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云雕时,工人正在雕刻。记者凑近一看,花纹红黑相间。
“在什么材质上雕刻?颜色很别致!”记者问。
工人解释,在木头上漆上漆,晾干后再雕刻。
“可是漆只有薄薄的一层,主要在木头上雕花纹吧?”记者又问。
工人抬头一笑,说:“木头上漆的漆有上百道,厚度达到六七毫米。因为一天只能上一层漆,上百道漆需要三个多月的时间。”
□记者 柳普敏
云雕是令人骄傲的艺术。它造型古朴典雅,散发着富贵的气息,其辗转的纹路,如行云流水般,无不透着生活的情调。云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承人何俊明介绍说,云雕以前属于皇室用品,现已“飞入寻常百姓家”。1月7日,在新绛县黄河云雕工艺厂里,记者见到河东这一珍贵的传统工艺。
云雕方桌要一年时间完工
云雕的正式名称为剔犀,因其雕刻的花纹与在犀牛角上雕刻的花纹相似,因此称为剔犀。
云雕工艺始于唐代,在明代达到鼎盛。绛州的云雕技术由浙江传入,在本地改良后,形成现在的工艺流程。何俊明介绍说,目前全国的云雕工艺只在新绛传承,黄河云雕工艺厂的产品已远销欧美、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
当天在雕刻车间,记者看到已经雕刻完成的一件茶几,由一位女工正在一寸寸打磨。她让记者对比打磨前和打磨后的手感,果然差距很大,打磨后的手感更加光滑细腻,她说,云雕的每一道工艺都是手工操作,出活儿很慢但产品细致,往往一张方桌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出厂。
云雕花纹的颜色黑红相间。何俊明说,一层黑色或红色漆要漆5到8层才能达到雕刻厚度。黑色和红色搭配,也给人庄重、大气、古朴的感觉。
云雕的大致工艺程序为制好木胎,然后上灰、漆上百层漆,接着再画纹路、雕刻、打磨。何俊明说,如果要细致地说,需要六十多道程序,且过程非常复杂。
2011年,国务院公布绛州的剔犀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何俊明为传承人。何俊明着手做剔犀工艺已20多年,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让他很欣慰。
云雕技艺是“偷”来的
何俊明缘何懂得云雕工艺?他笑着说是“偷来”的。
上世纪70年代,何俊明在新绛县美术工艺厂上班,师傅的一句“一定要有一技傍身”让他记在心里了。那时剔犀工艺的师傅不热衷传授技艺,而且只做自己负责的那几道工序,至于完整的云雕技艺,只有少数人精通。
何俊明便开始偷学。他常常做完自己分内的事,就去帮云雕工艺师傅干活。时间长了,云雕的一套技艺何俊明全部用心学到了。
1992年,何俊明开始做云雕活儿。最初学到的云雕,仅运用于画框。何俊明决定做传统的云雕产品。他找来元代、明代的云雕器物,琢磨其花纹、样式,尽量将一些生活用品复原。在成品展示厅里,记者看到古朴的将军瓶、大气的四方桌、古香的首饰盒以及仿古食盒。这些都是何俊明遵循传统的云雕技艺制成的。
记者问何俊明他“偷艺”学来的云雕技艺是否外传时,何俊明爽朗地一笑:“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将云雕技艺一点不落地教给他。”何俊明说,正是因为自己热心传授云雕技艺,一些院校将他的黄河云雕厂设为实习基地。
“学技艺不难,关键要在实践中摸索经验。”何俊明说。他学美术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子承父业,成为黄河云雕厂的骨干。
要找到传统云雕花纹里的“魂”
何俊明的儿子何鹏飞说起云雕,头头是道。
感叹云雕产品的精美,记者小心地擦拭茶几上的灰。何鹏飞说用刷子刷就行,说着拿起一个硬毛刷刷起来。何鹏飞说,普通的漆器不耐磨,但云雕采用天然大漆再经过手工精心制作,因此耐高温、耐摩擦。“云雕除了观赏性强,实用性也强,而且表面越用越亮。”何鹏飞解释,这也是云雕受欢迎的原因。现在的云雕陈品,小到首饰盒、果盘,大到沙发、书柜、茶几等,实用性都很强。
因为上学时学美术,何鹏飞对云雕的花纹很感兴趣。他说,现在他们做的云雕花纹,基本遵循古代的云雕花纹,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但不能丢弃流转自如的云纹回钩的基本造型。
有着敬业精神的他,搜集了很多古画上桌椅的花纹,记者问他为什么要仿古,他说,因为流传下来的传统花纹,堪称经典。
他在电脑前给记者展示自己搜集的花纹,说古人雕刻的云雕花纹中的“魂”,是他痴迷也是他寻找的东西。
他的“魂”是指什么,记者不得而知,但从绛州传统工艺在云雕传承人的身上,我们能看到河东这一瑰宝技艺灿烂的明天。