到的一个20倍地球大小的黑子—大到肉眼可见。但是记住,不使用滤镜直接观察太阳是一个非常坏的主意并可能损伤你的眼睛。(后面我们会介绍安全观测太阳黑子的方法。)
太阳黑子出现及变换位置的规律被称为太阳黑子周期。千万不要认为太阳黑子是一般的微观天文现象,很多在地球上由UFO和气象变化现象爱好者报告的相关现象,实际上都是由太阳黑子及相关的太阳活动引起。
下一部分,我们将探讨太阳黑子形成的物理过程。
太阳黑子的形成
图解:这些太阳黑子可能看起来并不大,但实际上大多数都比地球要大
太阳黑子呈现暗色是因为它们的温度比太阳可见表面或光球周围的区域要低。光球层的温度约为10000华氏度,(5537.8)摄氏度。太阳黑子内部较暗的部分为本影,那里的温度约比太阳表面的其他位置低1600度。本影周围被稍亮一些且面积更大的半影包围,半影内的温度约比太阳表面低500度。太阳黑子表现为低温,由于它们是强磁场区域—磁场强到会阻止温度流失。
太阳黑子的出现是由于太阳并不像地球及其他太阳系内更靠内的行星一样由岩石组成,太阳是一个由气体组成的,由于热量而在内部不断对流的完整球体。太阳的外层和内层以不同的速度自转;在太阳外层,赤道部分自转的速度高于南北极。(赤道部分需要25个地球日自转一周,而南北极需要36个地球日自转一周。)随着时间的累积,这样表面不均衡且混乱的旋转速度将造成太阳磁场的变化和扭曲,正如你在床上辗转反侧后造成床单的褶皱和堆积。在床单堆积的部分—即磁感线变得密集的区域,那里的磁场强度强大到将热量抑制在其下面并阻止热量上升到太阳表面,由此形成了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即太阳黑子。由于太阳黑子内的温度较周围低,造成它们看起来较暗。同时,被太阳黑子阻挡的热量会流入它们周围的区域,造成这些区域的温度进一步升高而比通常显得更热更亮,造成太阳黑子周围更高的对比度而使它们看起来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